謝爭慧
(長沙市望城區(qū)第二中學,湖南 長沙)
作為我國文化的精華,語文擔負著繼承和發(fā)展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不過,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教師喜歡用灌輸型的教學方式去上課,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會將高中語文課堂置于枯燥、乏味的境地之中,同時也會嚴重制約學生學習水平的發(fā)展,因此,轉變這種教學模式迫在眉睫。微課作為當今時代的重要教學資源,對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對“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以及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去說,微課能有效幫助教師提升自身的執(zhí)教能力,因為微課資源中,有很多名師課堂教學可供教師觀摩學習,并基于實踐運用不斷提升自身的執(zhí)教能力;此外,微課還能為教師提供課件制作、課堂設計、教學評價等多方面的培訓內容,從而能使教師的執(zhí)教能力與素質獲得全方位的提升;另外,微課強大的資源整合與分類功能能夠在最大限度上幫助教師完善相應的知識點。要知道,教師的知識水平是有限的,但是微課所涵蓋的資源卻近乎是無限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基于教學內容,利用微課對一些知識點進行補充,以使高中語文教學的內容看起來更加豐富和豐滿。
微課平臺的自由性,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眾所周知,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也正因為此,學生學習知識的進度會有很大區(qū)別,比如,同樣的一篇課文,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能需要教師反復講很多遍才能切實理解該篇課文所涉及的知識;而語文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只需一節(jié)課,便能切實實現(xiàn)對相應內容的掌握。面對這樣的狀況,教師不可能兼顧所有學生的需求,而此時,微課的重要作用便因此而體現(xiàn)了出來。學生可以在學完相應的課程以后,依據(jù)課程需要或者自己在知識上的空缺,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去選擇相應的微課視頻進行學習,借此來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課程導入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有效的課程導入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能使日常的語文教學更加有效地開展。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認識到微課在課程導入方面的重要價值,并積極利用微課去引導學生學習。舉個例子,在教學《故都的秋》這一課時,為了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妨在課前結合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制作一個聲音、影像、文字并舉的微課視頻,并讓學生通過該微課視頻去觀賞具體的故都秋天的場景,這樣做,能夠從思想上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埋下伏筆,從而能促使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更加深刻地去解讀課文。
生動的課堂情境能夠使語文知識更為形象、直觀,從而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相應的知識。對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積極利用微課去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其學習的情境。以《雨霖鈴》這一課的教學為例。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古詩詞的抽象性是比較強的,也正因為此,他們在學習《雨霖鈴》的時候,常常會感到十分吃力。而如果教師能基于《雨霖鈴》的內容,合理地利用微課去創(chuàng)設情境,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勢必事半功倍。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播放情感基調較為悲涼的歌曲,與此同時,再為學生呈現(xiàn)該首詞中所描繪的情境,這樣做,能夠有效地促使學生將本首詞的內容與相應的情境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能增強學生對這首詞的印象,繼而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誠如上文所述,學生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所以很多時候,一堂課下來,不同的學生往往會有不同的收獲。相比較而言,尖子生會收獲頗豐,而后進生則極有可能無法及時“消化”教師所講的內容。不過,無論是尖子生還是后進生,及時在課后進行復習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溫故才能知新,通過復習,才能查漏補缺。對此,教師不妨將自己在課上所講的重難點知識制作成微課視頻,并傳到師生共用的網絡平臺上,之后再督促學生及時利用那些視頻進行復習,這樣做,不僅能有效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微課對高中語文教學的進步與發(fā)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應對微課教學予以高度重視,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況,因時制宜地將其安排進自己的教學中,借此來提高自身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