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亮亮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第一中學 湖南郴州 424101)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構建語言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傳承文化與理解。所以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需要逐步滲透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便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提高思維發(fā)展、鍛煉審美鑒賞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傳承文化、理解文化。
核心素養(yǎng)屬于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概念,語文學科教育需要對先進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進行借鑒,以便將語文學科的特色進行突出。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時代發(fā)展的重要產物,更是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一項標準。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日常授課的重要教學目標。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的方式非常多,其中對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體系的構建,一定要結合新課程標準,應用知識技能與態(tài)度的三個維度要素,對語文知識技能,態(tài)度進行總結,從教學任務中對重點培養(yǎng)的主體內容進行選取[1]。
語言和思維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語文教學也是語言教學,是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可將自身的思維品質進行提升,但語文的教學并不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利用閱讀可以對文章的獨特魅力進行感受,從而將自身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進行提升,激發(fā)對文學語言的熱愛,形成自身的審美體驗,并積累審美經驗,逐步提升審美能力[2]。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可以對審美想象力進行開發(fā),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是形成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表現(xiàn)。在對文學作品進行欣賞時,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屬于文學審美,需要學生應用自己的語言對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進行評價,這也是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的關鍵點。文字對人類文化進行的承載,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所以利用語言文字幫助學生對我國文學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行了解,并累積相應的文化常識,可使其文學修養(yǎng)能夠得到提升,強化文化意識。
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對學生語言文字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判斷的有效方式。學生對于課外文章的閱讀,可使學生拓展知識量。通過不斷的積累,掌握更多的文學知識,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掌握越來越深,形成良性循環(huán)。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當中對文學知識進行學習,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并強化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使其理解能力有所提高,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離騷》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先對整體進行閱讀,之后自己按照參考注釋對文言文進行翻譯,使學生對文章有初步的了解。在學生閱讀當中,還需要對學生自主翻譯,有利于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保證學生將自己的知識與注釋進行結合。在對翻譯能力以及閱讀能力進行提升的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益于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通過閱讀的方式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需要學生進行更多的閱讀,在滿足滿足閱讀量的基礎上,才能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提升文章鑒賞能力。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思想進行關注,對學生自己的理解能力進行鍛煉,以便達到閱讀文章的目的[3]。
在寫作練習中,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點。其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思想感情進行表達,教師也可以利用學生的文章,對學生的內心世界進行了解,明確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寫作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一項考驗,并且對于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等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在尊重實際生活的基礎上,對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發(fā)揮,通過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將文章進行表現(xiàn)。所以在寫作練習當中,教師要通過積極引導,指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進行表達,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會起到重要的幫助作用。例如:在《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寫作主題當中,教師可先傳授一些寫作技巧,引導學生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結合,通過對真實案例的分析,找出問題的實質,以便在描述事實理論的基礎上,將自己的情感,想象以及感想融合其中。通過寫作練習,能夠將學生的寫作層次進行突出,利用不斷的練習和引導,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水平,有益于對學生寫作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在語文的日常授課當中,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越來越深入。強調在教學中需要應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激發(fā)。并且在語文的整個授課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提升。所以,為了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進行提升,需要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感受,使學生對語文中的知識進行深入了解。但這一過程會非常漫長,需要合理的教學策略和教學節(jié)奏,才能使學生在不同階段對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理解。同時,在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進行培養(yǎng)時,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應用不同類型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同時,還要豐富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較強的新鮮感,以便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提升。
總之,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重要的教學目標,在日常生活的過程,需要逐步進行滲透,依據(jù)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各項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促進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發(fā)展,成為社會需要的現(xiàn)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