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淑香
高密市恒濤雙語學校在“微德育”建設上作了深入地探究與實踐, 讓學校的德育工作接地氣有實效。
一、關注“微體驗”, 我的成長我知道
“管”是為了“不管”, 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恒濤雙語學校一直以來推行班級自主管理, 讓學生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塑造良好的品格, 體驗成長的快樂。
一是自主申報小崗位。我們將班級的事務細化, 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 班級每個成員都有適合自己的崗位, 每個崗位都有負責人, 人人都有擔當。小崗位分衛(wèi)生崗和管理崗。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衛(wèi)生責任區(qū), 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愛勞動的好習慣, 也掌握了打掃衛(wèi)生的技巧。管理崗位很多, 有課代表、班干部、小督查等等, 有校級的大隊委, 也有級部的督查員, 班里的每個孩子都有一、二個小崗位, 學生的責任與擔當也從小培養(yǎng)起來。
二是自主參與學校管理。我們尊重孩子的想法, 欣賞孩子的創(chuàng)意, 學校的教學樓、廣場、校路、園林、長廊都是由學生命名并題寫的。給了學生尊重和空間, 學生就會給老師們驚喜。柿子園叫“如意園”, 小竹林叫“居安園”, 果園叫“百果園”, 廣場叫“快樂廣場”, 校園主路叫“陽光路”, 教學樓叫“日新樓”, 就連樓上的大字也是學生自己題寫的。學校里活躍一群“小百靈”, 這是專門負責導引外來賓客參觀校園并解說校園文化內(nèi)涵的一個學生社團, 每一批來參觀的客人都會驚嘆于這群孩子的落落大方和他們對校園內(nèi)一草一木的那種深厚的情感。
三是自主認領校內(nèi)花木。我們將校園內(nèi)的各種花木植物分給級部管理, 各級部以班級為單位, 組織學生認養(yǎng), 小主人給認養(yǎng)的花木制作了花木名片, 并定期澆灌除草、施肥、噴藥, 記錄他們的成長過程, 在校園里觀察、寫生、攝影。在潤物無聲的過程中, 學生們不僅加深了對花草樹木的感情, 也培養(yǎng)了愛校護綠的責任意識, 讓孩子從小就學會了尊重生命、奉獻愛心。
四是自主申報榮譽稱號。學期初, 我們會讓每位學生完成一份“學生個人榮譽申請表”, 為自己確定本學期個性化發(fā)展的目標與方向。學生申請的“榮譽稱號”來自兩個途徑:一是由學校提供選擇的稱號 (如:學科之星、好習慣標兵、藝術之星、體育之星、閱讀之星、圍棋之星等) , 二是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來命名的稱號 (如:折紙大王、籃球高手、微笑天使、堅強之星等) 。學校將通過班級展示、達標匯報、集體表彰等引領和監(jiān)督措施, 指導每位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努力成功獲得個人榮譽, 從而引領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感悟、自我提升, 為每位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特長的平臺, 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與提升。
二、開發(fā)“微課程”, 我的課程我參與
我們關注孩子的認知, 重視生活的作用, 化整為零, 以“微”入手, 在德育“微課程”建設上作了深入的探究與實踐。目前, 學校成功構建了“入校課程、品格課程、誦讀課程、國旗下講話課程、研學課程、勞作課程、節(jié)日課程、畢業(yè)課程、社團課程、家校共育課程”等十大德育“微課程”體系。
每一類課程我們都是遵循“全員參與、全程參與、有效參與、快樂參與”的原則, 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 量身打造出來的。開學第一天, 學校鋪設紅地毯, 架起“希望門”, 歡迎新生的到來。在校長和老師們的夾道歡迎下, 家長領著蹦蹦跳跳的孩子穿過“希望門”, 臉上洋溢著笑容。因為有了家長的陪伴, 特別是有了老師的熱情周到和細心, 孩子們在學校里有了“家”的感覺, 這樣的開學課程也讓那些原本準備把孩子“推進”學校的家長們心中多了一份滿意與欣喜。最感動的是六年級學生離校當天, 我們?nèi)w教師列隊陪學生走過畢業(yè)門, 與每一個孩子送別, 當孩子們和教師緊緊擁抱眼睛飽含淚水的那一瞬間, 孩子的心靈不僅經(jīng)受一次情感洗禮, 也在內(nèi)心深處寫下了對母校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尊重學生的個性和選擇, 借孩子的眼睛發(fā)展學校, 讓孩子成為課程開發(fā)的主體。每周一的升旗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我們開發(fā)了“國旗下微隊課”, 把升旗儀式和班級活動巧妙融合, 把原本說教式的國旗下講話變?yōu)榛顫娚鷦拥陌嚓犖⒄n。每次升旗活動由一個班級承辦, 護旗手、升旗手、主持人、發(fā)言人都由班級自己確定人選并組織培訓, 全員參與升旗儀式, 一個也不能少。孩子們自己主持, 自己編排節(jié)目, 還和臺下的同學一起互動, 讓人耳目一新。短短二十幾分鐘的微活動, 卻蘊含了豐富的內(nèi)涵, 使學生受到了多層次的教育。我們傾聽學生的想法, 賞識學生的創(chuàng)造, 把舞臺還給學生, 讓學生當主角。學校每年有十幾個校園節(jié)日, 賞花節(jié)、風箏放飛節(jié)、陽光體育節(jié)、經(jīng)典誦讀節(jié)、藝術節(jié)、科技創(chuàng)新節(jié)……每一個節(jié)日都是由學生參與課程設計, 師生共同參與活動的。提起這些節(jié)日, 學生們?nèi)鐢?shù)家珍、眉飛色舞。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賞桃花、放風箏、摘柿子、打雪仗, 這些都成為孩子們心中最美好的回憶。
學校豐富多彩的課程對孩子來說猶如豐盛無比的自助大餐, 每個孩子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自主選擇, 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展示自我的舞臺。每次活動老師都會和孩子一起設計多個不同層次的目標供孩子們選擇, 如:春天到了, 孩子們和老師一起來到校園里賞花, 喜歡寫作的可以用筆描繪校園春光, 喜歡畫畫的可以展示自己的丹青妙筆, 喜歡攝影的可以抓拍美麗瞬間, 喜歡詩詞的來一場“飛花令”大PK……每個孩子都在春光中找到了自己的最愛, 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 品格得到了升華。幾乎所有的活動, 每個孩子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舞臺, 而且在這個舞臺上展示自己最棒的一面。
三、實施“微表彰”, 我的榮譽我維護
在恒濤雙語, 每月都會舉行一次頒獎典禮, 為各類表現(xiàn)突出的孩子授獎。品格好少年、好習慣之星、書寫規(guī)范之星、誦讀之星、讀書大王、環(huán)保之星、感恩之星、科技之星、藝術之星、勤奮之星……各種各樣的獎章成為孩子們努力爭取的目標。課余時間, 孩子們聚在一起, 聊的最多的就是:這個月你獲得了幾個獎章?比、學、趕、幫、超, 人人爭最優(yōu)。這是學校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 激發(fā)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而推出的創(chuàng)新評價體系——學分管理與創(chuàng)優(yōu)爭章相結(jié)合的學生評優(yōu)模式。
我們更加注重學生的日常過程性評價, 編寫了《我在恒濤雙語的日子》, 作為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的評價手冊。評價手冊用于學生過程性評價, 共分活動課程評價1 (含開學課程、德育課程) 、課程評價2 (讀書課程、誦讀課程) 、課程評價3 (學科課程評價) 、好習慣養(yǎng)成評價、小崗位目標評價、閑暇課程評價六部分, 每部分均以學分計算。我們改變原有的評價和評優(yōu)辦法, 充分挖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 更加注重激勵學生日常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每個月都會根據(jù)組織的活動對學生進行評價和獎勵, 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感受到自身的亮點和長處, 既塑造了學生的良好品格, 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也落到了實處。每學期結(jié)束,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獲得幾個獎章, 積累五個獎章, 還可以得到校長親筆簽名贈書, 孩子們?nèi)绔@珍寶, 倍加珍惜。
作家秦文君說, 教育應是一扇門, 推開它, 滿是陽光和鮮花, 它能給孩子帶來自信和快樂。德育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需要每一位管理者和教育者付出百倍的愛心和耐心。高密市恒濤雙語學校致力于“參與教育”, 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滲透“微德育”, 讓學校德育工作接地氣有實效。
(作者單位:山東省高密市恒濤雙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