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婧 徐姍姍
摘 要:被稱為第三次工業(yè)革命標志性生產工具的3D打印技術,由于其生產、運用領域的廣泛性,隨之帶來的生產方式的變革性,引入高校教育教學的必然性,已逐步替代傳統(tǒng)制造技術,成為行業(yè)關注的焦點。在《中國制造2025》規(guī)劃中明確提到,3D打印將成為實現智能化制造的重要手段。因此,將高職教育的鮮明特色與3D打印技術教學的科學結合實為高職教育發(fā)展的大勢所趨,在產品設計教學中引入3D打印實踐技術是改革創(chuàng)新的必然結果,在產品藝術設計實踐教學中有著現實需求及重要意義。
關鍵詞:3D打印技術;產品藝術設計;高職教育
本文以3D打印技術引入實踐性教學為研究對象,從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藝術學院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高職教育中基于3D打印技術的實踐教學進行探討與研究,從而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建立科學的教學模式,完善相關的課程規(guī)范,將現有的教學系統(tǒng)、教學資源與人才培養(yǎng)計劃科學對接,將教學目標明確化、設置安排合理化、教學實施多元化、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從而培養(yǎng)高職教育體系下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促使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更新設計工具,完善設計流程,尋求校企合作的機會,聘用企業(yè)專家指導,講授更多緊扣時代及市場需求相關知識的同時,提供給學生更多實習就業(yè)機會。在教學設施方面,學院引進最新的電子手繪屏、3D打印機器,積極完善3D打印實訓室、實訓機房及陶藝模型實訓室的建設,不斷更新設備的配置,讓學生有更多的實際操作場所,去實踐教學項目,提升三維建模能力、產品造型能力、動手實操能力。
一、3D打印技術現狀與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來,被廣泛運用的3D打印技術逐步走下神壇,進入到建筑、醫(yī)療、航空航天、汽車、工程施工、珠寶設計、餐飲及教育等領域。3D打印技術又名“增材制造技術”,因其運用逐層疊加的方式打印生產而得名,3D打印技術將三維模型經由切片軟件的處理,使用特定的3D打印材料將產品打印出來。根據其技術原理不同又可分為FDM、SLA、3DP、SLS等。因打印原理的不同,導致打印材料、打印精度、制作成本都不盡相同。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3D打印實訓室的五臺3D打印設備為四臺FDM絲材熔融擠壓成型技術設備和一臺SLA光固化成型技術設備。因其桌面型設備體積小巧,材料經濟,成型快速,安全無毒,成為我們3D打印技術課程的主要操作設備。
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與分析,市場調研與走訪,筆者發(fā)現因為整個3D打印行業(yè)處在起步階段,所以行業(yè)對人才的需求沒有一個較明確的劃分,大致可分為三類:技術研究及材料開發(fā)的企業(yè),需要能熟悉3D打印技術的機械類人才,能運用計算機軟件開發(fā)核心技術的人才及精通三維數據建模的人才;設備研發(fā)機構及工業(yè)設計部門,需要的是熟悉機械制造且掌握3D打印技術,具備一定產品設計能力的人才;3D打印設備的零售營銷企業(yè),需要的是能夠熟悉3D打印工作原理,具備一定營銷溝通能力,能夠為客戶提供配套服務的人才,包括能夠為客戶提供宣傳、咨詢、培訓、售后等服務的人才。了解市場對3D打印技術相關人才的需求之后,我們在制定人才培養(yǎng)方案及教育教學過程中,能有的放矢地將人才培養(yǎng)與企業(yè)、社會的需求掛鉤,不斷完善課程目標、課程設計及教學實施。
二、教學實踐方案與研究
(一)教學方面
3D打印課程在實際教學中與創(chuàng)意思維課程結合,采用項目制的教學方法,作為產品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大一下學期的考查課程。該門課程要求學生在結合創(chuàng)意思維去設計產品的同時,理解并掌握3D打印技術的理論知識,運用三維軟件進行建模,學會安裝及使用3D打印設備附帶的模型分層軟件,并且能將分層處理后的模型用3D打印設備打印出來,做好模型后期的修復及處理打磨、噴涂工作,進而滿足基于3D打印技術的設備使用、設備調試、設備維護要求。將該門技術與創(chuàng)意思維課程結合,以項目式教學為方式,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動腦動手能力、獨立完成完整設計流程的能力,激發(fā)產品設計的初學者們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開闊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正確科學的設計思路與流程,快速將“所想”變?yōu)椤皩崿F”,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提供理論知識與技術保障。
(二)實踐方面
實踐安排如表1,在實踐方面需要以小組分組的方式完成課程任務,并且需要把工作量及具體責任落實到人,以保證每位同學的學習效果。以“先學帶后學”的方式,讓思維更活躍、掌握知識更快的同學幫助稍慢的同學,既能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深化同學友誼,也能提高學生們的溝通表達能力。實施分組時應當每組都能安排兩位態(tài)度認真、細心的女生,能夠幫助其他組員的學習;分組時也應當安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男生,能夠改善整個組的學習氛圍,并且男生可以操作需要體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分組時也應當將不同性格的學生安排到一起,提升他們的適應能力及溝通能力。在實踐中也應當因材施教,不斷從學生的反饋中汲取經驗,不斷調整教學方式,以適應教學,使得教學效果最優(yōu)。
(三)考核及成果方面
根據市場調研與走訪得出的人才需求結論,來調整我們的考核方式。將明晰生產流程、了解安全生產要求、熟知操作規(guī)范及實訓室規(guī)章制度、合理科學的使用設備,也納入課程考核中去,因為這些也是企業(yè)實際生產中所重視的。除完成主導項目外,將能夠自主自發(fā)地完成拓展項目,也納入課程考核中,作為加分項來鼓勵學生??己说淖罱K落腳點在于強調學生的綜合能力及平衡發(fā)展。結合課堂表現、考勤、團隊協(xié)作表現、平時作業(yè),最終作品等綜合評估的結果才是課程的最終考核結果。成果方面將會辦課程展覽、出版學生作品集、建設精品在線課程。
三、課程整體設計
(一)課程預期目的
1.知識目標
希望通過3D打印技術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熟知3D打印技術的應用背景與現狀,熟悉打印材料,能熟練操作、調試、維護設備。課程與創(chuàng)意思維知識點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希望學生能較好地完成思維的“發(fā)散”與“甄選”過程,能掌握三維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將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的分析與比較,完成課程任務。
2.能力目標
要求學生們能根據項目方案的要求,進行項目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帶著問題去聽課程,在課程中能根據所看所學,舉一反三,不斷拓展思路,較好完成自己的創(chuàng)意點子;能運用繪畫工具完成創(chuàng)意草圖的繪制,運用Rhino等三維軟件進行簡單模型的制作與修改;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互聯(lián)網搜索、給教師提問、同學互助等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豐富知識儲備。
3.素質目標
要求學生們能較好的對設計的產品進行闡述說明,提升表達溝通能力;在分組練習的情況下,既能獨立思考,又善于學習別人的經驗;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能發(fā)揚團隊精神,培養(yǎng)組織協(xié)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能力;在操作設備的過程中,牢記安全第一,嚴苛遵守實訓室規(guī)則,培養(yǎng)經濟成本、時間管理、規(guī)范操作的意識。
(二)課程設計
課程流程:用游戲導入課程—講授課程計劃及考核要求(讓學生們帶著目的去聽課)—創(chuàng)意思維理論概述—聯(lián)想練習及設計賞析—3D打印理論概述—rhino軟件工具的講解—解讀紅星獎(或課程展要求)—根據大賽要求跟所學知識設計一款書寫類工具—rhino建?!?D模型打印及后期—提交大賽作品(或布置課程展)—項目匯報,自評、互評—課程總結。
課程背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在滿足了人類的基本需求后,我們對文化及精神層面的需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點。文創(chuàng)產業(yè)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出現的以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為主要驅動力的產業(yè)。筆者曾經就職于一家已經上市多年的中國著名文具創(chuàng)意產品公司,擔任產品中級設計師的職務,對書寫類產品的設計與研發(fā)有著企業(yè)實踐經驗,也有著自己的理解。故在此門課程中,希望以書寫類工具設計為課程項目,強調學生主體發(fā)現美、升華美的能力,將文化因素融入作品,通過設計及3D打印技術實現創(chuàng)意。
課程項目:設計一款書寫類工具。
課程對象: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藝術學院產品藝術設計專業(yè)大一學生。
(三)教學方法
教學中以項目式教學方法貫穿始終,要求學生完成一款書寫類工具的設計。運用講解法,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演示并進行適當板書,講授理論知識;講授多個實際設計案例,讓學生們對此案例進行討論,運用研討法的教學方式,加固學生對案例的理解,通過討論拓展思維,去蕪存精。教師動手制作定格動畫,用逐幀講解的方式給學生講解3D打印技術的原理;演示法的方式給學生們演示如何正確安全的操作3D打印設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將講授與討論結合,理論與游戲結合,以期望到達最好的教學效果。
(四)項目授課過程
第一階段:任務的布置、理論課程的講授
在第一階段有兩個理論體系,即“創(chuàng)意思維概述”及“3D打印技術概述”需要講授,在此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講清楚每個理論體系內容的前提下,將兩個理論體系聯(lián)系起來,更好地安排課程,注重講授的邏輯性與科學性。
在十分了解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及學生的興趣點后,教師用游戲來活躍課堂,用“碎片重組練習”、“一筆畫成”、奧數題“母雞下蛋”來導入課程,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提升了學習興趣,并且補充知識點——5W1H分析法,幫助學生利用科學性邏輯性強的思維方式去剖析項目命題。接下來將設計任務提前布置下去,讓學生們清楚了解這門課該學習些什么?課程結束考核時要做些什么?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聽接下來的課程,每一個講授的案例及知識點都將成為靈感迸發(fā)的源泉。將知識體系中涉及到的知識點、重難點給學生們著重講解,實時互動,密切關注學生們的聽課反饋,根據反饋實時調整教師的授課方式及授課節(jié)奏。
第二階段:解讀紅星獎
將課程與設計大賽進行對接,將賽事的效用發(fā)展到課堂,是培養(yǎng)具備鮮明特色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方式。本課程將與紅星獎進行對接,紅星獎的作品征集時間約為每年的3月15日至6月30日,而本門課程的授課時間為大一下學期末,約為每年的5月18日至6月8日。這樣的授課時間正好能與大賽對接,學生們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課程項目,并且將項目作品投稿參與設計比賽。在這樣的課程安排中,教師的指導與引導尤為重要,故將大賽的解讀專門列為課程安排中的一個課時,可以給學生們解讀大賽背景,賽事要求,解析獲獎作品。讓學生了解大賽要求的同時,可以作為一個案例分析,讓大家學習的同時,汲取經驗,豐富自己的設計。
第三階段:草圖、溝通
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頭腦風暴思維的拓展訓練后,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設計產品,繪制草圖。在繪制草圖的過程中,要考慮產品的色彩、結構、工藝及后期效果,盡量思慮周全。在繪制的過程中多與教師溝通交流,確定草圖方案。教師可以將較好的設計方案展示給全班同學,既能表揚態(tài)度認真、思維活躍的學生,使他們起到一個表率作用,也能激發(fā)其他同學的好勝心,更加努力地去做自己的設計方案。課堂上方案的交流跟展示能激發(fā)碰撞出更多的設計靈感。
第四階段:建模、修改
在草圖繪制完成,方案最終確定后,很重要的一步便是三維模型的制作與修改。電腦輔助設計是草圖設計完成后不可避免的過程,是設計概念的數字化呈現方式。雖然這個呈現方式對于大一新生來說存在一定難度,但也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專業(yè)的課程講授及同學們的耐心專研來攻克的。在這個階段,教師將講解Rhino軟件的基本操作,帶領學生們制作軟件模型,答疑解惑,也需要學生們互相學習、團隊協(xié)作。
第五階段:分層、3D打印、模型后期
3D打印模型前,需要對三維模型進行一些處理,需要使用打印設備專門配備的分層軟件進行分層。這里將講授分層軟件的安裝與使用,3D打印設備的使用、材料的更換、設備調試與保養(yǎng),要求學生們嚴格遵守實訓室規(guī)范進行操作。這里還要注意時間的合理安排,因為我們使用的3D打印設備打印一支自動鉛筆的模型需要1.5至2小時,全為單色打印。不同的小組在打印時要合理安排時間,考慮不同顏色材料的更換問題。這時候需要組長與組員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工作。模型打印完成后,需要進行后期的打磨、噴漆、粘合。
第六階段:參賽作品整理、匯報、評價、總結
課程的最后一個階段,需要大家將設計好的模型拍照整理,投稿紅星獎比賽。在完成大賽作品提交后,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本組設計的產品,從設計概念的甄選到最后模型完成的整個設計流程。課程結尾時,請大家自評、互評作品,教師給予課程總結。
四、結語
3D打印技術在產品藝術設計專業(yè)的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產品藝術設計作為一門位于時代前沿,緊扣科學技術的實踐型學科門類,對從業(yè)者的審美與技術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從創(chuàng)意概念的迸發(fā)與甄選到傳統(tǒng)手繪工具與手繪板的運用,草圖的技術性表現,三維模型的制作與效果圖渲染,再到實體模具的制作與后期,這些流程清晰、階段銜接緊密的設計過程,都對該專業(yè)學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本門課程的設置對該專業(yè)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的提高大有助益,課程結束后的成果豐碩,學生可以大量投稿大賽。課程結束后會有課程展覽展示學生作品,有助于設計經驗的總結,并將學生作品集結成作品集。相關課程的精品在線課程也正在籌備與建設中,預計2019年建設完成。
參考文獻:
[1]溫得位.關于新形勢下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與改革的思考[J].青海教育,2005(z1):15-16.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yè)教育(??疲I(yè)目錄(2015年)[Z].2015-10-28.
[3]田曄,李兵.高校基礎課“任務驅動-分組教學法”的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10):85-86.
[4]鄭濤.3D打印技術在工業(yè)設計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4):225-226.
作者單位:
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