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慧俐
(龍海市榜山鎮(zhèn)文苑小學)
隨著21世紀社會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團隊合作精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互動合作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教學主導地位,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知識內容處于機械記憶的狀態(tài)。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有意識地改變教學模式,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提供有效保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互動與合作教學的效果,首先就要合理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有效地安排合作小組。學生在進入小學學習時,首次接觸正規(guī)的教學模式,學生處于一種新奇、摸索的狀態(tài),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上學逐漸失去興趣,教師在此時就要發(fā)揮積極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課堂教學中[1]。此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學習合作小組的方式,改變課堂原有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進行合作小組教學時,要合理地分析學生的特點,遵循小組整體相近、個體差異的原則進行分配。例如,教師在安排小組教學時,要確定分組的組數與小組人數,在小組安排中保證小組組員性格不同、成績不同,還需要保證每個小組中都有一個可以充當“管理者”的學生,通過這樣的安排,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為小組學習提供能量。教師在進行小組教學的初期,要對小組的安排進行分配,在學生習慣小組教學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保證學習效率為基礎,進行自由組合。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小組教學模式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互動合作意識,使每一位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在教師將小組學習模式引入初期,學生無法對自身在小組學生中充當的角色進行定位,這時教師就要成為積極的引導者,教授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的合作技巧,提高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首先要確定小組學習中的“領導者”,可以通過教師任命或學生推選進行確定。小組長的任務就是帶領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安排學生在小組中負責的工作。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在小組學習中,學習內容與課后資料是需要學生進行交流與共享的,通過交流與共享,使學生能夠增強小組凝聚力。最后,教師要對小組學習不理解的地方進行及時講解,使小組學習能夠順利開展。因此,教師在進行小組教學時,要注意傳授學生的合作技巧,培養(yǎng)學生互動學習的意識,使學生能夠在小組學習中取得進步。
在小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互動學習的內容,為學生充分營造合作氛圍。教師在進行授課時,針對教材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先分享自身的見聞,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小組探討內容[2]。教師在進行小組教學時,要對學生探討的學習內容進行關注,防止學生對某一觀點進行反復探討,或者對內容不理解而導致合作小組的學習內容停滯不前,通過對學生互動內容的了解,確定學生的學習進度。在教學中,教師也需營造合作氛圍,使學生能夠快速融入小組學習氛圍中,從而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教師在進行小組教學時,可以先設置一個問題,以問題為中心帶動學生互動學習的興趣。例如,《烏鴉喝水》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烏鴉將石子扔進瓶子中,瓶子中的水就一定會上升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討,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提出不同的見解與回答。同時,教師在課堂設置預設問題,可以有效地改變原有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時,可以通過預設課堂問題,提升小學生的互動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安排學生小組學習時,要積極引導課堂教學紀律,使學生的互動學習井然有序。學生自由進行小組教學,教師要避免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浪費時間,講與課堂學習無關的內容,面對這一情況,教師要充分保證學生的學習秩序,保證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有所收獲[3]。教師可以抽取小組組員,對小組學習的結論進行闡述,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互動與合作,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模式下,充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他人之間互動、合作、共享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激發(fā)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打造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學習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合理運用互動合作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其他學科的互動合作學習奠定基礎,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1]范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
[2]皮琴靜.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互動及教學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3]劉燁.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