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園
(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實驗初級中學,浙江 金華)
新學期開學,我?guī)У氖瞧吣昙壍暮⒆樱蚁胫吣昙壍膶W生剛從小學上來,朗讀時應該很有激情吧,可是當我早上走進班級時,卻幾乎聽不到什么聲音,有的孩子只是嘴巴一張一合的,其他孩子雖然有些聲音,但也明顯是有口無心。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xiàn)象呢?我站在教室里,久久沉思。
時間一溜煙地跑走了一個月,學生早讀的狀況并沒有改善很多。這一個月來,我不停地想著原因,是起床就早讀沒有睡醒?早上本來是朗讀的黃金時間??!是課文太枯燥,讀來乏味?不會每篇課文都如此啊!偶然的一次,和同是初中語文教師的朋友聊起這個問題,發(fā)現(xiàn)她也深受困擾。于是兩個人就這個問題進行了一番探討,終于找出了一些原因。
原來孩子們的朗讀存在著一些問題,絕大部分孩子不擅長朗讀,或者說根本不會朗讀。他們所謂的朗讀,是光有聲而無味,無論是早讀,還是課堂上朗讀,都只能做到讀出聲、讀對字,根本讀不出語速、語調、輕重,更不用說讀出感情了。有時候雖能做到大聲朗讀,但因為讀的索然無味,如同小和尚念經(jīng)一般,沒有“書聲瑯瑯”的感覺。所以,讀著讀著自己也就乏味起來,久而久之,就連大聲朗讀都不愿做了。
宋代教育學家朱熹曾有言:“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多誦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敝逃胰~圣陶先生也曾對不重視朗讀的語文教學提出過嚴厲的批評:“中學里往往不注意讀,隨口念一遍,就算是讀了。發(fā)音不講究,語調不揣摩,更不用說表達邏輯關系、傳出神情意態(tài)了。這是不能容忍的?!比~老先生的批評是嚴厲的,但他的確道出了我們在朗讀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存在紕漏和不足。所謂語文,乃姓“語”,語言的首要作用就是交流溝通,不會讀、不懂讀的學生往往在語言交流上存在問題。所謂讀書,重在“讀”,不僅僅是讀出聲音這么簡單,更要重視讀出感情,用語言表達出文本中蘊含的情感和思想,才能真正做到“讀進去了”“讀明白了”。
新課標中也強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本來就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所以,我們若不重視朗讀,若不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能力和技巧,若不引導學生用心去讀,讀出感情,讀出體會,和文本合二為一,何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
轉變觀念,重視朗讀,讓朗讀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原動力,是語文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優(yōu)秀到位的朗讀是極具感染力的。我們都知道著名主持人趙忠祥老師,他的語言魅力感染了很多人。我從小就愛看《動物世界》與《人與自然》,并不單單是因為動物好看、自然神奇,更是因為趙忠祥老師的配音,那渾厚的嗓音和娓娓訴來的語言總是能深深地打動我的心,隨著畫面的改變,時急時緩、時抑時揚,有時候,他的語言比畫面更生動更具感染力。所以說優(yōu)秀的朗讀是有畫面感的,雖然我們無法與趙忠祥老師相媲美,但我們若能用朗讀帶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那么講解文本就變得輕而易舉了,甚至說,講解已經(jīng)變得不重要了,學生自然就能體會和領悟。
記得在上《黃河頌》時,我給孩子們播放范讀錄音,那磅礴的語言氣勢,那豪壯的背景音樂,再配上黃河奔騰不息的畫面,仿佛將孩子們帶到了黃河邊,帶到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奮勇革命的年代。孩子們的臉上分明寫著“共鳴”兩字,在接著的賞析內容、品味語言的環(huán)節(jié)中,很多孩子都能很好地理解和體會,那節(jié)課上得異常順利和有效,現(xiàn)在想來,并不是我的教學設計多么成功,而是那份范讀錄音打動了所有孩子。
但每篇課文都聽范讀錄音是不切實際的,一沒有時間,二缺乏資源,而且每次都聽范讀,學生也會麻木,畢竟錄音是不全面的,它缺乏片段和形象,而且,錄音只是冷冰冰的機械音,很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久了,反而更有一種距離感。所以,最好的范讀主體,還是老師和學生。
首先是教師。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教師是學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我們想讓學生會讀、喜歡讀,就要從自己開始,教師能朗讀、會朗讀、讀得好,成為孩子們的楷模、偶像,孩子們自然也耳濡目染,深受其感,潛移默化,自然就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其次是學生。利用演講、朗誦的“苗子”,范讀、帶讀等多種形式,在班里起到“旗子”“模范”作用,讓一小部分人先讀起來,帶動朗讀基礎不足的后進生,讓朗讀深入人心。
有老師作為偶像,有學生作為模范,必能將朗讀進行到底。
對于初中生來說,在閱讀能力、感悟能力有限,朗讀基礎又不足的情況下,對朗讀方法、技巧的教學是輔助他們學會朗讀的主要途徑。
第一,做到發(fā)音正確、清楚。尤其糾正平翹舌、前后鼻音不分的毛病,強調多音字、誤讀字。
第二,語氣語調要恰當。對語氣語調的體會建立在對文本和句子理解的基礎上,比如疑問、反問的不同語氣語調也不同,人物性格不同使用不同語氣語調,心情起伏也要用語氣語調體現(xiàn)等。
第三,輕重音明確。很多孩子朗讀時如同和尚念經(jīng),其實是輕重音沒有體現(xiàn)的緣故。如何判定輕重音,主要還是根據(jù)文本的理解進行判定,要能夠理解句意、重點詞、強調字,然后再適當?shù)匕才藕腕w現(xiàn)。有了輕重音,朗讀馬上就有了抑揚頓挫之感。
第四,停頓準確。注意把句子中的各個成分讀完整,不可打亂。注意句內停頓和標點符號停頓,還有輕重音的停頓,停頓要有節(jié)奏、長短,要充分體現(xiàn)對文本的解讀和理解。
第五,語速準確。朗讀的感情尤其體現(xiàn)在語速上,感情激烈、氣氛緊張、表示愉悅的句子要加快語速,而感情沉郁、悲涼的句子,語速要適當放慢。長句要有停頓和語速的變化,短句要體會情感來把握語速。
第六,不同的文體要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比如散文,抒情味比較濃,那么朗讀的時候要著重于輕重和抑揚,充分體現(xiàn)抒情性;應用文體則比較平淡,那么朗讀時不用追求聲情并茂;文言文朗讀要體現(xiàn)文言味,要強調停頓和節(jié)奏,尤其是斷句,要抓住文言文句式上的停頓去表現(xiàn);古詩詞則強調輕重音,朗讀要有一詠三嘆之勢,朗讀成誦……每種文體都有不同的朗讀方法,那么學生在朗讀時,對文本把握也有了方向。
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方法后,其實運用才是最關鍵的,否則就成了紙上談兵。我們可以先用詩歌、抒情散文來練習,因為這些文體朗讀起來比較好把握,容易讀好,可以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經(jīng)過訓練,達到運用朗讀方法表現(xiàn)文本的目的。而后,各種文體都要進行訓練,讓朗讀方法真正運用到實際中去。
不過,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對文本有自己的解讀和體會,畢竟朗讀技巧是死板的,我們不能生搬硬套、一棒子打死,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個性,才是最終的目標。由課本延伸到課外閱讀,由課堂延伸到生活,由知識延伸到素養(yǎng),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在學習“壓力山大”的現(xiàn)狀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學習總是缺乏激情,缺乏主動性,朗讀也是。尤其是早讀和課堂上朗讀,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很多孩子不會在意自己讀得好不好,只在意讀完、背誦,完成老師的教學要求。所以,早讀時,雖然孩子們奮力在讀,但很多是有口無心的,一味追求背誦,不需要背誦的,就棄之一旁。
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轉變學生的心理,將朗讀的重要性貫徹下去呢?我想,開展一些活動,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和激情是必要的。
十三四歲的中學生和小學生相比,雖然成熟了許多,但其實內心仍然渴望游戲、喜歡玩樂,他們正處在叛逆期,雖然在不斷完成我們布置的學習任務,但其實內心往往排斥老師布置的任務,渴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抓住這種心理,若我們能讓朗讀“零壓力、零負擔”,成為一種“樂趣”“活動”,那么學生自然愿意用心朗讀、細心品味。
我們可以采取的活動形式可以十分豐富多彩。比如個人的朗誦展示:每次早讀安排一個孩子展示朗讀(不分優(yōu)劣,人人有份),既能起到帶讀作用,又能激發(fā)孩子朗讀的興趣,還能鼓勵后進生,對他們的朗讀給予肯定。
也可以采取競賽形式。比如開展班級內朗誦比賽,分小組進行競賽,對于優(yōu)勝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這種形式既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還能促進小組合作。
還可以運用多媒體形式,讓朗讀更加“有聲有色”“有滋有味”。觀看一些朗誦方面的優(yōu)秀作品、視頻,制作朗誦錄音,配樂朗誦、配圖朗誦等,便捷的多媒體可以成為一種更加有效、更加有吸引力的教學工具,為朗讀教學帶來多種多樣的輔助,而學生對于新事物的好奇,也能讓朗讀“減負”“增效”。
另外,我還利用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名詞來激發(fā)他們的朗讀興趣,比方說“朗讀排行榜”。我相信孩子們看到這個肯定感到特別親切,會令他們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游戲排行榜”。這個活動收到了比預期還要好的效果,我剛在黑板上寫下這幾個大字,孩子們的音量馬上就提高了很多,接著越讀越投入。鑒于此,我又設了一項“進步榜”,在黑板上寫上“今天你進步了嗎”。這樣一來,極大地調動了一些讀困生的朗讀積極性。
其實只要教師肯花心思,朗讀的活動就可以多姿多彩,在活動中促學,寓教于樂,這樣的學習相信學生不但能夠接受,還能夠樂在其中。只要學生對朗讀產生興趣,喚醒激情,何愁他們不用心朗讀、不細品文本呢?
特級教師于永正有句話:“讀好了,什么都在其中?!崩首x,不但能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使其真正體會到“語文”之“語”的美麗,還能讓他們走進文本,身臨其境,言文中之言,言作者之言,言自我之言。朗讀還能陶冶情操,發(fā)展學生個性,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語文教師應重視朗讀,不遺余力,用朗讀為學生打開語文之門,讓學生品嘗本真的語文滋味,讓瑯瑯書聲回歸語文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