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芳
(安徽省懷遠縣實驗小學,安徽 蚌埠)
小學語文教學開始了新課改,在新課改中,教學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不能忽略的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始終不高。所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其實不難解釋,但它不是一般認為的學生獲得知識,而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能力與智力的提升。所以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只有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才能得到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依舊是課本和黑板交替,很少有畫面感。學生接受到的不是老師的老生常談,就是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要點。對于思想活潑的小學生而言,這樣的課堂只會感覺枯燥難熬、乏味無趣,連基礎知識都不會認真消化,更談不上能力的提升了。
小學生處在低齡階段,注意力比較分散,很容易被周圍事物影響。課堂吸引力不夠,他們很有可能就會思想拋錨,發(fā)呆、走神、玩其他東西,下課時間就更不用提了。這樣,學生學習效率自然不理想。
教師沒有靈活教學,課堂沒有針對性,對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夠了解?;蚴且晃哆m應改革,使課堂扭曲;或是一味守舊,使課堂乏味,沒有把握住新課改與傳統(tǒng)教學的平衡點。很少與學生溝通,缺乏學生課堂上的配合。
新課改提倡善于利用教學資源,但我們不能忘記最根本、最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就是咱們的語文教科書。教科書里的內容是教育者們根據(jù)當下學生學習狀況編寫的,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第一件事就是熟悉、理解、鉆研文本,教師要在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明確教學目的,劃分教學重點,花心思琢磨教學方法,寫好教案。如果沒有摸熟文本就進行教學,是對學科的不尊重,也是對學生的不負責。沒有吃透課文,便沒有用來指導學生的依據(jù),不明不白的課堂,效率很難提升,所以,教師應該潛心于課本,踏實教書。
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里比較抽象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為新一代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采用新型的教學工具,多媒體可以讓靜態(tài)的畫面變得生動活躍,可以將聲音與圖畫共融一體,更直觀地給學生們展示教學的內容,讓知識更容易接受,也使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加輕松愉快。所以,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為課堂增添畫面感和生動性,提升教學質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度才會提高。那么,在教學一開始引入課程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一些故事、謎語導入新課,也可以設置懸念,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造有趣的情境,抓住學生的心弦,想方設法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的思緒跟著你的思想走,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價值,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產(chǎn)生一種愿意學習的心態(tài)。
課堂上少不了對知識的思考,那么老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引導?當然就是在課堂上提問,然后由學生回答。問答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小組討論出結果,另一種是自主思考出答案。針對第一種,老師在前期要分好小組,人員的搭配需要注意,為了讓每個人都發(fā)表意見,建議可以外向的學生和內向的學生混合,這樣既避免了討論演變成聊天,又防止了冷場。對于第二種提問方式,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問,比如說,對于一個基礎稍微薄弱一點的學生,就可以提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防止學生自信心的破滅。當然,問題的內容主張創(chuàng)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的思考更專注。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合作討論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互相啟發(fā),使思維的廣度拓寬,思想的深度加長,不斷地感染互動。這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合作學習時,老師也可以參與其中,了解他們的思想,接受多角度的、不同層次的碰撞。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展現(xiàn)出自我的風采,取長補短,更有利于同學之間友誼的促進。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著一系列問題,或許很多老師都知道,也想過要去改變,但真正做到的卻很少。對于提升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方法有很多種,但最重要的是,在老師本身就有意識去改變自己之前的方式的前提下,付出行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廣大語文老師共同努力,慢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