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琴
作為語文閱讀和書寫的基礎,漢字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而在現(xiàn)代通用漢字中,形聲字占了百分之八十。可見,形聲字已成為漢字學習的重中之重,也是許多研究者首要的關注點。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兩部分構成,其中,形旁可以表示字義,有利于漢字的識別。同時,Williams和Bever在其研究中也強調了形旁在形聲字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通過研究表明,學生能夠利用形旁來推斷漢字所代表的意思,從而肯定了形聲字形旁表意功能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將這一發(fā)現(xiàn)運用到培智班的識字教學中呢?筆者通過經(jīng)驗總結和對以往文獻的分析,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為培智學校教師的漢字教學提供一定參考。
1.象形字衍化講解。形旁是表示意義的部分,是字的性質體現(xiàn),在教學中可以將生字和象形字衍化過程給予講解。特別是輔以視頻、動畫、圖片等形式講解,這將更加有助于培智學生對形旁所代表含義的理解。例如:教學“河”字時,可以出示圖片或視頻中的河水,將水的形態(tài)畫出來,引出三點水象形和簡化字筆畫,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形旁三點水。
2.集中歸納形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按形旁對漢字進行歸類,即將相同形旁的漢字歸為一組,統(tǒng)一識記。例如:“枝、松、梅、桃”都是以“木”為形旁,并且它們的字義都代表了一種樹木。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去尋找出所有學過的以“木”為形旁的漢字,進行歸納總結。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進行拓展,歸納以“心”“王”等為形旁的漢字。通過分類,有助于調動學習能力較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對比不同形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相同聲旁、不同形旁的生字,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不同形旁所代表的不同意義,這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不同形旁意義的理解。例如:出示“波、破、披、坡”幾個字,可以看出,其聲旁均為“皮”,而形旁卻各不相同。教師提示學生去觀察,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并試著說出各個形旁所代表的含義。
1.強化漢字識記。研究表明,漢字的熟悉度會影響學生對形聲字字義的推斷,即對于熟悉的字,學生推斷的正確率往往高于生字。可見,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有助于學生對漢字意思的理解。在形聲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記憶漢字字形及字義。另外,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以機械記憶為主、識記速度慢且保持效果差,容易遺忘,再現(xiàn)和再認困難。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多做練習并及時復習、鞏固學過的字詞,這樣會加深對漢字的理解,進而為形聲字字義的推斷奠定一定的知識基礎。
2.進行推斷練習。在培智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利用形聲字形旁所代表的意思來嘗試推斷出整個漢字的字義。具體來說,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帶有相應形旁的漢字讓學生來猜測字義。比如,“目”這個形旁表示“眼睛”之義。一般以它為形旁的漢字所表示的事物都有“用眼睛看”的意思。例如,“眺” “瞅” “瞧”等字,其形旁都為“目”,以它為形旁組成的字一般代表“用眼睛看某人或某物”的意思。這樣,會更有助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學習、記憶漢字,而且使?jié)h字的學習變得更具趣味性。特別注意的是,在練習中,教師要有耐心,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采取一定的獎勵措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注意分層教學。通過實驗研究得出,不同語文能力的學生在不同漢字熟悉度上的形旁意識存在著顯著差異。具體而言,對于已習得的熟字,個體之間差異不大;然而對于尚未習得的生字,語文能力高的學生則更具優(yōu)勢。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由于掌握程度的不同而使每個個體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在培智形聲字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分層教學,按照學生語文能力不同來設計形聲字教學,并制定相應的個別化教育計劃。例如,在教授“思”這個形聲字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要求語文學習能力低的學生能夠指出“思”的形旁;要求語文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在指認形旁的基礎上,理解“思”這個形聲字的意思;要求語文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在正確指認形旁、理解形聲字字義的同時,嘗試推斷以“心”為形旁的其他形聲字的字義。
1.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在培智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進行教學,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識別漢字,同時也有助于其心理機能的發(fā)展。故在具體的形聲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或者組織相應的游戲活動,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教學生認識“木” “心” “石”等形旁時,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學生代表不同的形旁。然后將所要學習的形旁做成頭飾,讓各組學生尋找出寫有自己組形旁的頭飾并佩戴。最后,通過“找朋友”的游戲,讓同學們尋找各個形旁所代表的學生。游戲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也促進了其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和情感的表達。
2.組織實踐活動。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強調“以兒童為中心”,將知識融入各種趣味性的活動中,使兒童在活動中學習,這樣不但學的開心,而且能活學活用。因此,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之外,通過組織各種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進行學習。比如,開展:“形聲字學習技巧大比拼” “漢字推斷小能手” “形旁記憶專家評選”等活動。讓培智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老師要時刻表揚、鼓勵他們,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融入社會生活。教學離不開生活,而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除了學習能力低以外,也存在著社會適應方面的問題。故在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的教育中,要注意其社會性的發(fā)展。因此,除了學習、識記書本上的漢字,教師要鼓勵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對這些事物進行命名,進而遷移到漢字的學習中。比如,我們常用的“杯子”,可以先教其學習“杯”這個字,它的形旁是“木”,引導學生思考它的字意是否與木有關。此外,我們知道杯子是用來盛水的,可以聯(lián)想到“水”字??傊處熞獑l(fā)學生注意觀察、思考,將生活用品與漢字相結合,寓學習與生活中,從而促進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社會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在漢語[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3:17-88.
[2]陳新葵,張積家.義符熟悉性對低頻形聲字詞匯通達的影響[J].心理學報,2012,44(7):882-895.
[3]Williams C,Bever T.Chinese character decoding: a semantic bias[J].Reading and Writing,2010,23(5):589-605.
[4]盛愛平.形聲字形符的表意功能及其在教學中的作用[N].寧波大學學報,1999,(1):97-99.
[5]朱慧燕.形聲字的形符表意功能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shù)外學習,2013,(10):60.
[6]舒華.小學兒童的漢字形旁意識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1993,(3):46-48.
[7]舒華.小學兒童的漢字形旁意識的再研究[J].心理科學,1993,(5):61-63.
[8]劉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93.
[9]談慧.情境教學法在培智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運用[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5,(7):23-24.
[10]朱萌.杜威的“從做中學”教學理論及其現(xiàn)實意義[J].理論觀察,2016,(9):159-160.
[11]冬雪.美國智力障礙定義的演變及其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11,(5):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