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瀟瀟
(蘭州市第三十六中,甘肅 蘭州)
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發(fā)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在相應不斷提高。情境教學法是近年來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是通過設計一種學習情境,提升教學課堂的趣味性、互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從而達到提升整體教學質量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在探索中不斷擴展情境化教學的方法策略,為小學語文教學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情境教學法的教學模式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的時代。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就是運用不同的方法策略,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為教學創(chuàng)設一種形象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對教學有很強的代入感。這樣把教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的情趣,形象化學生學習的知識,幫助學生學以致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證明,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語文具有極大的輔助作用,對于小學課堂教學意義重大,值得語文教師學習借鑒。
教學改革以后,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要突出趣味性的特點,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啟發(f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主動求知、發(fā)現探索的意識能力。情境教學法可以采用游戲為教學背景,將語文知識與游戲相結合,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做到寓教于樂。比如讓學生進行成語接龍的游戲,如果有學生對不上來就要接受懲罰,為大家表演節(jié)目,使得課堂呈現出一片歡聲笑語的景象,學生在游戲型情境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還能通過才藝表演展現自我,鍛煉學生的膽量與勇氣。
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啟蒙期,缺乏社會經驗與生活閱歷,學習經驗的積累很少。對于抽象復雜的語文知識內容很難理解,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致不高,學習動力缺乏。教師可以把情境教學法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形象化,把學生感到陌生的知識融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使得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掌握。比如在教學生進行漢語識字的過程中,可以將漢字與學生所熟知的事物相類比,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學習與認知記憶。這樣貼近實際的教學讓學生感到十分親切,更利于學生學習理解。
小學語文學習中會接觸到古詩詞的學習,而古代詩人往往會在詩詞中對事物與景色進行描繪,但是在表現方式上卻又獨具一格,這就需要在語文教師的帶領下和同學一起對古詩詞中的情境進行分析,構建作者所描繪的畫面,領略詩詞所蘊含的美感意境。比如,詩仙李白所寫的《望廬山瀑布》,用夸張的詞語描繪出廬山瀑布雄偉壯麗、氣勢恢宏的景象,學生通過畫面的構想,仿佛置身于詩人所寫的情境之中,廬山瀑布宛如在眼前一般。這樣的學習促進了學生的審美領悟的提升,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很好地體會到語文課文中的意境。
小學語文作為語文教育的啟蒙階段,知識相對來說更為基礎,適合在教學中開展實踐探究活動。在情境教學法中加入實踐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語文知識、感受語文魅力,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體會語文學習的妙處。比如在學習課文《春天的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出外踏青郊游,讓學生親身感受春天所帶來的勃勃生機,使學生可以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感受。這樣的情境教學法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幫助學生豐富想象力。
語文的學習重在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要體現出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因此,在情境教學法中融入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打下良好的邏輯思維的基礎,為今后的進一步語文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給學生布置相關的思考題,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和加深思考。這樣的思考學習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有著極大的幫助與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作為小學語文新課改后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提高了語文教學質量,增強了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思考,未來的教學前景十分廣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強化在教學中的應用作用。這樣才能夠使得情境教學法得以不斷的深化發(fā)展,從而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