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 (以下簡稱“安徽省中考”)語文試卷遵循“面向全體,穩(wěn)中有變”的命題指導思想,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分別從“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應用、欣賞評價”五個層級,綜合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試卷結構與往年一致,分為語文積累與綜合運用(35 分)、閱讀(55 分)和寫作(55 分)三大板塊 (另有卷面書寫5分),共19道題,總分為150分。試卷難易適度,在考查學生語文基本知識和能力的同時,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以及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較好地體現(xiàn)了學業(yè)水平測試與升學選拔考試的雙重功能。以下從三個方面進行評述。
該試卷的命題緊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和《2018 年安徽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綱要 (語文)》(以下簡稱 “考綱”)的要求,立足課本,面向全體,注重基礎,凸顯能力。如“語文積累與綜合運用”部分,仍側重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再如閱讀部分,三篇材料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與時代氣息,符合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其中《冰雪精靈——霧凇》和馮驥才散文節(jié)選都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考生在審題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情感共鳴,答題自然會比較順手的。
在依綱據(jù)標的基礎上,試題又體現(xiàn)了 “穩(wěn)中求變,穩(wěn)中求新”的特點。如第1題默寫古詩文中的名句,雖沿用了以往補寫上下句的題型,但舍棄了8選6而直接規(guī)定6句;雖沿用了去年的理解型默寫,但舍棄了以往默寫整首絕句或律詩、詞中指定四句的形式,且增加了題量與分值。這樣既考查了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對優(yōu)秀古詩文識記的要求,又減輕了教師網(wǎng)上閱卷的工作量。又如《冰雪精靈——霧凇》的第8題,要求用平實的語言概述霧凇在改善環(huán)境方面的作用,既考查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也檢測對說明文語言風格的認知能力,較之以往設置的說明文詞語揣摩類題型,讓人眼前一亮。
該試題的最大變化在于閱讀板塊文體組合的“規(guī)律”被打破。近十年來,安徽省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遵循”一個慣例,即議論性文章與說明性文章隔年一考并與文學性文章搭配 (去年考查 《冬眠的奧秘》),加上權威人士以及中考復習資料的預測,很多老師力押議論文閱讀,而忽視說明文復習。文言文閱讀部分,去年將課外短篇《論語·子罕》與課內的《陋室銘》對照設題(系2006年后安徽首次),于是大家對文言文課內外對比閱讀引起高度重視,可大多又局限于對《出師表》《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岳陽樓記》等篇目的強化訓練(因前兩篇近十年未考查過閱讀)。語文考試一結束,質疑、埋怨甚至謾罵聲四起,其答題準確率不言而喻。但是,縱觀全國各地中考的命題走向,伴隨著“新高考”先后啟動,這種“變臉”勢在必行,未來該省中考語文試題會更加靈活實效。
此外,課外閱讀、語文綜合運用、寫作等試題,既保持了傳統(tǒng)題型,又在形式上力求變化。這種穩(wěn)中求變、守正創(chuàng)新的命題追求,定能引領語文教學變革,促進學生多元化發(fā)展。
語文學習離不開積累。該試題中語文積累約占15%,如第1題古詩文名句默寫,第2題小語段閱讀中語音與字詞,第3題課外閱讀知識的運用,第15題解釋文言詞語等,都注重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與語文積累。
考綱明確指出:考試側重考查學生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該試卷既注重語文積累,又凸顯對語文能力的考查。如第4題(1)、(3)小題,分別要求標注詩歌朗誦的停頓(俄國詩人葉賽寧的《夜》),把握語氣語調,并仿照示例寫兩行小詩。新課標強調:“各學段關于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朗讀”“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同時,“部編本”語文教材特別強調“語文能力”培養(yǎng),力求從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兩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一般的閱讀能力。閱讀方法,七上是朗讀和默讀,七下是精讀、略讀和瀏覽。其中七上前兩個單元集中安排朗讀訓練,分別側重把握好重音停連和感情基調兩方面;后四個單元學習默讀。仿照示例寫兩行小詩,其實是句式仿寫的變形,但這樣設置題干,能激發(fā)考生“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由此可見,該題科學新穎,既凸顯新課標理念,又實現(xiàn)了與“部編本”語文教材的巧妙鏈接。
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該試卷閱讀板塊的選材與命題,精準詮釋了新課標和考綱的要求。如第5題考查對語段內容的梳理和層次的劃分;第7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概括;第10題考查對銜接與照應的理解以及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第8、13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第9題圍繞“人與自然”引發(fā)人生感悟,考查對主旨的理解能力;第11、12題分別考查品味詞語的妙處、分析句段的作用(第8題“請用平實的語言概述霧凇在改善環(huán)境方面的作用”,即是說明文中語言欣賞與運用的特殊考查);第14題則要求給選文擬一個恰當?shù)臉祟}并簡述理由,既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和標題作用的概括能力,又讓閱卷老師欣賞到考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辨別說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本是說明文學習的一項必備能力,恰好第6題屬于該考點。其結果呢?很多考生對舉例子與分類別、下定義與作詮釋等說明方法把握不準,丟分不少,這給今后的教學帶來許多有益的啟迪。
此外,文言文閱讀沿用去年課內外比較閱讀的題型,出自《左傳》的《曹劌論戰(zhàn)》和出自《國語》的課外短篇,恰恰實證了考綱的“溫馨提示”。在重點考查文言詞語和翻譯句子的基礎上,還考查對描寫方法和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對人物、主題、情感的把握。這樣看來,該省將逐年加強考查整體“讀懂”文言文的能力,也會逐步加大對課外文言文的考查力度,意在培養(yǎng)學生熟練運用母語的能力,繼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新課標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罢Z文素養(yǎng)”既包括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還有整體素質的要求,有學生未來必備品格與核心能力的要求。而“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重在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理念。
在此背景下,彰顯立德樹人,關注語文素養(yǎng),便成為今年安徽省中考語文試卷的一大亮點。如第2題小語段閱讀材料,呼吁每個公民“自覺愛綠、植綠、護綠,讓綠水青山遍布祖國大地”,強有力地詮釋了環(huán)保理念與責任意識;第4題語文綜合運用圍繞“親近經(jīng)典”讀書活動而設題,考查內容涉及到朗誦詩歌、分享感悟(實際考查語病修改)、創(chuàng)作小詩等環(huán)節(jié),是現(xiàn)代文明與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融合。又如兩個現(xiàn)代文閱讀材料,分別傳遞了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yǎng)教育,和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尤其是對古詩文的考查,既能培育廣大考生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又能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
再看今年的中考作文題《原來,我也很__》。前面有一段提示語:“成長是奇妙的旅程。軟弱的可以變得堅強,自大的能夠學會謙虛,自私的也會懂得感恩……就這樣,一切都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生著變化。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應該也發(fā)生過一些事情,讓你認識到另一面的自己吧?!边@段話不僅具有寫作思路的提示性,而且具有人文思想的引領性——引領廣大考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強調了責任意識和價值取向,重視成長經(jīng)歷對學生的磨礪作用,讓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等得到提升,有利于培養(yǎng)其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最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為。由此可見,該試題很好地落實了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不過,筆者隨后在全縣中考網(wǎng)上閱卷現(xiàn)場注意到,由于作文題干中對橫線處所填內容未作統(tǒng)一限制——“請自主選擇詞語,把題目補充完整”,于是有的考生無視材料和“提示與要求”的存在,天馬行空,恣意妄為,所填內容讓人既啼笑皆非,又憂心忡忡(如自私、牛逼、女人味、男人婆、想念我的流浪狗等)。這有悖于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難以體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也背離了考綱的目標要求,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以上是對今年安徽省中考語文試卷的總體評價。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為了順應教育改革的大勢,促進廣大語文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與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筆者特提出如下建議,有待語文權威和命題專家們商榷:
1.根據(jù)教育部頒發(fā)的《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為了進一步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古詩文名句默寫題要努力實現(xiàn)由機械補寫型向靈活應用型轉變。
2.今年的考綱中不再有“熟練使用《新華字典》”這一考查內容和要求,因此要未雨綢繆,明確規(guī)定今后中考語文學科不再使用學生字典。同時,應舍棄小語段閱讀,其涉及的考點與題型,可融入現(xiàn)代文閱讀或綜合性學習之中,真正考查學生的語文積累與運用。
3.連年來,課外閱讀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兼顧考查其理解與鑒賞能力。但對后者的考查,應該是今后中考考查的趨勢。不能把名著閱讀的考查視作對名著常識的死記硬背,而要著重考查學生的閱讀感受與評價,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4.綜合性學習的考查強調“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提取篩選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歸納探究能力,個性化理解與表達能力,還有語言的規(guī)范運用等。因此,考查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設題要靈活多變,比如擬寫對聯(lián)、宣傳標語、廣告詞、解說詞、頒獎詞等,圖文轉換與材料探究,應用文寫作與修改,口語交際,活動的策劃與開展等?!安烤幈尽背踔姓Z文教材則把綜合性學習設置為“傳統(tǒng)文化”、“語文綜合實踐”、“語文生活”三個專題,這為今后的語文教學與檢測明確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注重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加大了古詩文的比重,并合理編排古詩文的相關內容。全套教材共選編了古詩文125篇/首,約占總篇目數(shù)的52.5﹪。有鑒于此,閱讀板塊可適當增加詩詞賞析的考查內容,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現(xiàn)代文與古詩文閱讀。同時,文言文閱讀已開始從單純考查課內知識向綜合考查課內外知識轉化,這也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xiàn)。
6.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新課標明確指出: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選題。因此,中考寫作題型可設置為 “一小一大”(比如一個片段寫作加上一篇半命題作文)或“二選一”(比如一篇命題作文和一篇給材料作文任選其一),總分值可適當增加(仍含卷面書寫分)。
守正創(chuàng)新,厚積薄發(fā)。2018年安徽省中考語文試卷突出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綜合性,為該省明年的中考復習釋放出諸多有效信息,也給今后的初中語文教學與教研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