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師生關系是突破傳統(tǒng)僵化、生硬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建立在平等、民主、合作、交流、信任的基礎上,教師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給予學生關愛。學校也要為師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從而構建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共同學習、進步和發(fā)展。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互相影響的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必須要處理的、不可避免的一種人際關系。[1]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滿足師生和諧交往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心理關系,它體現(xiàn)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影響著學生的社會化進程、課業(yè)成績和學校教育行為的發(fā)展。[2]
1.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在傳統(tǒng)的師生交往過程中,學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對教師的生活充滿了好奇心。師生之間構建良好、和諧的關系后,教師的角色不再神秘而又遙遠,而是以朋友的角色與學生平等友好地相處。由此,便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和心靈上的交流,通過彼此充分了解,教師會及時、有效地處理學生所遇見的一些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有助于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在雙方互相尊重、信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通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引導者、促進者和啟發(fā)者的作用。學生則是教師教育的對象,是有著獨立人格的人,因此,師生通過不斷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形成朋友式的交往方式,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心智發(fā)育不成熟、內心脆弱敏感等原因,尚未有足夠的能力來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因此,教師要承擔起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重任,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平等對待學生,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學生的愛,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并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1.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其每一個側面的表現(xiàn)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決定了其未來成長與發(fā)展的方向,因此,教師不論是從知識、道德還是教育能力方面都要力爭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首先,要提高知識素養(yǎng)。教師不僅要做到心靈美、儀表美,而且還要擁有豐富、廣博的知識。當前,經(jīng)濟、科技不斷發(fā)展,媒體信息傳播、更新速度加快,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廣,學生獨特的見解和認識也不斷提升。因此,教師要跟上時代及學生發(fā)展的腳步,僅僅精通專業(yè)的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實現(xiàn)對先進的電子教學設備的熟練使用,并不斷地給自己的大腦充電,學習最新的思想,了解國內外熱門消息,增強自身的閱歷和人際交往能力。
其次,要提升道德素養(yǎng)。小學生都有一種向師性,因此,小學教師要以身作則,這是其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特點。小學教師的職責在于育人,不僅要用自己的廣博學識去教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高尚道德品質去育人。[3]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去感染每一位學生,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實事求是地看待每一位學生。
最后,提升教育能力。良好的師生關系總是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出來的,教師的教育能力尤為重要。教育能力包括備課能力、組織和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的能力、客觀正確評價學生的能力、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和開發(fā)綜合實踐課程的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擁有這些教育能力,不僅可以藝術地處理教學突發(fā)行為,還可以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一種依賴感和信任感,并主動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2.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首先,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前提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和學生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的,要在此基礎上關注學生。學生受年齡限制,他們總是表現(xiàn)出易于激動,喜怒形于色,容易感情用事,而教師則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社會經(jīng)驗的積累及成熟程度的提高,情感的深刻性也逐漸加強。[4]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會理解、信任、欣賞學生,主動接近學生,積極地關注學生。尊重意味著完整地接納學生,要對學生的優(yōu)點給予表揚和贊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對于學生的缺點,教師要通過不斷引導,幫助他們改正。尊重也意味著一視同仁,所以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習好的學生,也需要關注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自卑、容易焦慮的學生,要與他們經(jīng)常溝通,幫助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肯定自己,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勇敢表現(xiàn)自己,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培養(yǎng)他們勇于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
其次,教師要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學生的愛。一名愛學生的教師要以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名言為座右銘,激勵自己愛事業(yè),愛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教師不能把尊重和關愛學生停留在口頭上,而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應在一些小細節(jié)上給予學生關愛。比如,學生與學生之間有矛盾了,教師就要幫助他們及時化解這一矛盾;當發(fā)現(xiàn)學生身體不舒服了,教師就應及時噓寒問暖,給予他們關愛,等等。教師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贊賞的動作、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學生內心產(chǎn)生無比的溫暖,正是這一點一滴的生活中的關愛才使師生之間建立起和諧美好的關系,讓師生共同在一個充滿愛的氛圍中互相成長。
最后,教師要抓住時間表達對學生的關愛。在課下,學生往往處于最真實、放松的狀態(tài),教師要抓住課外時間與學生交流,這是教師了解學生的重要時刻。善于抓住時機的教師,一定會充分利用這短暫的課余時間,與學生在一起活動并觀察學生,聆聽學生內心的聲音,獲取學生的更多信息,從而對他們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因此,教師要融入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中,去充分地了解他們,關愛他們,使他們實現(xiàn)健康成長。
1.學校要為師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學??蔀槊總€班級布置一塊意見墻,用于教師和學生溝通交流情感。學生把想對教師說的話寫在意見墻上,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問題或者一些表達在意見墻上給予學生回應,這樣教師就更加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便于師生之間溝通,避免了一些尷尬的局面,這樣更直接明了、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并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
2.開展豐富多彩的師生活動。師生之間的交往環(huán)境往往只是在校園內,有時偶爾換一個環(huán)境能使師生更好地交流溝通,可以看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xiàn),使教師全面了解學生,也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平時在學校未展示出的才能。實踐證明,師生共同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利于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師生之間創(chuàng)造一個為了同一目標而共同努力的經(jīng)歷,讓師生擁有一生難忘的經(jīng)歷和體驗。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教師應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平等對待學生,毫無保留地給予學生幫助和關愛;學校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這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必不可少的手段,從而達到促進師生關系和諧健康發(fā)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