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城固縣考院實驗小學 陜西漢中 723200)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潛在的精妙之處,如果教師能細心尋求,深入鉆研,精心設計,使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感受到美的環(huán)境,插上美的翅膀,實現(xiàn)美的創(chuàng)造,那么,教師就應有創(chuàng)造性教學并引導學生積極活動的方法?,F(xiàn)就我的一點見解來和大家一起探討。
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適宜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的情感隨著環(huán)境的感染和情境的推進,于自然中進入角色,體驗情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的欲望。比如把美術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型展覽館,在墻上、桌子上、柜子里掛滿或擺滿一些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工藝作品以及雕塑作品,有了藝術氛圍濃厚的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
一堂美術課是一首優(yōu)秀的童話詩,一段悠揚的音樂,還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因為這是老師創(chuàng)設的美麗情境,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解決重、難點、加深認識,在情境中感知,認識,理解,訓練、利于引導。
例如:我在教學《美麗的春天》這一課時,先讓學生聽一段有關春天的歌曲,再讓學生各自唱一唱自已會唱的有關春天的歌,最后,請同學們說一說春天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經過聽、唱、說學生對春天的景色在腦海里基本上已經構成了一幅畫,這時讓他們畫,各個都會胸有成竹。
再例如:我在教學《媽媽的包》這一課時,先播放各式各樣包的圖片,引導學生從色,形,質,地等去欣賞包的美,然后,掌握包的設計方法,最后,展開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升華情境,品評作品,發(fā)散情境,為“真”的設計師,讓學生為自己的媽媽設計一只漂亮的包,大膽想象,使學生整堂課處在愉快,興奮之中。
教學中也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四年級下冊第十課《編紙條》課上我首先出示范作,欣賞激趣。在看過精致的作品時,孩子們的興趣高漲了起來。我問他們:你們知道這些作品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嗎?他們說:“不知道!”我告訴他們是用紙條編織出來的,不僅讓他們初步感受了制作的材料,而且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的欲望:啊,原來用紙條還能編出這么美麗的作品,這樣就會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渴望進入后面的學習之中。
美術課堂離不開教師必要的示范講解。本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用紙條編東西,加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容量較大,所以老師的演示講解必不可少。在學習基本制作方法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最初是通過課本上基本制件方法的四個步驟來教學:①對折剪經條;②剪緯條;③按一提一壓的基本方法編織;④整理完成。這四個基本步驟并不難,可等到學生真正來創(chuàng)作作品時,卻是千篇一律,每個同學的作品沒有什么兩樣,不管是在外形上還是在穿編方法上都沒有進行改變,這樣的作品沒有達到我預期的目標。于是第二節(jié)課我對這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改變:由教師親自示范,并在每一步的示范中,強調我們一般剪的經條形狀是直線狀,也可以改變經條的形狀,把它變成折線狀、斜線狀、弧形狀,也可讓學生自己想象把經條變成自己喜歡的形狀,這時再不失時機地展示比較典型的作品,讓學生體會到改變了經條的形狀就會出現(xiàn)不一樣的效果。讓學生領悟到最基本的編織方法是一提一壓,也可以改變成一提兩壓、一提三壓……給了學生很大的空間,這樣制作出的作品就豐富了許多,各有各的特點。拓展的時候,可讓學生把作品稍作改變,變成好看的書簽。貼于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利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后的課堂教學對學 校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直觀地感覺教材,有利于重、難點的突破。而多媒體的直觀具體、變換靈活,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學生的要求,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這種學習方式就需要老師充分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憑借自身的感受、觀察、思考、體驗、發(fā)現(xiàn)、討論、搜集、嘗試、反思等學習完成學習目標。把思維和表現(xiàn)的空間交給學生,讓學生擺脫教師和課本的思維圈子,在美術的天地里展開聯(lián)想的翅膀。
在課堂教學中,語言是架起“教”與“學”的橋梁,教師的語言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好的輔導方法,不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畫什么象什么的高手,而是學到正確的思維方式,提高審美意識和藝術鑒賞水平,老師的表揚,鼓勵的話是學生前進的不竭動力,也是教學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們教師在表揚和批評孩子時,不能用一時解氣,要多重視孩子的心理感受,要當個有心人,做到心細些再細一些,由于年齡的原因,他們再有慧眼,也難穿透“假教育”的黑洞,在這個意義上說,輔導老師的審美眼光及分辨能力還是很重要的,不要輕易地表揚和批評孩子要“惜話如金”,尤其是批評更要慎重。例如:有的學生不想畫或直接說不會畫,這時候有的老師就沉不氣住了,可能大發(fā)脾氣,說孩子太笨之類的話,孩子由于害怕就更不敢動手作畫了,遇到這種情況,告訴孩子只有不敢畫的孩子沒有不會畫的孩子,教師要和顏悅色地跟他溝通和交流,消除孩子心中的顧慮,讓他自己說一說所畫事物的特征,加之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之話,我想孩子定會愉快地開始作畫了。
總之,當前,對于美術課的教學改革,在探索教學新模式,尋找教學新方法的基礎上,不妨再從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方面作些思考,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美術知識,對美術課有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