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縣第二中學 廣西蒙山 546700)
從教育的角度看,相親相愛的父母,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健康的心理、性格、思想品質的發(fā)展產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反之,沒有一個完整幸福家庭的孩子,其心理的發(fā)展很容易產生偏差,品質行為上也會出現(xiàn)某種缺陷,我班就有2個單親孩子的表現(xiàn)是非常突出的。[1]
馬康饒同學,男,父親去世(馬康饒六歲時,父親在拆房子電線時,他由于不懂事,不小心把總開關打開,最后把自己的父親電死了。)母親改嫁并有一孩,他一直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長大,倍受溺愛。這些情況造成他存在很多問題:一、生活自理能力極差,以自我為中心,總覺得母親欠了他的,對母親有諸多的要求:買手機、買學習機、買電腦等。二、與同學的交往中,常常要同學謙讓他,很容易就與同學產生矛盾,鬧別扭,覺得自己很可憐,被人欺負。有一次與同學周鵬發(fā)生沖突(在進座位時他被周鵬擠了一下),兩個就爭吵起來,差點就動起手來。事后,馬康饒一時想不開,認為他受了委屈,于是就不顧門衛(wèi)的勸阻,跑出了校園。同學去追他,他都不回來。三、感情脆弱,承受不了一點點打擊和失敗,稍有不順心,便會覺得昏天黑地,好象世界末日已經來臨,甚至有輕生的念頭。這兩個學期以來,這種問題曾經出現(xiàn)過兩次,都是因為其村上的人在背后說他害死了自己的父親,他不管家長和老師怎么勸說,都走不出這個陰影,一直威脅爺爺奶奶說不來上課了,要不就自殺死了算了!總之,這樣的單親家庭孩子學習毅力不堅定,學習成績不穩(wěn)定,時好時差,且特別容易偏科,遇到挫折后很難重新振作起來。他也成為了我在德育教育中的一個難題。
葉貽官同學,男,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和姐姐(讀高中)在文圩生活。由于母親工作時間的特別,對他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別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的時間里,常常無法在家陪伴照料監(jiān)督。這樣,葉貽官在冷清的家里絲毫感受不到溫情和關愛,對家毫不留戀,覺得外面的世界比家里更有吸引力,外面的朋友比母親更令自己感受到“人情”味,更能關照自己。因此,放學后他就直奔“更精彩的世界”而去,與“朋友們”浪跡在網吧、游戲廳,甚至夜不歸家。曾經多次回家后不按時回校。這樣一來,他明知做錯了也不聽家長和老師的勸導,常常明知故犯,而且對周圍的同學影響也極壞,是典型的雙差生。
在德育工作中,為了有效地做好這些孩子的教育轉化工作,我采取了以下教育措施和方法。
1.真心關愛,撫慰心靈的創(chuàng)傷。多次聯(lián)系他們的家長,通過電話、微信、家訪的形式與家長溝通,千方百計把原因弄明白。例如:在對馬康饒同學的教育中,首先,我聯(lián)系她的媽媽,了解他的情況,建議他的媽媽多抽出時間來陪伴他,還可以讓他融入到新的家庭中;其次,我找來了他的爺爺奶奶,先對他家的不幸進行寬慰,引導他們淡忘過去的事,走出悲傷,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生活,從而從思想、行為上影響孩子,重新找回他的自信心;最后,我多次找來馬康饒同學,和他談心,鼓勵他,開導他,引導他樹立信心,擺正心態(tài),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在班上,我也盡可能地多幫助他,給他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在同學心中變得“厲害”起來!在這一屆的文藝晚會上,他還踴躍報名了。
2.朋友姿態(tài),彌補失去的親情。像他們這樣的學生在班級里多遭冷遇、歧視,自卑有余,信心不足。作為他們的班主任,我尊重他們的人格、權利、情感和意愿,平時多次找他們溝通,以誠相待,給他們留面子,不揭短,不當眾批評他們。逐步恢復他們的自尊和信心,激發(fā)他們自我轉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對葉貽官同學的教育中,剛開始他經常違紀,我一般不會在同學的面前批評他,而是把他單獨叫出來,先問他原因,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接著和他一起分析在這件事中哪些是他可以做好的,鼓勵他下次遇到同類事時,爭取在這一點上做好。這樣,通過一點一點的改變,葉貽官同學融入了班集體中,很少再違紀了。
3.獨具慧眼,播種希望的種子。品行不良的孩子也有優(yōu)點和特長,也會不時地有閃光的表現(xiàn),單親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表現(xiàn)自己,發(fā)現(xiàn)自我,認識自我,從而提高自我。當他們取得進步時,我及時地給予他們表揚,哪怕是一點點,都能有效地打消學生的自卑感,喚起他們的進取心;有什么工作需要同學幫忙時,首先考慮請他們幫忙,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和增強信心的機會給他們,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也能行!當他們在學習上有創(chuàng)造性見解時,我們則要格外夸獎和給予肯定。
經過這一年的教育,我們班的這兩位同學有了很大的進步:在校能遵守紀律了,有時還主動要求幫助老師和同學做一些工作,得到了科任老師和同學的好評。
單親家庭的孩子就好比茫茫大海上漂行的一葉孤舟,他需要我們的正確引導,才能安全地抵達寧靜的港灣,才能順利發(fā)展地走向生活的彼岸。支持和鼓勵能夠產生強大的動力,能讓學生主動自覺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前進。
單親家庭的孩子盡管遭遇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缺少愛護和幸福感,但是我始終相信愛是可以彌補的。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本著”愛心、熱心、誠心、耐心”和科學的態(tài)度,為他們付出更多的愛,就能醫(yī)治他們內心的創(chuàng)傷,幫助他們克服生活中的困難,相信他們也同樣會生活得快樂、幸福。要做好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的關鍵在于教師對這些孩子要更有愛心、耐心和誠心,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做個有心人。學會把握他們思想上的熱點和盲點,用自己的真心去幫助他們,關心他們,教育他們。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為單親家庭孩子撐起一片愛而溫馨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