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瑩
(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芝瑞鎮(zhèn)芝瑞總校 內蒙古 赤峰 025365)
(一)教師不積極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實施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教師不注重積極引導學生,致使學習變成了放任自流。盡管在部分初中學校開展的語文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比較成功,學生也踴躍地參與課堂,教師卻沒有將其責任具體落實到位,不注重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引導,而是采取放任自流式的教學,影響了合作學習質量。初中生缺少教師的引導,不能更好地將知識掌握住,影響教學質量。
(二)形式化占主導。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組,僅僅隨便地將附近或者同排的學生分為合作小組,導致只是表面上應用合作學習來進行教學,但是實質內容卻沒有被運用。另外,部分教師多次在課堂上應用合作學習,給學生開展大量的教學活動,消耗學生積極性,特別是在公開課上,合作學習使用的次數(shù)很多,使合作學習沒有從根本上被執(zhí)行,僅僅只是形式上的應付。
(三)學生興趣極低。雖然不少初中學校均對合作教學活動進行認真仔細的設計,并在課堂上得到了執(zhí)行,但實際上,學生興趣不是很高,參與性非常低。我在某所重點中學的公開課上發(fā)現(xiàn),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雖然也有一些學生積極回答,但是大部分學生參與性不高,將自己擺在觀眾的角度上,興趣不大。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其合作教學活動是不成功的。
(一)根據(jù)學生情況進行分組。分組是開展合作學習的第一步,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先將學生按照一定的原則分組,并選擇一個管理者,方便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另外,教師還要明確每個小組在活動中的任務,詳細地記錄每組的發(fā)言,從而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對每個小組進行有效的掌握,具有很強的實效性。通常來說,教師可以按照“組內同質、組間異質”或者“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這兩個原則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并且每個小組的水平盡可能維持在平衡的狀態(tài)中,而在位置安排上,盡可能縮短組與組之間的距離。
(二)教師的正確指導。因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很高,因此,教師需要在充分考慮后再進行分組,防止學生由于吵架以及興趣不大而使學習時間被白白浪費。在開展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很有必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
1.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形成分工合作、共同修正以及一起研究等合作學習的習慣。例如,教師在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以先告訴學生,此文主題非常多,可用多種說法來概括,然后再讓學生以文章主題為討論內容開展討論,認為哪種好,原因是什么等,接著再提問,以產(chǎn)生極強的合作學習效果。
2.確保充足的學習時間。教師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考慮、討論、處理問題的時間,使學生在充足的合作學習時間里,通過討論,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引起對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講授《我與地攤》時,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討論時間,使其通過共同討論,體會作者和母親之間的情感,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主動性。
(三)促進學生不斷交流。傳統(tǒng)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通常為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使師生、生生之間很難進行溝通,這給學生造成了溝通恐懼心理。教師要努力轉變過去的單一教學模式,確保師生、生生之間得到充分的溝通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要給學生構建一個氛圍活躍、平等自由的課堂,鼓勵學生主動溝通、積極發(fā)言。如在講授《背影》時,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步驟推動學生之間的交流。
1.設計問題:“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多少次背影?”然后讓學生討論,同時討論每個背影的含義。
2.以父親為作者買桔時的背影為重點內容進行講述,讓學生仔細思考,并發(fā)現(xiàn)自己最感動的背影。
3.課文全部講授后,讓學生各自說出自己在生活中最感動的事情,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不僅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增強團結及交際的能力。此教學模式跳出了傳統(tǒng)束縛,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大批綜合能力強的人才,進而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