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欣
摘要:本文是對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第二年開設計算機輔助翻譯(CAT)課程的教學思考。課程以實踐為主、講授為輔,以主線項目和副線項目共同增強學生練習。本文也提出目前課程的困境以及對未來的計劃。
關(guān)鍵詞:計算機輔助翻譯 教學 項目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21-0175-02
一、CAT發(fā)展現(xiàn)狀
信息技術(shù)變革了人們的溝通方式,今年是改革開放第40年,國家的經(jīng)濟、文化蓬勃發(fā)展,商業(yè)活動、文化交流、政治磋商、體育活動等增多,使得翻譯市場不斷壯大,對翻譯的需求多樣化,非文學翻譯占據(jù)了翻譯總量的95%(李長栓,2004)。傳統(tǒng)翻譯無法滿足與日俱增的翻譯量,越來越多的翻譯機構(gòu)以及譯員利用計算機輔助翻譯(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軟件進行翻譯作業(yè)。計算機輔助翻譯(CAT)近年來發(fā)展迅速,軟件開發(fā)、網(wǎng)絡應用以及翻譯研究者對其的了解程度不斷增強(徐彬,2010)。同時翻譯市場也需要更多“懂語言、懂文化、懂技術(shù)、懂管理”的新型人才,順應語言服務業(yè)發(fā)展的趨勢(唐昉,2018)。翻譯教學也需要滿足社會和市場對翻譯人才的需求,因此,翻譯教學“從單純的翻譯技能培訓逐漸過渡到翻譯職業(yè)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從以教師為中心轉(zhuǎn)向以學生為中心,從重結(jié)果到過程教學法的應用”(陶友蘭、劉敬國,2015)。
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率先針對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類似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希望能夠使得畢業(yè)生達到翻譯市場對翻譯人員的需求(錢多秀,2009)。在全國很多高校都逐漸開設了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蘭州各個高校也在逐漸開設CAT課程,特別是開設MTI碩士招生點的學校。筆者了解到蘭州主要開設CAT課程的高校有: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城市學院,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目前西北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實際使用SDL Trados進行CAT課程教學。
而且目前對計算機輔助翻譯領(lǐng)域的研究多集中于翻譯質(zhì)量研究,或?qū)TI的教學設計,但涉及具體教學多集中于MTI,本科院校CAT教學研究特別是三本院校教學研究較少。教學研究也多涉及課程開設的必要性或一些教學思考,對于課程設計方面的研究較少。筆者將在本文中簡要介紹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開設的CAT課程。
二、CAT課程設置
(1)CAT課程開設概況。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作為地處西北的三本院校,為了增強學生的競爭力以使學生能夠更加了解市場,特別開設CAT課程。知行學院于2016年購買10臺SDL trados 2015軟件,成立CAT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并且于2018年購買11臺設備,現(xiàn)在共有21臺設備,基本滿足學生一人一機的要求。
2016年,CAT軟件的使用作為筆譯課的一個單元。2017年,首次專門向英語翻譯方向的一個班級開設CAT課程。CAT課程開設于第五學期,本課程為專業(yè)必修課,上課周期為18周,共36學時,課程共2學分。上班班級為翻譯班學生,共有20人,滿足一人一機的上課需求。學生在第一學期到第四學期之間,都已經(jīng)學習過初級筆譯、初級筆譯、英美概況、英漢語言對比等翻譯基礎課和文化課。因此,學生在CAT課程中不會因為沒有學習過筆譯而感覺到困難。在CAT課程中,學生將專注于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的理論和實踐。在之后的學期中,學生將進行翻譯工作坊的訓練,以及專門英語翻譯、旅游翻譯、商務翻譯和科技翻譯。CAT課程在計算機輔助翻譯實驗室上課。旨在培養(yǎng)應用型專業(yè)人才,增強學生就業(yè)競爭力。學生學習動機強烈,興趣高;具備計算機基礎使用能力,筆譯能力尚待提高。上課所用教材為王華樹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實踐》,參考資料為王華樹的《翻譯技術(shù)教程》和錢多秀的《計算機輔助翻譯》。上課采取講授與實踐并存的模式,同時雙師授課,一名教師教授、兩位教師輔導的模式,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
(2)以項目為基礎、以實踐為導向的課程設置。課程設置以實踐為導向,理論介紹為輔助。因此課程教授中,教師首先講授軟件使用操作過程,然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課程以學生實踐操作為主,教師輔助指導學生操作以及解決學生困難。課程設置中逐步教會學生翻譯記憶庫和術(shù)語庫的創(chuàng)建和管理,對齊,文檔翻譯,項目管理,項目審校等功能。學生練習內(nèi)容以實際工作翻譯項目為主。項目分為主線項目與副線項目。主線項目伴隨一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能夠了解拿到翻譯以后按照整個翻譯過程,從搜索技術(shù)、創(chuàng)建和翻譯單個文檔、記憶庫和術(shù)語庫到審閱校對一整個流程。而副線項目為單個翻譯任務,難度較低,主題多樣,涉及旅游、文化、體育、經(jīng)濟等,讓學生專注掌握當堂課程所學內(nèi)容與技術(shù)。在考核時,讓學生分組扮演不同角色,進行項目分工,如項目經(jīng)理、翻譯、審校、排版人員,希望學生能夠在一個近似真實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和練習。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市場,邀請職業(yè)譯員來學校進行職業(yè)譯員的素養(yǎng)的講座,講解職業(yè)譯員如何與客戶溝通,譯員的專業(yè)性等內(nèi)容。最終考核模式由課堂測試(30%)、證書考試(30%),以及翻譯項目(40%)綜合考量。證書考試為SDL trados 2015使用測試三級考試。
(3)CAT課程所面臨的教學困境。根據(jù)目前客觀條件,教學軟件較為單一,只有SDL trados 2015。而Déjà Vu或MemoQ 這類軟件學生接觸機會較少,上課介紹時基本以采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了解,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較少。與此同時,教學語料庫資料中項目依舊需要補充,目前教學使用項目選擇較少,難度變化差異較大,有些項目資料難度較大,部分學生因為翻譯材料難度過大,無法專心練習軟件使用基本功能,反而增加了學習的挫敗感。因此急需增添多樣化的語料庫內(nèi)容,以便在未來能夠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水平練習不同難度的材料,使學生的翻譯水平與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shù)共同提高,因材施教。根據(jù)目前教學現(xiàn)狀來說,傳統(tǒng)翻譯教學模式以課堂為中心,而教師又是課堂的中心,課堂活動單一(俞勁松、陳澤松,2014),因此未來希望能夠展開翻轉(zhuǎn)課堂(Flipped Classroom)與課堂實踐混合授課模式,能夠讓學生反復觀看,有更多時間練習。同時,課程內(nèi)容容易使學生專注于單個技術(shù)使用,而忽略了技能之間的聯(lián)系和連貫性。此外,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還需要與供應商和翻譯市場、翻譯行業(yè)保持聯(lián)系,使學生隨市場接軌。
三、結(jié)語
綜上,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率先在蘭州高校內(nèi)開展CAT課程,經(jīng)過兩年教學,已經(jīng)取得一些效果,并且形成自身課程特色,即以實踐應用為導向,以考促學,對接市場,以及為專向英語翻譯課程打基礎,使學生在未來能夠?qū)W以致用;同時也受到客觀條件限制,需要進一步豐富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唐昉.基于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設計與實施[J].當代外語研究,2018(2):60-65+78.
[2]陶友蘭,劉敬國.以提高譯者能力為中心的翻譯碩士筆譯教學綜合模式新探[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5(4):87-91+43.
[3]俞敬松,陳澤松.淺析MOOC與翻轉(zhuǎn)課堂在“翻譯技術(shù)實踐”課程中的應用[J].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2014(11).
[4]徐彬.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設計與實施[J].上海翻譯,2010(4):45-49.
[5]錢多秀.“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教學思考[J].中國翻譯,2009,30(4):49-53+95.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