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
221000徐州市銅山區(qū)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江蘇
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又稱為栓塞性腦梗死,是指某些異常的氣體、固體或液體等栓子物質在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隨著血流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組織的頸部動脈,導致血管管腔急性閉塞,引起局部腦血流中斷,造成局部腦組織缺氧、缺血甚至軟化、壞死,急性腦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xiàn)繼而出現(xiàn)[1,2]。該病的發(fā)病率、致殘率及致死率均非常高,如不及時、盡早地進行預防和治療,很可能會發(fā)展成為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是醫(yī)學研究老年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疾病時發(fā)現(xiàn)的一種氨基酸代謝的中間產物,通過對大量資料文獻的查詢,我們發(fā)現(xiàn)當人體出現(xiàn)病理反應時,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會升高至異常狀態(tài)[3,4]。本文主要對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的變化情況與老年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疾病程度的關系進行研究,其具體報告如下。
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老年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患者120例,同時選取健康體檢的人群110名作對照。納入條件:①符合官方規(guī)定的老年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疾病的診斷標準。②患者的年齡>60歲。③通過對患者病史的采集及檢查結果的分析,證實患者病程>24 h。④患者和家屬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
此外,我們還需要排除具有以下3種情況中任何1種情況的患者參與本次研究:①最近1個月內服用過抗癲癇藥物的患者。②患有嚴重的器官疾病。③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和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的性別和年齡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檢測:兩組患者需要在空腹狀態(tài)下進行靜脈血液的抽取,抽取時間為清晨6:00,抽取部位為患者肘部。將抽取到的血液標本利用熒光偏振免疫分析法進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測定,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值5~10 μmol/L。
表1 有無CAS斑塊患者血漿Hcy、hs-CRP和TC水平比較(±s)
表1 有無CAS斑塊患者血漿Hcy、hs-CRP和TC水平比較(±s)
組別 n Hcy(μmol/L) hs-CRP(mg/L) TC(mmol/L)有CAS斑塊 89 20.18±3.12 5.68±2.10 5.44±1.30無CAS斑塊 31 16.95±4.18 5.49±1.88 5.39±1.65 t 4.599 0.211 0.172 P<0.05 >0.05 >0.05
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檢測患者是否具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以及斑塊的數(shù)量、長度及厚度等信息,我們需要用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對患者進行檢測。在檢測過程中,患者需處于平臥狀態(tài),檢測內容為患者頸部兩側中線的總動脈內動脈、外動脈以及分叉處內中膜厚度。
血生化檢測:將所有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行5 min的離心處理,取上清液進行總膽固醇水平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分析,總膽固醇水平分析儀器是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測量方式是使用免疫散射比濁法。
判定標準:老年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是根據(jù)美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進行判斷,其判斷的具體內容是患者的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輕度腦梗死患者的NIHSS評分<4分;中度腦梗死患者的NIHSS評分4~10分;重度腦梗死患者的NIHSS評分>10分。
統(tǒng)計學處理:本次研究所得的數(shù)據(jù)都利用SPSS軟件進行處理,P<0.05表示數(shù)據(jù)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總膽固醇水平檢測:觀察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11.59~24.22 μmol/L,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3.80~7.38 μmol/L,總膽固醇水平3.61~7.35 μmol/L;對照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4.78~11.28 μmol/L,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0.88~2.54 μmol/L,總膽固醇水平1.30~3.12 μmol/L。由此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檢測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觀察組有無CAS斑塊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和TC水平檢測比較在:觀察組中,患者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89例;患者無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31例。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顯高于無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患者。所有患者的超敏C反應蛋白和總膽固醇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腦卒中病情嚴重程度關系:觀察組患者120例中,患者腦卒中病情屬于輕度52例,患者的病情屬于中度39例,患者的病情屬于重度29例。對以上患者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重度、中度和輕度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現(xiàn)遞減的趨勢。
觀察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IMT關系分析:患者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患者的頸總動脈內中膜厚度呈正比關系。
老年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病理:患者的腦血管不同程度的狹窄或閉塞,導致其腦組織出現(xiàn)缺氧、缺血、軟化、壞死等病理改變,繼而出現(xiàn)感覺障礙、偏癱、失語等一系列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缺損的癥狀[5,6]。該病的發(fā)病人群多為中老年人,大多急性起病,病情常于數(shù)小時或數(shù)天內達到高峰。一般在起病前都有先兆癥狀,常在安靜或睡眠狀態(tài)下發(fā)病,醒來后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隨意活動或失語,半身不遂和言語不清是該病的主要癥狀,嚴重者還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或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7]。
一般來說,引起老年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原因主要有2種:第1種情況是腦血栓形成,是指由于患者本身腦血管的病變,多因腦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管腔內膜粗糙,管腔狹窄。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如血流緩慢、血壓下降、在血管內凝聚成塊、血液黏稠度增高等情況都會引起腦血栓。另一種情況是腦栓塞,該情況的出現(xiàn)多是由于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栓脫落,脫落的血栓隨著血流達到腦部堵塞血管,最終引起腦栓塞[8]。這種栓子可能來自骨折時的脂肪栓子,也可能是風濕性心臟病的贅生物,或者腫瘤細胞脫落形成腫瘤栓塞等。本次研究認為,患者血漿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患者的疾病程度呈現(xiàn)正相關性。其原因有可能是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造成患者體內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生,繼而導致患者器官的部分功能無法正常運轉,致使患者的血管出現(xiàn)狹窄、變形等情況,最終形成老年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
綜上所述,老年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其增高水平與患者的疾病程度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該結論可以作為治療老年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疾病的病情監(jiān)測指標和療效監(jiān)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