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瑩
【摘 要】目的:分析開腹直腸癌根治術與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治療直腸癌老年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0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直腸癌老年患者60例,將其按照治療方法分為基礎組(開腹直腸癌根治術)和實驗組(腹腔鏡直腸癌手術)。觀察兩種手術方式在臨床的應用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手術指標及術后恢復情況比基礎組更為優(yōu)異P<0.05;相對比基礎組,腹腔鏡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P<0.05。結論:在直腸癌老年患者治療時,應用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術后排氣時間短,術后并發(fā)癥事件少,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開腹直腸癌根治術;腹腔鏡直腸癌手術;老年直腸癌;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73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1
直腸癌作為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其患病率及復發(fā)率較高。目前臨床治療方法以手術治療為主,其中開腹手術作為以往直腸癌治療的主要手段,雖然臨床效果良好,但是其對患者的損傷較大,而且術后恢復效果不理想。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新型微創(chuàng)手術,不僅彌補開腹手術的不足,而且手術治療效果顯著[1]。不過因兩種手術方法對直腸癌老年患者的療效未明確,本院以收治的病例作為樣本進行分析,詳細匯報如下。
1 資料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直腸癌老年患者作為分析對象,分為兩組?;A組30例,年齡62-77歲,平均年齡(69.53±2.56)歲,男女比19:11;實驗組30例,年齡63-77歲,平均年齡(70.02±2.61)歲,男女比20:10。臨床資料經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差異P>0.05,不具備統(tǒng)計學價值。
1.2 治療方法 基礎組:開腹直腸癌根治術,方法:全麻,取一切口于腫瘤部下腹,監(jiān)測,遵循直腸系膜切除原則,淋巴組織清除,并將腫瘤及周圍的組織切除,吻合,引流管放置,切口縫合[2]。
實驗組: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方法:取改良后截石位,并于患者臍部、兩側下腹、右邊腹部中間及恥骨上放置套管,沿著Toldt 間隙,對游離動脈進行分離,同時對腫瘤及周圍的淋巴結進行清除,左結腸動脈分離,并于結腸高處實施結扎,切斷腸系膜下動脈,之后腸系膜下靜脈分離、切斷,乙狀結腸系膜分離,確保輸尿管及生殖血管安全下,直腸腸段與側腹膜分離,沿下分離,越過骶岬,直到骶間隙,直腸骶骨韌帶實施分離,在迪氏筋膜間隙前方游離,使直腸系膜組織完全游離,之后在患者的腫瘤下方,腸管應用切割閉合器離斷,取一切口于恥骨上,腫瘤及周圍組織切除,吻合[3]。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不同手術方法治療患者手術指標及并發(fā)癥事件的情況,其中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并發(fā)癥包括:輸尿管損傷、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瘺。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研究中資料均啟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建立的數(shù)據(jù)庫分析,其中手術指標應用t檢驗,并發(fā)癥事件應用卡方檢驗,唯有數(shù)據(jù)差異P<0.05,方存在統(tǒng)計學價值。
2 結果
2.1 手術指標分析
實驗組患者手術指標均優(yōu)異于基礎組,數(shù)據(jù)差異P<0.05
2.2 并發(fā)癥事件分析
實驗組并發(fā)癥事件發(fā)生率6.67%,基礎組30.0%,數(shù)據(jù)差異P<0.05
3 討論
直腸癌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不過以往直腸癌手術治療首選開腹直腸癌根除術,但因該手術對患者身心傷害大、術后恢復效果差,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臨床為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給予患者腹腔鏡手術治療。相關文獻顯示:在直腸癌老年患者治療中,腹腔鏡手術相對比開腹手術,手術用時短,安全性高,治療效果好[4-5]。本研究結果顯示:相對基礎組,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更為優(yōu)異,并發(fā)癥事件發(fā)生率更低,數(shù)據(jù)差異P<0.05。原因分析:隨著腹腔鏡技術的優(yōu)化改革,促進微創(chuàng)手術快速發(fā)展,減少對患者手術傷害。相關文獻顯示:相對比開腹直腸癌根治術,腹腔鏡手術視野清晰,可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淋巴結,并最大限度降低對患者傷害。另外輸尿管作為手術中常見的并發(fā)癥,由于手術無法分離清楚血管,導致輸尿管損傷,多以術中出現(xiàn)粘連嚴重者為主。不過就開腹與腹腔鏡手術相對比,腹腔鏡手術的照明,可以有效區(qū)分血管,如若出血,還利用超聲刀止血,有效減少輸尿管并發(fā)癥及術中出血量。與此同時,腹腔鏡手術相對比開腹手術,還具有一大優(yōu)勢,即:對患者的免疫功能影響小,有利于提高患者預后效果,縮短排氣時間。
綜上所述,在直腸癌老年患者治療期間,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手術用時少,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排氣時間短,并發(fā)癥事件少,確保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閆軍, 李亮, 陳曦. 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近期療效及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國臨床研究, 2016, 29(3):348-350.
熊小勇, 徐降興, 習舉云. 腹腔鏡手術對比開腹手術在結直腸癌根治術中的安全性及遠期療效評估[J]. 實用癌癥雜志, 2016, 31(10):1665-1668.
陳俊, 李德寧, 黃向輝, et al. 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對自主神經功能及免疫系統(tǒng)影響的臨床研究[J]. 河北醫(yī)藥, 2017(3):371-374.
雷新鍵 ,鄭款恒 開腹直腸癌根治術與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治療直腸癌老年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探析[J]《中外醫(yī)療》,2017,36(8):54-56
王磊 ,呂瑩 開腹直腸癌根治術與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治療直腸癌老年患者的療效以及安全性對比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9):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