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霞,胡同平,魏 偉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檢驗科,內蒙古包頭 014010)
臨床微生物檢驗這門學科綜合性強、發(fā)展極為迅速,在臨床醫(yī)學和檢驗醫(yī)學中作用日益突顯,給帶教工作帶來很大挑戰(zhàn)。傳統(tǒng)教學法在實際帶教中已不能滿足需求,須探索一種理想的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導向(PBL)教學法是目前高等醫(yī)學院校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以案例為基礎(CBL)教學法宗旨是將真實病例應用于教學中。臨床微生物學檢驗的任務要求對感染性疾病進行快速、準確的實驗室檢查,密切結合臨床對診療方案提出及時、有效、合理建議,預防病原菌耐藥性的產生和減少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將PBL與CBL法聯(lián)合應用,能達到微生物檢驗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勝任崗位的能力。
易感人群不斷增加、新病原體不斷出現(xiàn)、已控制病原體死灰復燃,以及多重耐藥菌和院內感染日趨嚴重,都已成為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1]。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人員提供更多、更及時、更準確的病原學證據,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
微生物標本的采集、運送、處理,病原菌分類、鑒定思路、藥敏試驗,以及微生物流行病學的分析方法,這些知識紛繁復雜,卻是做好微生物檢驗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全面快速掌握,才能真正滿足臨床需求,指導臨床準確有效地使用藥物進行精準治療??刮⑸锼幬锬退幮缘膼盒园l(fā)展,將使藥敏試驗的理論和操作更加繁雜,這就要求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人員必須時刻應用新知識來武裝自己。
同時微生物學又是一門突飛猛進的學科。當今時代是臨床微生物學充滿活力的時代,MALDI-TOF、核糖體基因和全基因組測序等新的技術工具深刻影響著檢測與鑒定微生物的方法[2]。更多的臨床微生物學實驗室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會應用這些新技術?;谶@些新技術的應用,將會有很多新的屬名和種名在不同的專業(yè)書籍中描述,而這些全新知識的傳授對該學科帶教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總之,這門學科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教學是學科發(fā)展之本,探索一種理想的教學方法已勢在必行。
PBL教學法,最早由美國教授BARROWS引入加拿大的McMaster醫(yī)學院進行醫(yī)學領域中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的一種教學方法[3]。近幾年國內許多學者論證了該方法在醫(yī)學教學領域中不同學科使用的優(yōu)缺點,我國微生物檢驗教學中PBL方法的使用尚處于摸索嘗試階段[4-6]。
PBL教學法的實施過程是教師先將學生分組,在講課前1~2周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利用檢索工具查找相關資料,分組討論,課上教師和學生互動,補充、深入和總結,完成該內容的學習,每單元學習結束后進行小組評價和自我評價,以書面報告作為考核體系的一部分。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暢所欲言,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法對學生自主性的束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但是由于醫(yī)學知識涉及的面特別廣,如果基礎掌握較少,在花費大量時間查閱資料著手解決問題時,往往不易抓住重點而導致學生有挫敗感,更重要的是由于偏離教學目標使得教學成績不能在當今的考核體系中體現(xiàn),因此其應用受到限制。
CBL教學法是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意在用手頭的實際病例,讓學生身臨其境,同教師一起去探究解決方案。更加強調選擇問題要緊密結合臨床實踐,教師要引導學生能有針對性地較明確地思考問題,讓學習更為高效,同時提升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不難看出,單純CBL法的應用在實踐中也將面臨多重挑戰(zhàn)。如果CBL與PBL教學法聯(lián)合,理論上二者能揚長避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研究也表明結合CBL與PBL教學模式在我國肝膽外科教學中、內科學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7-8]。
教師課前需要圍繞臨床真實病例設計相關問題,真實病例較模式化的病例更為復雜,干擾因素多,難度較大。如一份標本同時檢出2種病原菌,在確定到底哪一種是真正的致病菌時,除了要有扎實的微生物學知識外,還要依靠與臨床的有效溝通,這就要求微生物專業(yè)教師具備臨床病例涉及的生理、病理、鑒別診斷等各方面臨床知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將所有知識關聯(lián),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學生結合病例診斷要深入思考一系列的問題,如患者被診斷為肺炎鏈球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腦脊液中卻未培養(yǎng)出該菌,在分析原因時學生需關聯(lián)到標本送檢的及時性、苛養(yǎng)菌的培養(yǎng)條件及肺炎鏈球菌自溶酶產生對檢出率的影響等因素。深入思考的前提是學生具備結合教材拓展相關聯(lián)專業(yè)知識的能力。
規(guī)范開展各醫(yī)學院校教師培訓,提高臨床教師帶教水平已經是勢在必行[9]。醫(yī)學院校的教師大多畢業(yè)于醫(yī)學專業(yè),沒有接受過專門教師職業(yè)培養(yǎng),又承擔著診療和教學雙重任務,新型教學理念的樹立,以及教學水平和教學技能的提升,需要醫(yī)學院校有計劃地同步實踐培訓,教師培訓是醫(yī)學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前提。
PBL和CBL教學法的聯(lián)合應用離不開網絡教育資源,研究表明微信移動學習平臺在微生物實驗課教學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10]。網絡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學生依托該平臺鞏固、拓展、更新專業(yè)知識。教師合理有效管理網絡教育平臺,避免利用非權威和無法確保正確性的教學資源是取得滿意教學效果的關鍵。
微生物檢驗應能滿足時代對于該專業(yè)的需求,準確及時獲取病原學結果,滿足臨床訴求,增強醫(yī)生對病原學檢測的自信,達到精準治療。新一代的醫(yī)學人才除做好基礎工作外,還有義務在微生物種群數(shù)據庫的構建和完善中發(fā)揮自己的力量。為此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1)深化教學改革,優(yōu)化教學方法。鞠曉紅等[11]的研究表明,基于教學任務的微生物檢驗教學改革的實施,明顯縮短了就業(yè)適應期,全面提升微生物的教學力量?!敖虩o定法”,只有不斷地交流、對比、完善,才能摸索出適合我國教育背景下具有微生物特色的教學方法,期待聯(lián)合CBL與PBL教學法在微生物的教學中能顯著提升教學質量。(2)臨床微生物檢驗課程教學設計要務實且全面。如既應有WHONET軟件的實際操作訓練,又應有拓展臨床思維的課程,還應有病原菌的鑒定思路和微生物藥敏試驗的規(guī)范化報告,以及增補近幾年開展較為成熟的新技術、新方法。(3)培養(yǎng)學生樹立嚴謹不懈的求知理念,做內心強大的醫(yī)生。面對龐大的醫(yī)學知識體系,要有“看不盡,學不完”的態(tài)度,只有用最新、最全面的知識體系武裝自己,掌握最前沿知識,把握臨床微生物檢驗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才能滿足新時代的教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