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麗 黃雪嬌
(1.賓川縣第二人民醫(yī)院,云南大理 671611; 2.李伯藩全國基層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云南大理 671600)指導:李伯藩
李伯藩是2015年全國基層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傳承工作指導老師,從醫(yī)60余年,臨床經驗豐富。在乳癖治療上提出補腎疏肝的學術觀點,認為本病之源在于腎虛,腎虛會導致肝郁,由腎虛導致的肝郁是乳癖發(fā)生的關鍵因素。腎陽不足不能資助肝陽,腎陰精血不足不能資助肝血,腎虛肝亦虛。肝臟虛弱,肝臟功能衰退而致氣滯、血瘀、痰濕等阻滯之證。腎虛肝郁又進一步導致脾失健運,心血不足,乏力氣短、頭暈目眩等諸癥從生。李老運用疏肝和補腎相結合的方法綜合治療乳癖,效如桴鼓,現將其經驗介紹如下。
乳癖是乳腺組織的既非炎癥也非腫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當于西醫(yī)的乳腺增生病,好發(fā)于25~45歲的中青年婦女,其發(fā)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臨床最常見的乳房疾病[1]。以乳房脹痛和腫塊為主癥,部分病人具有周期性。乳房與腎的關系密切,腎司乳房,足少陰腎經上貫肝膈與乳聯。余景和《外證醫(yī)案匯編》言:“乳中結核,雖云肝病,其本在腎。”又以腎為肝之母,母既泄精,分潤以養(yǎng)其子。足厥陰肝經為多血少氣之經,足少陰腎經為多氣少血之經。氣血以流通為貴,通則氣血沖和,萬病不生;又氣為陽,血為陰,腎為人體陰陽之根,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五臟之陰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非此不能發(fā)。若氣(腎陽)少血不流,血(腎陰精血)少乳不榮,則發(fā)為本病。
1.1 腎陽虧虛,不能溫煦肝脈 肝主疏泄,其用屬陽,腎陽虧虛,溫煦失職,不能溫養(yǎng)肝脈,血寒而使肝脈乳絡凝滯,不通作痛;腎陽虛,不能推動肝氣,運血無力,血行遲緩而致乳房結塊;腎陽虛,不能溫運氣血上榮于乳,乳絡失充而疼痛;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運,運化失職導致寒濕內阻,陰寒積聚而致乳癖。
1.2 腎陰精血虛少不能濡養(yǎng)肝經 腎藏精,肝藏血,肝腎同源,精血互化?!稄埵厢t(yī)通》曰:“精不泄,歸精于肝而化精血。”[2]腎精充盈入肝而化血,精足血旺,則肝有所養(yǎng),肝氣沖和條達,有利于疏泄機能的發(fā)揮。若腎陰精血虛少,肝臟血液生化不足,血少肝脈不充,乳絡失于滋養(yǎng),不榮則痛,血虛血瘀還會導致腫塊;肝血不足,疏泄不及,肝氣郁滯。
2.1 溫補腎陽,疏肝解郁 年輕女性患者平素怕冷,工作壓力大,熬夜,心煩易怒,乳房脹痛隨情緒變化而加重,精神萎靡,畏冷肢涼,食欲差,舌淡苔白,脈弱。臨床治療此類患者常選柴胡、枳殼、杭芍、川芎、香附、補骨脂、巴戟、鹿角霜、杜仲、菟絲子、淫羊藿、續(xù)斷等。
2.2 滋養(yǎng)腎陰精血,疏肝解郁 中年女性患者乳房脹痛常于月經前加重,經后緩解,疼痛較輕或無疼痛,伴有頭暈,耳鳴,健忘,腰膝酸軟,神疲倦怠,月經不調,量少色淡,或閉經,舌淡白苔薄,脈細。臨床治療此類患者常選當歸、杭芍、白術、茯苓、柴胡、肉蓯蓉、枸杞、山茱萸等。
案1.李某,女,30歲,銀行職員。2017年11月5日初診。
主訴:乳房脹痛加重3月余?;颊咂剿嘏吕?,悲觀主義者,時常嘆息。刻診:乳腺壓痛,可觸及豌豆大小的結節(jié),加班工作后精神不振,懈怠乏力,四肢冰涼,飲食減少,痰多色白易咯,二便可,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乳腺彩超示:雙乳內異?;芈暯Y節(jié),性質待查,BI-RADS:3類,考慮增生結節(jié)可能。雙側腋窩淋巴結:未見腫大。中醫(yī)診斷:乳癖。辨為腎陽虛肝郁。治以溫補腎陽,疏肝解郁。處方:
柴胡12g,枳殼18g,杭芍18g,川芎12g,香附18g,巴戟18g,杜仲18g,續(xù)斷18g,甘草6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每劑服3次。
2018年1月3日復診:服上方1月,乳房脹痛明顯減輕,無觸痛,小結節(jié)變軟,飲食改善。處方:柴胡12g、枳殼18g、杭芍18g、川芎12g、香附18g、菟絲子18g、淫羊藿18g、鹿角霜18g、甘草6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每劑服3次。之后以此方為主加減,再服1月鞏固療效。并囑患者工作減壓,改變生活方式,多參加戶外活動。
按:患者性情悲觀,四肢冰冷,一派陰郁之像,陽氣不足,腎陽溫煦、推動、興奮、宣散作用減弱,導致肝失疏泄,所以病人嘆氣則舒;腎陽虛還累及肝陽,導致肝脈寒滯不升發(fā),不能溫運氣血上榮于乳絡,不榮則痛;腎陽虛導致肝失疏泄,氣機郁滯,津液停積成痰,色白易咯;腎陽虛還累及脾陽,脾失健運,濕邪內阻則食少,陽氣不足則陰寒積聚形成腫塊。診斷明確,治以溫補腎陽,疏肝解郁。方中柴胡功善疏肝解郁;香附理氣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氣以止痛,二藥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經之郁滯,并增行氣活血止痛之效;枳殼理氣;杭芍、甘草養(yǎng)血柔肝,緩急止痛;加上甘溫的巴戟、杜仲、續(xù)斷補腎陽,溫養(yǎng)肝脈,不僅推動肝氣升發(fā)助疏泄之功,還溫煦全身,加速機體新陳代謝,代謝旺盛,則產熱增加,精神振奮,陰郁自去。復診病情好轉,一身陽和之氣溫煦推動氣血津液暢行不息,肝郁得舒,繼以此法加減變化治療,臨床效果顯著。
案2.王某,女,45歲,農民。2018年2月23日初診。
主訴:乳房刺痛半年?;颊呓鼛讉€月來經前1周乳房刺痛,經后疼痛減緩,脅肋不舒,月經量少,色暗,偶有痛經。刻診:乳房刺痛,頭暈,口干咽燥,面紅潮熱,失眠,納食一般,大便干燥,舌紅少苔,脈細。乳腺數字化鉭靶示:雙乳中度導管擴張增生癥。BIRADS:2類。血氧診斷報告示:雙乳為乳腺增生表現,建議定期復查。中醫(yī)診斷:乳癖。辨為腎陰虛肝郁。治以滋養(yǎng)腎陰精血,疏肝解郁。處方:
當歸18g,杭芍18g,白術18g,茯苓18g,柴胡12g,肉蓯蓉18g,枸杞18g,山茱萸9g,甘草6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每劑服3次。
2018年3月12日二診:乳房刺痛明顯減輕,脹痛為主,月經量仍少。處方:當歸18g、川芎12g、杭芍18g、香附18g、元胡18g、郁金18g、益母草18g、陳艾12g、甘草6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每劑服3次。
2018年4月28日三診:月經量增加,家中遇事心情不悅,乳房經前輕微不適,已無疼痛,食欲不振,睡眠差。處方:當歸18g、杭芍18g、白術18g、茯苓18g、柴胡12g、香櫞18g、佛手18g、郁金18g、甘草6g。再服14劑,鞏固療效。
按:《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七七,任脈虛。”[3]患者45歲,腎陰精血漸虧,肝腎同源,精血互化,導致肝陰肝血不足,而失眠更加重了陰血的耗傷,血少不能養(yǎng)肝,肝失所養(yǎng),疏泄不及,肝郁氣滯,郁則火動發(fā)于上則頭暈面赤;陰虛津虧則口干咽燥;血虛血瘀,乳房瘀滯則刺痛。診斷明確,治以滋養(yǎng)腎陰精血,疏肝解郁。方中當歸、杭芍榮血養(yǎng)肝;白術、茯苓健脾益氣使營血生化有源;柴胡升發(fā)諸陽使肝郁得疏,血虛得養(yǎng);肉蓯蓉、山茱萸質潤滋養(yǎng),益精血;枸杞滋肝腎之陰,平補腎精肝血,血和則肝和,血充則肝柔。二診患者乳房疼痛減輕,月經量仍少,血虛血瘀又進一步加重了氣機的阻滯,所以調經以理氣為要,氣不和血不流,治以調理氣血。三診乳房已無疼痛,家中遇事精神過度緊張,食欲不振,肝胃氣滯,胃不和則夜不安,故睡眠差,治以逍遙散加香櫞、佛手、郁金,疏肝和胃則諸癥自除。
現代醫(yī)學認為,乳腺增生病的主要病因是內分泌激素紊亂,年齡、月經、婚孕產育、職業(yè)精神因素、生活習慣、使用激素類藥物、穿著過緊過小的胸衣都可導致乳腺增生的發(fā)生[4]。部分長期不愈的非典型乳腺增生有發(fā)生惡變的可能性,應該積極治療。目前西醫(yī)對本病無特效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而中醫(yī)治療本病優(yōu)勢明顯。在臨床上病人乳痛時間較長,多則數年,少則數月。李老認為久病多虛,因虛致實,腎虛肝郁、血虛血瘀、陽虛痰凝發(fā)為本病。辨證用藥見解獨到,遣方小、輕、巧,可以減輕患者疼痛,使腫塊變軟變小,改善影像學指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李老還注重疏導患者情緒,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提倡愉悅情志,同時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其臨證經驗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