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紅偉
摘 要:“讀史使人明智”,歷史不僅僅有記錄過往的功能,它還匯聚了人類的探索與文明,從縱向的角度為我們展開一幅壯麗的畫卷。歷史在政治融合、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傳播、教育推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以史為鑒,才可以積淀文明,銘記歷史才可以奮勇爭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很多學生對歷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從多媒體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出發(fā),探究如何充分發(fā)揮歷史的全面育人
價值。
關鍵詞: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應用
在歷史的歲月長河中廣博的歷史知識給予我們多重的智慧和力量,但是由于歷史課程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因此很多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都較為理性,分析也比較簡單,這就導致了初中生對歷史建立不起立體鮮活的認知,更無法從歷史事實中窺見自己獨到的見解,致使歷史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促進學生良好品質(zhì)的養(yǎng)成等層面的價值大大減弱。無法觸摸的海量知識讓學生學起來壓力很大,畫重點、歸大框、列時間、講意義,導致歷史課堂枯燥無味,影響了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發(fā)展,極大阻礙了歷史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層面的育人作用發(fā)揮。
一、借助多媒體實現(xiàn)初中歷史直觀教學
歷史事件雖然發(fā)生在過去,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可以找到許多痕跡,借助多媒體可以實現(xiàn)歷史的靈活授課,打破歷史冰冷的表象,拉近學生與歷史課堂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歷史學習中,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熱情。如講到侵華戰(zhàn)爭這部分內(nèi)容時,除了課本上那些黑白照片,《南京條約》《馬關條約》這類文字表述,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把最近發(fā)生的敘利亞戰(zhàn)爭照片搬進課堂,讓學生深刻認識當時中國人民的悲慘遭遇,從思想上深刻意識到中國封建社會閉關鎖國導致了中國的落后,而落后就會挨打,所以殖民國家對中國的掠奪步伐不斷加速,從而使國民奮起反抗,中華民族復興的腳步從未停止,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必須努力地學好本領,并把所學本領應用到祖國建設中,從而為國富民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實現(xiàn)歷史課堂的跨越性教學,借助直觀影像從歷史到現(xiàn)實,喚醒學生心底深刻的愛國意識,實現(xiàn)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層面的全面教學。
二、實施情境教學構建探究環(huán)境
最有效的歷史教學課堂不是教師的單向灌輸,而是教師與學生一起圍繞所學內(nèi)容開展雙向的探究性互動,教師既可以把知識傳播出去,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激勵學生的進步意識。認知心理學家羅伯特加涅指出,教學活動只是一種旨在影響學習者內(nèi)部過程的外部刺激。這就從心理學層面揭示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重要性,教學活動對于學生而言屬于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有效與否的檢驗手段就是學生的學習成果,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搭架探究的有效情境,再結合任務教學法,讓學生在完成一個個任務的過程中,體味歷史學習的樂趣。以“輝煌燦然的中華文明”這節(jié)課為例,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現(xiàn)出宏觀大背景,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每個小組圍繞一個階段向大家展示中華文明。秦漢時期的“百家爭鳴”,漢唐時期的全面繁榮,璀璨耀眼的唐詩宋詞……悠久的歷史決定了我國豐厚的文化底蘊。在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會讓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更多思考和感悟。
三、從網(wǎng)絡獲取更多教學資源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也得到迅猛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地使用多媒體開展教學,不僅可以令課堂知識活靈活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入更多網(wǎng)絡的資源,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聽到一些不同的新思維。如百度傳課是百度推出的一項在線學習服務,里面有很多優(yōu)質(zhì)的學習資源都是免費的,它里面有詳細的分類,還有一些核心問題的深入剖析,既有初中的內(nèi)容,也有高中知識的滲透,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既可以提前對后續(xù)的知識進行學習,也可以復習一下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對于一些有難度的內(nèi)容,還引入了漫畫、概念圖、典故等很多內(nèi)容,課堂上教師可以截取其中的片段,讓學生產(chǎn)生觀看的欲望,這樣課后再把鏈接分享給學生,學生就可以自己去學習更多的資源。信息時代學習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線上與線下的交互進行,課堂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教師所能教給學生的也是有限的,但是知識是海量的,這就需要學生在課下多進行自主學習,這既是一種歷史學習的方式,也是學生未來學習和工作的一項基本技能。教師要善于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可以以此為起點,從簡到難,自主學習,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總之,歷史教學要從促進學生長遠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更為深刻地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理解和學習歷史,使學生得到歷史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不是讓學生可以考多少分,而是要通過不同的實踐與學習,讓學生接觸盡可能真實的歷史,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親身的體驗,形成對歷史的獨特見解。
參考文獻:
[1]黎秋宏.論初中歷史教學與中學生歷史意識的養(yǎng)成:以北師大版初中歷史教科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4(34):42-43.
[2]李首樁.歷史教學中的社會事件滲透[J].信息技術教育,2016.
[3]李四華.初中歷史“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從鄭和下西洋到閉關鎖國》一課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