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爾純
(華南農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作出重大安排部署。為了打一場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和水平的攻堅戰(zhàn),教育部將2017年定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
如何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的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課為例,在習近平青年觀的指引下,對課程改革進行頂層設計,力求將習近平青年觀全方位、全過程融入“綱要”課,而非簡單嫁接或套用,為“綱要”課注入新的活力,以主動迎接新時代的新挑戰(zhàn)。
教學理念是教學設計的領航燈和方向標。自“05方案”實施以來,“綱要”課教師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引下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新時代,“綱要”課教師如何既不忘初心,又與時俱進?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1]“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fā)點;“人”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人”的“獲得感”是評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標。筆者認為,“綱要”課教師和學生的獲得感是新時代課程教學設計的“初心”。
根據(jù)主體間性教育理論,教師與學生是“主-客-主”的關系,雙方相互影響、彼此滲透,教師獲得感與學生獲得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那么,在新時代,“綱要”課教師通過教學能獲得什么?其一,“綱要”課教師通過教學能獲得自我更新,實現(xiàn)自身的專業(yè)化成長?!案咝=處熞獔猿纸逃呦仁芙逃盵1]。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不斷更新,“綱要”課的教學也應不斷更新,“綱要”課教師必須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升精神素養(yǎng),因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1]?!熬V要”課教師作為知識工作者,最需要練就深度工作能力,需要實現(xiàn)個人認知的持續(xù)進階。因此,“綱要”課教師應從自我修煉的角度,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領悟并內化黨的十九大精神,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在立己達人的螺旋上升中,漸成長為學生的榜樣,在教學相長中感悟獲得感。其二,“綱要”課教師通過教學能實現(xiàn)自我,增強職業(yè)認同感和使命感。邁入新時代,中國教育事業(yè)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建設教育強國任重而道遠。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新局面?!盵1]高校人才培養(yǎng)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政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敖處熓侨祟愳`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盵1]作為“綱要”課教師,肩負“立德樹人”的責任和擔當,青年教師更應該將講臺視為實現(xiàn)人生出彩的大舞臺,與學生一起書寫人生華章,從而獲得身份的自我認同,自我激發(fā)教學正能量。由上可見,教師獲得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內驅力和不竭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1]。那么,學生想要通過“綱要”課獲得什么?學生能夠通過“綱要”課獲得什么?自“05方案”實施以來,“綱要”課的教學對象由“85后”大學生、到“90后”大學生、到“95后”大學生,到“00后”大學生,不同時代的大學生有不同的特征,如何因材施教?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維度入手,教師必須摸清學生的需求,研究學生的成長成才規(guī)律,才能適時、適度、適當供給。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特別提出,黨和政府“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傾聽青年心聲,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2]。“綱要”課教師必須走近學生、了解學生,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困惑,找準需求,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教學才能“接地氣”,對癥下藥,按需供給,讓學生深感學有所獲,從而提高課堂的到課率、抬頭率和點頭率。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盵1]教師只有以學生的獲得感為本位,針對需求側發(fā)生變化自覺尋找應對策略,“綱要”課才能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才能入耳、入腦、入心,才能使課程供給更有效地讓學生從內心接受。
因此,在新時代,面對“00后”大學生,“綱要”課教師必須秉持“以師生獲得感為本”的教學理念,主動構建師生命運共同體,教師的獲得感會促使教師由“要我教”轉化為“我要教”,學生的獲得感會促進學生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從而實現(xiàn)師生之間高質量的良性互動,實現(xiàn)雙贏。
教學目標,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完成課程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預設要求和預期效果。“綱要”課與高校其他課程一樣,其教學目標可分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三維目標,三者相輔相成、層層遞進。同時,“綱要”課作為一門“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旨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綱要”課的教學目標必須突出價值導向性,幫助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那么,“綱要”課為何要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我為什么要對青年講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問題?是因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養(yǎng)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3]172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說明了價值觀在青年精神世界中的首要位置;巧妙地指出了價值觀的養(yǎng)成對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影響。因此,引導和幫助青年大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樱瑘允睾哇`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綱要”課教師的職責和使命。
“綱要”課應如何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綱要”課承擔著從歷史教育角度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學習歷史,明確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4]。2014年9月12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特別是教育青年人銘記歷史、以古鑒今”[5]?!熬V要”課要引導學生探討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和基本規(guī)律,幫助大學生深刻領會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引導學生剖析近現(xiàn)代有志青年如何將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珍惜韶華、奮發(fā)有為,推進了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進程。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取得長足發(fā)展,“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6]。因此,“綱要”課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尊重歷史規(guī)律,“歷史、現(xiàn)實、未來是相通的”[7],當代青年大學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8],補足精神之“鈣”,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激發(fā)青春能量,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
總體而言,“綱要”課教學中,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實現(xiàn)知識目標;要提升學生用唯物史觀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能力目標;要滋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實現(xiàn)情感目標。在“綱要”課“三維一體”的目標體系中,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理解、認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核心目標。
教學內容設計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綱要”課的教學內容設計必須以統(tǒng)編教材為原本,不能脫離原本隨意設計,但這并不意味著只能照本宣科、只能拘泥于教材、不能有所創(chuàng)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1]自“05方案”實施以來,盡管“綱要”課教材已經過多次修訂,但隨著教學對象的變化,尤其是“00后”大學生將成為大學生的主體,如何將教材體系轉化成教學體系?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盵9]這一講話對問題導向的強調,也為“綱要”課的改革指出一條路:了解青年大學生所關注的問題、所困惑的問題是優(yōu)化教學內容的突破口和切入點。
“綱要”課教師要把握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和發(fā)展需求,注重聯(lián)系學生思想實際和成長實際,有針對性地回答一系列深層次的思想問題。那么,“綱要”課教師應如何融合大學生的關注點與教材重難點、如何根據(jù)當代大學生的疑惑問題有的放矢?以青年大學生對“人生有何價值”和“如何實現(xiàn)人生價值”兩大問題為例?!熬V要”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剖析近現(xiàn)代史上青年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的關聯(lián)性,肯定有志青年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發(fā)揮的歷史作用,通過鮮活案例領會:“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盵8]在青年大學生自我肯定人生意義和價值的基礎上,再引導青年解析近現(xiàn)代史上的有志青年如何在孜孜追求中國夢的過程中既實現(xiàn)個人價值又實現(xiàn)社會價值,以史為鑒,自我規(guī)劃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路徑:堅定理想信念,因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10]278;練就過硬本領,因為“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yè)靠本領成就”[11]。就如習近平總書記給莫斯科大學中國留學生的回信中給青年大學生的指引:“希望你們弘揚留學報國的光榮傳統(tǒng),胸懷大志,刻苦學習,早日成長為可堪大任的優(yōu)秀人才,把學到的本領奉獻給祖國和人民,讓青春之光閃耀在為夢想奮斗的道路上?!盵12]總而言之,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青年寄予殷切期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xiàn)實的,也是未來的……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8]習近平青年價值觀強調青年不僅是國家的、民族的、黨的希望和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他的青年價值觀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他指出:“當今時代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更加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各國青年應該通過教育樹立世界眼光,增強合作意識,共同開創(chuàng)人類美好未來?!盵13]“世界的未來屬于年輕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擔當,人類就有希望,推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希望各國青年用欣賞、互鑒、共享的觀點看待世界,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和諧共生,積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獻瓦。”[14]
如何破解“綱要”課講述了1840年至今170年的歷史,其時間跨度長、內容豐富,卻學時偏少的難題?以青年問題為導向,整合和優(yōu)化教學內容,聚焦學生的精神困惑和思想迷茫,最大限度傳遞正能量、激發(fā)正能量,從中獲益的學生會內生對“綱要”課的喜愛之情,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化為主動的學習參與者。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弊浴?5方案”實施以來,關于“綱要”課教學方法的研究成果相當可觀;在教學實踐中,則應結合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等因素綜合考量,選擇和實施最佳的教學方法。將習近平青年觀融入“綱要”課教學,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法。習近平總書記2013 年 8 月 19 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盵15]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提出要向先進典型、模范人物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學習。那么,“綱要”課應如何有熱度、有深度地講好近現(xiàn)代史上有志青年的故事?
一方面,要精挑細選“青年故事”。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涌現(xiàn)無數(shù)的有志青年,必須依據(jù)教學目標選擇典型個案,如:選擇在革命時期的青年毛澤東如何用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為爭取國家獨立、人民解放而矢志不渝、艱苦奮斗的故事;在建設時期的青年錢學森為報效祖國、報答人民而千方百計、千辛萬苦尋找回國出路的故事;在改革時期的青年習近平大學畢業(yè)后舍棄優(yōu)越工作崗位、選擇到基層鍛煉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中通過自我回顧,透徹感悟:“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來選擇,如何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關鍵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否則,環(huán)境再好照樣會走錯路?!盵16]109-112通過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的典型個案可以認識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chuàng)造歷史?!盵3]167因此,所選擇的案例要彰顯有志青年的價值觀,以此啟迪當代大學生的人生選擇,實現(xiàn)人生價值。
另一方面,要走心交流“青年故事”。講故事不是教師一言堂,絕不能單向灌輸,必須啟發(fā)學生以“心”為出發(fā)點,與近現(xiàn)代青年進行心靈交流,讓學生人到心也到。如講述北大學生鄧中夏的故事,可以逐步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思考以下問題:假設您是鄧中夏,“我”為什么要選擇讀大學?“我”為什么要在五四運動中奔走呼號?“我”為什么要跟隨李大釗先生研究馬克思主義?“我”為什么畢業(yè)后放棄出國留學機會?“我”為什么要放棄待遇優(yōu)厚的農商部工作?“我”為什么要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我”為什么要樹立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的理想信念?通過循循善誘,動之以理,曉之以情,找到“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17]1的思想共鳴點,從青年榜樣中汲取正能量,堅信“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è)?!盵18]
“00后”大學生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精神需求日益凸顯?!熬V要”課教師通過聲情并茂、飽含激情地講好“青年故事”,師生之間達到情感共鳴、思想共振,既可以滿足教師和學生的精神需求,又可以激勵教師和學生共同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接續(xù)奮斗。
在教學設計中,考核方式對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具有導向、激勵、檢驗作用?!熬V要”課考核方式改革方向應該是充分利用移動互聯(lián)技術和注重過程性評價,以“共享發(fā)展”為準則。
在新時代,“綱要”課必須淘汰死記硬背知識點的考核方式,充分利用移動互聯(lián)技術。“互聯(lián)網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越來越成為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臺?!盵19]面對移動互聯(lián)時代成長起來的“00后”大學生,“互聯(lián)網+”已經是生存常態(tài)??萍际且话央p 刃劍,如何讓“低頭族”抬起頭,不應簡單采取課堂沒收手機的管理方式,而應該打破思維定勢,熱情擁抱技術,充分利用學生人手一臺手機的有利條件,以手機APP為載體,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對學生進行考核?!熬V要”課教師以布置課后探究題為主,學生查找資料后作答,教師進行適當點評解說,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精準教學、因材施教;并實時共享,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評價、互相點贊,構成多向互動的學習共同體,調動學生全員參與的學習積極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1]
另外,學生一般只需一個學期就能學完“綱要”課所需學分,而傳統(tǒng)的考核更注重結果性評價,這種評價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以手機APP為載體,得以突破課堂和課程邊界,學生結課后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學習意愿繼續(xù)學習,自我構建學習路徑,為自身更好的成長成才設計個性化學習方案。這種考核方式彰顯人性化氣息,為師生之間有溫度、高質量、可持續(xù)的互動搭建橋梁。
立足新時代,“綱要”課教學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新時代的“綱要”課考核方式,需要結合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不斷探索新辦法和新途徑,但也要警惕走向被技術所“綁架”的誤區(qū),本末倒置。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必須堅守“共享發(fā)展”的考核準則,讓學生真正學有所得,并激發(fā)學生終身學習的潛能。
綜上所述,習近平青年觀是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最新理論成果,必然成為高校切實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基本遵循。將習近平青年觀融入“綱要”課教學中,進行科學有效的頂層設計,不斷推動“綱要”課教學邁向更高的專業(yè)水準,既能增強課程的理論厚度,也能切實提高課程的實踐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