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臨沂第十中學)
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關鍵性作用,語文教學者應該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所謂自主學習能力是指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擾,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xù)變化的行為方式。筆者認為要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要做到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行為習慣,進而達成學生全面自主學習的目標。
在語文課學習過程中想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要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只有對一個學科有興趣,才有理由、有動力對這門學科產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只有在有興趣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培養(yǎng)自學能力。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不應采取過于嚴肅的教學方法,而應該親近學生,多使用一些幽默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也會對語文老師產生好感,“愛屋及烏”對于語文課也就多了一份喜愛。初中的學生正值青春期,對一些遠超自己想象的人和事,總會產生崇拜感,如果一位老師學富五車,在講課時不拘泥于教材,可以引經據(jù)典、旁征博引。這樣的話學生不僅會對課堂本身產生興趣,還會對老師提到的東西產生閱讀興趣,產生一種期待上語文課的心情,學生潛意識中就會對語文課、語文老師產生崇拜的態(tài)度,以便在教學規(guī)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初中生剛剛從小學階段過渡過來,自主學習的意識還不夠強,這時候語文老師應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自學習慣。對于課前預習,為避免學生做過多的無用功,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有預習的方向和目的。同時注意應該多布置一些趣味性任務,避免預習時學生產生枯燥無味的感覺,只是一味的為了完成任務去預習。如果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會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發(fā)解決一些問題,就能體驗到一種成就感,也會增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信心。另外,學生帶著課前預習的疑惑聽課,就更有針對性,學生也會享受到在課堂中恍然大悟的快感,激發(fā)學習熱情。同時老師也要在課前匯總學生的預習成果,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學水平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根據(jù)結果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把學生的問題帶到課堂上講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進行課前預習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更能有效的提升課堂效率,讓教學活動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老師不再是教材的搬運工,而是教材知識的理性傳播者。
目前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往往是機械性的學習,老師也是簡單的搬運教材,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就更不用說自主學習。為了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分享,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參與者,讓學生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大家通過交流探索得出結論。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上經常出現(xiàn)的情況,就是發(fā)言和回答問題的學生往往是固定的,但是語文課堂應該是大家的課堂,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權利和義務,只是有些學生礙于面子,或者心理上的障礙只是一味地選擇逃避,這樣老師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很少,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調動全部同學的發(fā)言積極性,在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后,所有的學生都應該參與其中,思考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在交流和分享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雖然上課時學生之間交流和學習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但思考是學習的必經之路,也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前提,這就要求老師精簡上課的內容,突出講課的重點,做到兩者兼顧。學生在交流學習中,也會形成一種自我思考的習慣,激發(fā)學習語文的熱情,進一步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初中語文的學習不應該僅僅是對課本上固有知識的學習,而更應該是一種拓展的實踐的學習。老師在課堂中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和書籍,讓學生課后自主地去學習和了解。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讓學生透過文章看本質,通過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文章的內容,去探究時代的背景和歷史事件,這是拓展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另外,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圖片、錄音和視頻對學生形成強烈的感官沖擊,讓學生把感情帶入到學習中,做到真正的把一篇文章學懂學透。課堂的學習僅僅是語文學習中很小的一部分,課后適當?shù)拈_展一些活動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開展讀書會,讓學生每周讀一本書,周末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學生與老師之間分享讀書心得,共同探討一些閱讀中的問題,這樣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習的積極性。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較有文學意義或者由著名書籍改編的電影,這些電影往往能給人帶來心靈上的震撼,有些好的電影還能引發(fā)學生對文學藝術的思考和探究。課外拓展較課堂內容而言更加有一定的深度,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在閱讀中通過查閱資料以及自我理解去探索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初中語文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它具有一定的階段性,需要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提高自主學習意識,主動學習,一點一點地逐漸積累完成的。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足夠的時間來制定合理的目標,規(guī)劃語文的學習。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為學生的學習確立正確的方向。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結合自身的情況,以及自己預期想要達到的目標,制定一個合理可行的計劃,讓學生自發(fā)地去學習語文,也可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當下的課堂模式中,大部分學生只是被老師的教案領導,沒有太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成為了學習的被動者,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也制約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老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自主地去制定合理的目標,并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給學生足夠的空間,積極引導他們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語文課程作為初中教學的主要課程之一,學校為語文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時間,也投入了一定的精力,這也說明語文在初中的學習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課改和教育革新觀念的影響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從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生語文學習的效率,充分發(fā)揮初中語文所起到的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自發(fā)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高中的語文學習奠基,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培養(yǎng)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孫連香.略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7,(16) :61.
[2]孫曉娟.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5,(19) :58-59.
[3]陳麗華.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D].上海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