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巖
古詩詞是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提升國人語言表達與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了一定比重。長期以來,由于初中語文古詩詞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學習難度較大,一直是很多學生語文學習的弱項所在。但客觀來看,語文古詩詞作為語文學習的關鍵一環(huán),其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學習都有著極為深刻的意義。新時期,語文教師就需要從自身的實踐出發(fā),運用多媒體網絡開展教學,推動語文古詩詞教學信息化,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古詩詞的興趣[1]。
在當代,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與發(fā)展,希望在教育之中更多、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新時期的教育是促進人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注重強調和發(fā)揮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而從某種意義上看,網絡技術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為素質教育的落實與貫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感性的材料,節(jié)約書寫、板書的時間,為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彌補學生知識體系方面的不足,培養(yǎng)新時期所需人才[2]。
新課程教育理念認為,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間的整合,能夠進一步豐富課程的呈現形式,創(chuàng)新學生的學習模式,并促進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不斷互動,為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推動學生高效學習提供有益途徑。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獲得了普遍運用,這為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提供了新的可能與契機。
教學網絡環(huán)境的構建推動著基礎教育革新,為信息化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現代科技實現了與學科教學的有機融合,推動了一種全新的教學形態(tài)與模式的出現。這樣的教學模式響應了新時期培養(yǎng)人才的要求與教育需求,能夠推動學生自主地開展學習,在合作中不斷學習。同時,由于語文學科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點,因此將最新的教學技術融入語文教學中,還能夠為學生提供科學有效的教學環(huán)境,讓語文學習突破時空的限制,只要學生有需要便能夠實現隨時隨地學習[3]。
古詩詞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語言精練,情感豐富,在文學體系中影響深遠。而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學理念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開始運用多媒體技術。新時期網絡環(huán)境下的初中古詩詞教學為教師與學生帶來了更多的便利,但是由于其處于發(fā)展初期,許多教師在運用時可能還存在一些問題,對于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認識還多少存在一些誤區(qū),暴露出一些弊端和問題。要提升網絡環(huán)境下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就需要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優(yōu)化、不斷創(chuàng)新。
我國在推進網絡技術與教學手段的融合方面采取了許多措施,這就使得一些教師和學校對于多媒體教學產生了一定的錯誤認識,認為任何教學內容都需要依托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展開,離開了“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那么這堂課就無法被認定為“優(yōu)質課程”。如此偏激的理念實質上對于教學存在較大負面影響,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只是一種教學手段,一些教師僅僅為了突出多媒體教學,將充滿文學韻味的古詩詞變成了花里胡哨的媒體展示,這樣的教學十分失敗。值得注意的是,古詩詞作為古代文人留下的巨大精神財富,其本身就包含了十足的韻味,這種美不僅體現在語言、文字、形象、構思上,更體現在意境、哲理、情趣上。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發(fā)揮引路人的角色,帶領學生反復誦讀,對文字、措辭、符號等進行深入研究,發(fā)現古詩詞的美,感受古詩詞中的情感。而不是僅僅為了用多媒體而用,在制作多媒體課件上大費精力,卻缺少對學生品味作品語言環(huán)節(jié)的引導[4]。
有的教師在運用網絡開展古詩詞教學時會出現一個誤區(qū),認為多媒體圖片資料越多越好,越形象越好,但是圖片資料的濫用很容易讓古詩詞教學喪失詩意與美感。古語有云“言有盡而意無窮”,說的便是在語言之外的別樣情感與意境,這是古詩詞的靈魂,是古詩詞的意象所在。古詩詞一般都承載著作者極為深厚的情感,是作者對生活、對其所觀察事物的感知,其所創(chuàng)作的古詩詞也運用意象傳達著作者自身的生命體驗。這部分學習內容的感悟需要學生聯系自身生活,用自己的聯想與想象補充、構筑。但是很多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往往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在多媒體上簡單粗暴地運用直觀的形象將詩中的意象進行展示,將一堂古詩詞教學課變成了“電影欣賞課”“古詩詞意象展示課”。長遠來看,其實這是在扼殺學生的思考力與想象力,限制了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耙磺€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講的是不同生活個體結合自身人生體悟對于同一意象、同一角色的不同理解,如果很快地運用多媒體圖片進行了限定,那么這句話便不再成立[5]。
當前,網絡環(huán)境下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還尚在探索過程之中,一方面需要從心底里認可多媒體技術對于推動古詩詞教學工作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盲目否定傳統(tǒng)教育方法對于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與積極意義。在上課模式選擇時,教師首先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考量,不能僅僅為了用“新理念”“新技術”而選用多媒體。對于古詩詞教學來說,反復誦讀、背誦、感悟仍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通過反復誦讀古詩詞,許多學生都能夠在腦海中形成古詩詞中情境的整體畫面,這些畫面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能夠加深學生對詩歌本身的認識與體悟。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摒棄將詩詞轉換為直觀圖片的想法,圖片的介入只能作為引入課堂的手段,不能將其作為替代學生進行文字鑒賞的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的想象思維空間,挖掘和發(fā)揮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6]。
推動網絡環(huán)境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是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學習的實效性。但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多媒體教學是輔助教學的手段,在運用多媒體時,要明確該教學方法是否對于教學有意義、有作用,這取決于學生和教學內容兩種因素。當講到一些學生在生活中缺少感知的事物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對該內容進行補充講解,提供更加直觀形象的資料,讓學生獲得更多、更好的學習體驗。但是講到一些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內容時,再運用多媒體播放視聽形象則更像是“畫蛇添足”,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身想象力。古詩詞的學習都不能離開朗讀與感悟,這是古詩詞教學過程中需要把握的理念,在此理念的背景之下來推動多媒體技術與古詩詞教學的融合才更為科學高效。
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語文教學能夠吸收多方面的信息、涵蓋多方面的學習內容,進而在教學過程中開拓課堂教學空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顯得尤為重要。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發(fā)揮好多媒體在初中語文古詩詞知識遷移拓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旁征博引”地運用多媒體補充知識,加強學生對古詩詞本身的感悟與理解,這就對初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在備課前多搜索和熟悉網絡教學資源能夠在教學中為疑難點的突破提供更多契機。同時,在課前,如果做好了學生的引導工作,讓學生查閱與該學習篇目相關的網站與文章篇目,學生也能夠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有更加立體全面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潛移默化地拓寬了自身的知識面。另外,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與學生進行學習問題的即時探討,不管是郵件還是論壇都是構建高效溝通網絡的重要途徑。
語文教學模式的現代化是語文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每一位語文教師都需要站在一個更高的教學維度思考語文教學,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及時更新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理念,運用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工作。對于知識點冗雜、學習難度較大的古詩詞教學來說,尤其應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