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娟
閱讀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的關(guān)鍵在于意會。這種意會需要學生在準確理解文章主題大意和豐富內(nèi)涵意義的基礎(chǔ)上再多點心思和揣摩。其實,閱讀的意會更多的是一種思維靈感迸發(fā),更多的是一種靈動生成。這種靈動生成則需要教師學會等待、等待、再等待,需要學生在深入思考和主動交流中找出精彩。這樣的等待,不僅能讓閱讀有勁道,更能夠讓學生在深入思考探知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習內(nèi)生動力與激情。
疑惑文本閱讀的主線,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內(nèi)涵。在學生“似通未通,想說又?!钡臅r候予以等待,定會讓學生在主動融入閱讀時找到更多的認知切入點和生成點。在學生疑惑時多些等待,能夠讓學生在不斷聚焦疑難問題的基礎(chǔ)上獲得更多地感觸。通過等待,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便于教師據(jù)此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
教師不輕易拋出答案,更利于學生在深入思考中強化識記。如,在《背影》的閱讀引導(dǎo)中,我設(shè)計這樣的問題:父親在浦口車站買橘的背影是什么模樣的?很多同學都能找出“……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在學生不明白用意的時候,我又拋下了這樣的問題:這樣的背影美嗎?學生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靜心等待。終于,有位男生開口了,這樣的背影不美,甚至讓人看了有點可笑。不過,話剛落音,就有同學反對,背影不美,但卻情真意切。為何?自然就有其他同學接上了話題。
在學生疑惑的時候多點等待,利于他們主動圍繞中心獲得更多的豐富感知。疑惑時的等待,不僅是教學引導(dǎo)的需要,更是學生主動暴露問題的最好機會。教師在等待過程中可針對學生的問題,在必要的時候予以追問,在他們自我總結(jié)反思的時候予以調(diào)整思考策略和方法。結(jié)合學生的不同問題,引導(dǎo)他們針對各自的問題予以深入探究,幫助他們在積極探知中發(fā)現(xiàn)路徑,窺得真知。
每位學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千姿百態(tài),究其原因則是他們的認知感悟、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等方面的不同。教師不妨多給學生爭辯的機會,鼓勵他們在認真交流和主動探討的過程中找出不一樣,更利于其獲得真切感知。在學生爭辯的時候不急于追問和發(fā)問,而是靜心觀察他們的表現(xiàn),讓他們有更多的充分施展才華機會。
閱讀中多點爭辯,能夠讓課堂更有生機活力。如,在學習《范進中舉》時候,針對“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跤跌倒,牙關(guān)咬緊,不省人事。”“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fā)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焙汀吧⒅^發(fā),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等細節(jié),不妨建議學生深入討論爭辯,鼓勵他們就各自的理解進行討論。很多同學都認為,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更多融入了作者的匠心。有的同學說這是范進中舉的具體寫照和特征,體現(xiàn)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范進的毒害。有的同學則認為,這樣的描述展示了范進中舉后的神態(tài),可以說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有的同學則不認為,認為作者的刻意描述,更多體現(xiàn)了夸張手法的運用。為此,兩組同學爭辯得不可開交,在學生有了一定異議后,我則建議學生閱讀范進中舉后的有關(guān)故事:搬到新屋連請了三天客。到第四天,其母見家里有許多細瓷碗盞,大笑一聲,喜極而死……至此,同學們對封建科舉制度及其毒害有了更深的感知。
不打擾學生的爭辯,多給他們相應(yīng)的互動交流時間,讓他們在相互切磋中發(fā)現(xiàn)亮點,更利于其思維的深入。聚焦學生關(guān)注的熱點和難點,多給他們相應(yīng)的提示,在他們爭辯的時候多點耐心,多關(guān)注他們思維的碰撞,便于他們在主動展現(xiàn)自我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精彩,滿足他們的多樣化發(fā)展需要。
學生最得意的莫過于能自信展示自己的才華,莫過于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在學生展露的時候予以等待,能給學生更多自我探究的機會,并能使之主動轉(zhuǎn)化為運用成果。在學生展露的時候予以鼓掌和喝彩,能使得他們在精益求精的基礎(chǔ)上獲得更多認可,讓課堂成為他們展露的舞臺。
在學生展露的時候多點等待,讓他們在充分施展才華時深化感知體驗。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為了更好地完成對人物的認識,,讓學生針對皇帝、兩個裁縫、小男孩等不同的角色,運用情景劇表演的形式深化認知。很多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從人物角色的語言、動作、肖像等方面細致模擬和深入刻畫。有些孩子在扮演皇帝的時候,將皇帝的色厲內(nèi)荏和趾高氣揚表演得淋漓盡致,特別是在人群游覽時的那種神態(tài),更是讓人忍俊不禁。在扮演兩個裁縫時,機靈的同學借助會心一笑和竊竊私語來展示其中的心理。很多同學在展示的時候融入了自己的認知與想象,融入了自己的感悟與靈感,從相應(yīng)的情境中釋放出自己的獨特理解感知。教師此時不妨主動走下講臺,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演出,在精彩之處予以喝彩。
等待學生的精彩綻放,就是要給他們更多的自我釋放潛能與才華的機會,幫助他們在深入探知的基礎(chǔ)上獲得更多思維靈感。以展示為平臺,多給學生相應(yīng)的呈現(xiàn)精彩的機會,利于學生在不斷聚焦核心要點的基礎(chǔ)上豐富獨特認知。情境化展示,能夠讓學生由被動的閱讀理解者向主動的實踐參與者轉(zhuǎn)變。
總而言之,閱讀的意會更多的是一種徹悟,是一種思維靈感的碰撞,教師所要做的就是靜靜的等待,等待學生的精彩。我們不妨多給學生自我交流和深入切磋的機會,多給學生更多深入探知與主動爭辯的機會,觀察他們的爭吵與討論,觀察他們的表達與傾訴,定會讓學生在盡情綻放自身光彩的過程中提高其語文綜合運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