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環(huán)
(山東省曹縣普連集鎮(zhèn)王莊寨小學)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在課堂上,教師要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種平等、輕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中討論文本,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理解,從而掌握知識。我們現(xiàn)行的新課標下的語文“對話式教學”模式,絕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語文課堂上的師生問答,重要的是課堂上師生共同參與、傾聽、表達、探討、溝通、評價、欣賞、分享,強調的是師生心靈的相互溝通,民主、平等對話,讓每個學生都有所“聽”,有所“思”,有所“說”。師生之間相互尊重、信任是首要的,在師生對話的雙方是“精神的敞開”和“彼此的接納”,師生圍繞課文的內容,進行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進而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通過雙向溝通,共同學習、共同分享對話的成果。這個過程的目的不僅在于積累語文知識,發(fā)展語文能力,更在于在對話的學習過程中,提高理解表達能力,促使師生共同提高,共同發(fā)展。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在討論中學習,形成樂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和民主行為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質。
我們當今所打造的語文課堂,就是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場所。平等、和諧既是形式美,又是常見的美的形態(tài)。它要求構成事物的彼此對立的諸元素協(xié)調、均衡、有序地組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語文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它是由教師、教材、學生三個基本要素組成的有機的整體。在“教”與“學”雙向傳遞過程中,這三者能否處于一個和諧的統(tǒng)一體中,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同時,語文教學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過程,也是一個帶有藝術性的創(chuàng)造過程。如果教師能使“教”與“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配合得適當、協(xié)調,達到和諧優(yōu)美的妙境,將會大大地增強語文教學的效果。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堂上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是課堂教學中的基礎。我們知道,平等、和諧的課堂不僅能使學生學得輕松,而且非常愉快有效。教師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對話氣氛是首要條件,做到與學生平等,切實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在這樣的“輕松和諧的語文課堂”中進行互動式地學習,無疑是成功的,也是愉快的。事實上只要是教師和學生平等對話,學生將會無拘無束的發(fā)言,他們敢于反駁同學甚至老師的看法,并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的課堂就顯得開放、平等、和諧,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和發(fā)展。社會學家告訴我們:和諧社會是一種有層次的平等和諧,其核心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平等,即人與人的和睦相處,是保證社會機體協(xié)調發(fā)展的基礎。師生關系也是如此,這種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與人的關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和諧課堂教學的基礎。建立新型的平等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又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
要真正地實現(xiàn)平等對話,教師要放下架子,尊重學生,真誠地與學生交流,把課堂還給學生。語文教師不僅要能夠對文本教材高瞻遠矚,而且還要著力構建新型和諧師生關系,重視建設和諧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充分認識教師和學生應是平等的合作者,師生之間才能彼此尊重,互相信賴。教師不僅要走下來,要走近學生,貼近學生,與學生平等交流,一起活動。不能隨意指使學生,命令學生。教師不應該對學生說你去干什么,而是應該對學生說我們一起去干什么。我們要把學生真心放在自己的心里。真正成為學生的合作者。
當下,建立新型平等師生關系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在是高高在上教書者,更不能用巧言令色去壓制學生,對學生采取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而是要通過課堂教學關系的有效調節(jié)和控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松和諧的有利于教學的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教師應當尊重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以一種分類關心、個別引導、全員幫助的態(tài)度來積極營造和諧、互學、相幫的教學氛圍,以達到提高全體學生之目的。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是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師生關系是否和諧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構建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的前提,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