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因素的影響、剖宮產技術的改進、麻醉、輸血技術的進步,使剖宮產術的安全性增加,剖宮產率增高。據(jù)相關資料顯示,部分醫(yī)院的剖宮產率高達45%~55%,某些醫(yī)院甚至高達80%,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選擇會對產后出血和住院時間以及其它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很大的影響。本研究對我院的110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的孕婦采用不同的分娩方式,旨在探討分析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臨床效果[1]。
本次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的孕婦110例,年齡22~37歲,經陰道分娩的產婦62例,作為研究組,平均年齡(25.1±1.2)歲,平均孕周(39.1±1.2)周。選取剖宮產術進行分娩的產婦48例,作為對照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6.3±0.9)歲,平均孕周(38.4±0.8)周。所有研究對象當中,距上次剖宮產的時間最短的為26個月,最長的為86個月。經過臨床診斷,本次所選取的研究對象均為有剖宮術史的產婦。兩組產婦年齡、產周、身體狀況等基本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次所選取的研究對象均已經達到剖宮產后再次妊娠自然分娩的標準[2-3]:(1)第一次剖宮產手術為子宮下段橫切口,術中切口無裂傷、愈合良好、無感染、B超提示子宮下段前壁瘢痕厚度達3 mm或以上;(2)距第一次剖宮產時間達2年以上;(3)第一次剖宮產術后恢復好,沒有新的剖宮產指征;(4)宮頸Bishop評分大于等于6分或成熟度好,無頭盆不稱;(5)孕婦無合并癥或并發(fā)癥;(6)孕婦具備陰道分娩條件,自愿陰道試產,試產過程中隨時做好手術、輸血、搶救的準備。
深入了解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的孕產婦前一次分娩手術經過、術后身體恢復情況及本次孕檢的情況,掌握每位孕婦的基礎情況,制定相應且合理的產科處理計劃,使孕婦有效分娩,告知其不同分娩方式的優(yōu)缺點,使孕婦和其家屬選擇一種最安全且具有針對性的產婦分娩方式[4-6]。
陰道試產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密切觀察先兆子宮破裂的征象、腹部形態(tài),若發(fā)現(xiàn)有胎心率的變化指征和肉眼血尿以及子宮疤痕等情況,首先考慮是否為先兆子宮破裂,立刻進行剖宮產。因產婦瘢痕子宮收縮力差,導致延長產程時間,使用縮宮素可能會提高子宮破裂的幾率,只有在沒有產科禁忌證的情況下,嚴密監(jiān)護產婦生命體征,使用適量縮宮素,以提高陰道試產的幾率。
對兩種不同分娩方式的住院時間、出血量、產褥感染、新生兒感染及新生兒窒息等指標進行對比分析[7-8]。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IBM SPSS23.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住院時間為(7.43±2.15)天,出血量為(291.70±6.74)ml,產褥感染10例(16.13%),新生兒感染5例(8.06%),新生兒窒息4例(6.45%)。研究組住院時間為(3.25±1.90)天,出血量為(173.51±9.41)ml,產褥感染1例(2.08%),新生兒感染1例(2.08%),新生兒窒息1例(2.08%)。故研究組在出血量、住院時間、產褥感染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118、8.955,χ2=4.212,P<0.05)。兩組新生兒感染率、新生兒窒息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791、1.308,P>0.05)。
臨床上,有剖宮產手術史的產婦在選擇分娩方式時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表明,陰道試產和剖宮產的分娩方式對新生兒感染、體質量沒有明顯影響,但再次剖宮產對新生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孕婦術后流血量、感染率有影響,并且腹腔粘連率高,愈合率低,產婦恢復情況較差。若不存在剖宮產指征應盡量選擇經陰道分娩,可以減少產褥感染和新生兒窒息等并發(fā)癥,并且可以有效縮短產婦的住院時間,有效減少產婦的出血量。
[1]楊嘉瓊.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合理分娩方式的探討[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3,11(1):222-223.
[2]李玉蕉.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14):40-41.
[3]金敏麗.140例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10):1614-1616.
[4]周鑫廣.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的臨床分析[D].鄭州:鄭州大學,2016:34-36.
[5]雷霞輝.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4):176,185.
[6]張建明.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7(32):4258-4259.
[7]林麗虹,鄭明康,段嫦麗.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 [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1):133-135.
[8]曾禮新.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1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