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作了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小學生要擴展自己的閱讀面,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背誦優(yōu)秀課文60篇。”大量的課外閱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而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但縱觀目前課外閱讀的狀況,雖表面“欣欣向榮”而實際卻有些不盡如人意。
表象一:被動聽命而非主觀意愿
許多學生都能認真讀課外書,但問他們“為什么喜歡讀課外書”時,他們的回答卻令我們驚訝:“是老師(家長)要求我們讀的?!笨此坪唵蔚囊痪湓捲谕嘎冻龊⒆拥穆收娴耐瑫r,也促使我們思考:原來學生的閱讀是迫于師長的威嚴而并非是發(fā)自內(nèi)心。
表象二:內(nèi)容單一而非書目多樣
有的學生一有空就捧書在讀,看著挺讓人感動的。然而,只要你仔細觀察便可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同一本書看了一遍又看一遍,但一問收獲卻無言;有的學生是專愛看一類書或一個系列的書,換一類書就不讀了。如此這般一年下來能讀多少?豐富多彩的圖書與他們“有緣”的寥寥無幾。
表象三:大致了解而非內(nèi)在生成
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教師讓學生來談談讀書的收獲或體會,然而70%的學生只會把書的內(nèi)容或詳或略地講述一遍,至于體會則是片言只語。其實,想一下就可知道,學生并沒有真正把書讀進去,他們看到的只是書中的某些精彩的片段、情節(jié),卻忽略了讀文章所要領略或生成的許多東西。
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透過以上表象,不難看出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成了當務之急。如何努力做到讓課外閱讀真正有實效,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從激發(fā)興趣入手
(一)教師示范、引發(fā)興趣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要讓學生愛讀書,教師首先應該好讀書,應該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讀書楷模。
(二)推薦指導、培養(yǎng)興趣
首先,教師要做好精心推薦書目的工作。推薦時宜結合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生活實際,盡量推薦多種讀物讓學生閱讀。例如,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名著,暢銷的兒童文學作品,《十萬個為什么》《海底兩萬里》等富含科學知識的兒童經(jīng)典讀物。
其次,教師要精心指導讀書方法:①多問和多讀;②精讀和略讀;③背誦和筆記。
(三)提供展示、拓展興趣
每個學生都會有表現(xiàn)的欲望。教師應抓住這個特性,為學生提供讀書展示的平臺,拓展課外閱讀的興趣。如利用晨會課時間進行感情朗讀展示,利用語文課前的五分鐘讓學生交流讀書的心得,利用閱讀課、班隊活動課等時間進行課本劇表演,多平臺的展示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讀書興趣和快樂。
二、從情感體驗著力
(一)多種閱讀、豐富情感
1.由點到面的研讀式閱讀
如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有一篇課文《這個辦法好》,學完之后學生對少年毛澤東的聰明才智有了充分的了解,對毛澤東這個人物也加深了印象。然而,畢竟毛澤東所處的時代跟學生距離較遠,因而,此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研讀式的課外閱讀,圍繞著毛澤東,推薦介紹他的美文讓學生閱讀;還可以舉行“毛澤東故事演講會”;介紹毛澤東的資料,讓學生深刻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這種由點及面的研讀式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2.由讀到寫的反思式閱讀
讓學生用他們手中的筆,把在讀書過程中看到的、想到的表達出來。如學生在讀過格林童話后,讓他們選擇寫其中某一篇的讀后感。學生經(jīng)過自己咀嚼、反思,真情實感得以抒發(fā),讀書后帶來的快感油然而生。
3.由己及人的親子式閱讀
親子式閱讀是一種由學生和家長共同來讀書的閱讀方式。當教師向家長和學生提供親子閱讀的書目后,家長帶領孩子共同讀書。學校隨時關注課外親子閱讀的進展情況,建立“讀書卡”,并適時地提出閱讀建議,表彰先進。家庭式讀書氛圍的營造,可以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與幸福。
(二)立體評價、激發(fā)情感
1.重過程與重結果相結合
教師應重視對閱讀過程的評價,重視學生各階段讀書狀態(tài)的評價,做到結果與過程并重。
2.重自評與重他評相結合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評價,鼓勵學生對自己的課外閱讀情況作出實際評價。在自評的基礎上,還應尊重他人的評價。包括學生間的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學生間的評價應簡單和簡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中肯、切實,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點滴進步。評價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家長對孩子的評價也應及時,要如實對孩子讀書情況作出客觀評價,學校與家長共同督促學生讀好課外書。
三、用環(huán)境氣氛熏陶
外部讀書環(huán)境的營造有著“潤物無聲”的效果。在校園的環(huán)境布置方面,應創(chuàng)設能引起學生求知欲的文化氛圍。如張貼“讀書名言警句”“偉人介紹”,學校圖書館、小花園等場所應發(fā)揮供學生讀書的功能;在教室內(nèi),可以開辟“藏書角”“走進經(jīng)典”等欄目。在家庭中,小書房應是讀書的好地方,書架上可擺放喜愛的書籍;墻上張貼名人勵志字畫,書桌上擺放可以隨時查找資料的電腦。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讀書,可獲得較好的讀書效果。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曾說過:“少數(shù)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jīng)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課外閱讀是學生心智成長和成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途徑。深入研究并推動課外閱讀應是一個常話常新的課題。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性更應是廣大教師的執(zhí)著追求。
作者簡介
周娜(1979.04—),女,遼寧省營口市人,遼寧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