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方法是運用粉筆和黑板進行課本知識的傳授,由于這種教學受到課本內容的限制,就使課堂變得很單一無趣,再加上物理知識的抽象性,往往造成學生在課上出現(xiàn)走神現(xiàn)象,深感物理的乏味。將多媒體新技術引入高中物理課堂,能夠使高中物理教學煥發(fā)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多媒體;應用策略
把多媒體引入物理課堂,利用多媒體的形象、直觀功能,為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畫面,讓學生在圖片、動畫中得到多感官的刺激,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因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形象性,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在正確的引導下轉變成物理思維,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 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習能力
在高中物理課本中很多的物理知識,只有深入細致地了解其內涵才能真正詮釋出一些物理特征以及規(guī)律。而且,物理知識往往是很抽象、難懂的,為了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這些知識,更好地利用它去解決實際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波的形成和傳播》時,由于機械波的形成以及傳播過程都很抽象,學生往往不能感知到組成機械波的各個質點的運動情況,總是誤認為質點在隨著波向前移動,而且也很難把時刻和機械波的圖形建立聯(lián)系,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應,創(chuàng)設出機械波形成和傳播的情境,在動畫中可以設置某一時刻機械波呈現(xiàn)的波形圖和各個質點的位置,接著在下一時刻展示出波形圖和各個質點的位置,讓學生能夠生動地感知到波的傳播和質點的具體運動情況;接著讓機械波連續(xù)的動起來,讓學生能夠觀察機械波傳播的整個過程,并把其中一個質點標出特殊顏色,讓學生能夠形象地觀察到該質點在波傳播的過程中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機械振動,同時也體現(xiàn)出質點并沒有隨波而遷移。在形象的畫面下,學生就會注意力很集中,并能夠一邊觀察一邊動腦筋思考、分析、理解,這樣就能對機械波的形成和傳播有了深刻的認識,這比教師枯燥的講解效果要好很多,也利于學生理解機械波。
教師利用多媒體提供生動、形象的物理情境,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集中精神面對可變的動畫有思考、分析、理解的過程,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好地理解了物理知識,建立了知識框架,形成了物理思維,促進了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 多媒體演示實驗,提升教學效率
在高中物理課本中有很多的實驗內容,可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實驗就會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導致實驗結果不是很理想。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出課件,對實驗進行演示,這樣就能去除實際實驗產生的誤差、過程含糊、受條件限制等等因素,以增強實驗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形象演示中尋找到實驗的本質,形成正確的物理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平拋運動》時,為了更好地研究平拋運動的特點,課本中給出了利用一個小球做自由落體運動,另一個小球做平拋運動,二者在同一時間落地,得到平拋運動的物體在豎直方向上做的是自由落體運動。為了加深學生對于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的運動特點分析,教師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演示了多個以不同初速度平拋的物體,落向同一水平面的實驗,當學生觀察到各個不同初速度的物體是同時落地時,經過思考、分析,學生得出結論:不同水平速度最后同時落地,說明在豎直方向上這些物體做的是同一種運動,由于在豎直方向各個物體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最初豎直方向沒有速度,所以,可以肯定豎直方向各個物體做的都是自由落體運動;水平方向上各個物體的速度不同,導致各自落地的位置不同,速度大的水平方向距離要遠一些,水平方向沒有力的作用,因此水平方向是勻速運動,根據勻速運動的公式可知,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速度大時位移一定大。這樣就很快完成了平拋運動的性質教學。
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實驗演示,可以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形象的運動過程,有利于學生分析、思考問題,最終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多媒體對實驗的演示效果,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形象思維,而且也有助于學生通過分析、思考形成物理思維,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 多媒體突破重難點,促進思維發(fā)展
由于學生的經驗、閱歷都很少,就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圖片、動畫特技效果,把一些知識非常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時,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對于這些教學的重點知識有生動形象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教學《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時,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是理解α粒子的散射現(xiàn)象。如果教師就是在口頭上簡單地闡述當α粒子轟擊金箔時產生的散射現(xiàn)象,學生就很難想象和理解散射的過程。這時,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的動畫特技來模擬出α粒子散射時的過程。學生就很直觀地看到絕大多數(shù)α粒子幾乎不偏轉繼續(xù)前進,有少數(shù)α粒子發(fā)生了大角度的偏轉,還有極少數(shù)的α粒子被反彈了回去。這樣,就讓學生在動畫特技中對α粒子散射的現(xiàn)象有了形象的思維,這比教師的口頭述說效果要好得多,在這樣的模擬中,學生深刻認識到α粒子在轟擊金箔后的運動情況,從而順利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動畫特效為學生進行重點知識的展示,使學生能夠親眼看到現(xiàn)象,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很好地幫助學生在形象場景下產生思維,再結合物理知識自然形成了物理思維,讓學生順利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總之,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應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結構。利用多媒體的生動形象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再結合學生具備的物理知識使之轉化為物理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簡介:
朱青松,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清河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