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芬 梁麗珍
【摘 要】目的:研究舒適護理模式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滿意度和焦慮程度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對照組,舒適護理模式為觀察組。護理后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緒焦慮程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在滿意度上明顯高于對照組,焦慮程度上對照組明顯高于觀察組,兩者數據有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結論:舒適護理模式對于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滿意度提升有著明顯的效果,同時又能夠有限降低患者的焦慮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心情,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關鍵詞】舒適護理;心血管?。粷M意度;焦慮度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舒適護理的理念是在護理工作中要充分考慮患者的需要,在根據患者病情采用適當的護理方式的同時改變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在護理過程中提高服務意識,根據患者的想法和需要在適當范圍內盡力滿足,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舒適程度,使得患者可以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1]。心血管病是一種在老年中非常常見的疾病,在經過及時的治療和定期服藥后,患者的病情會得到及時控制,并不會威脅患者生命[2]。由于心血管疾病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不便,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使得很多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都伴隨著一些心理問題,焦慮抑郁心理伴隨著很多老年人。在住院治療期間,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方式很難解決患者的這種焦慮抑郁情緒。有統(tǒng)計數據顯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情緒對于他們的康復治療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而舒適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情緒,進而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康復治療[3]。為了進一步探討舒適護理對患者的作用,本文選取收治的8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進行了常規(guī)護理與舒適護理模式的對比研究,具體過程和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選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心腦血管類疾病患者,疾病類型:高血壓42例、動脈硬化18例、心梗10例,其它心腦血管疾病10例?;颊吣挲g均60周歲以上,隨機均等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中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61歲~89歲。對照組中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60歲~91歲。兩組患者并無明顯資料數據上的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醫(yī)院常規(guī)護理,包括入院宣教,用藥、飲食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包括(1)環(huán)境舒適護理:升級病房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注意通風,保持室內干燥,并設有專門的陪護人員休息室。護理人員配備數量充足,保證患者的休息時間。(2)生理舒適護理。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非常重視患者的身體舒適程度,例如在給患者打針時,護理人員會根據患者的年齡特點和血管特點及時調整打針位置及深度,爭取一次成功,盡量減少患者的痛苦。同時護理人員也會給予患者足夠的照顧,幫助患者進行適量運動,為患者提供健康食譜,通過多種手段輔助患者恢復。(3)心理舒適護理: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始終保持微笑,對待患者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定期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陪伴患者在周邊散步,在患者發(fā)生情緒變化時及時進行疏導。而當患者對自己的病情產生擔憂和焦慮情緒時,護理人員也會進行耐心的解釋,盡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
1.3 評價標準
在患者出院前,我們向患者發(fā)放了問卷調查表,調查表的主要調查內容包括患者對住宿條件的滿意程度、護理人員的生理護理與心理護理滿意程度、心情焦慮程度等,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患者焦慮抑郁程度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分析,SAS分界值50分,每加9分,分別為輕、中、重度,SDS分界值53分,每加9分,分別為輕、中、重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包處理所得數據,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對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抑郁情緒的對比
根據實驗相關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而SAS與SDS數值分析顯示,兩組患者在經歷了不同護理方式護理后顯示出不同的效果,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得到明顯緩解降低,而對照組患者的變化并不明顯。
3 討論
通過對比實驗發(fā)現,舒適護理能夠明顯提升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滿意度,并降低他們的焦慮程度。舒適護理模式與傳統(tǒng)護理模式相比具有更多優(yōu)點,不但能夠幫助患者緩解身體上的病痛,也能夠提升患者內心的愉悅程度[4]。很多老年患者在患病后心理問題非常嚴重,甚至遠比身體問題嚴重,但是長期以來這種現象沒有得到足夠重視[5]。舒適護理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在進行護理工作時充分考慮患者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提升護理質量,進而實現輔助治療。當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提升,對于他們疾病治療有著很好促進作用的。但是舒適護理還處于起步階段,而且受制于護理人員短缺、醫(yī)院硬件設施不足等因素限制,舒適護理的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任重而道遠,這需要全社會以及所有醫(yī)務護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王佑.舒適護理運用在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療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5):231-232
白春梅.心血管護理中舒適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6):107-107,110.
姚海燕.舒適護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思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7):360-361.
胡建云,謝士吉,楊萬英等.舒適護理對心血管重癥監(jiān)護病室患者臨床影響的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6):1412-1413
黃孝玲,孫麗.老年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調查分析與護理措施[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3):333-3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