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博+余潔梅+雷平光+文政偉+梁桂英+崔毅
【摘 要】目的:觀察大口徑透明帽輔助胃鏡在食管復雜異物取出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間我們院收治的食管復雜異物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直接采用普通胃鏡技術取異物,透明帽組采用大口徑透明帽輔助胃鏡取異物。結果:透明帽組在操作時間、成功率、耐受性、并發(fā)癥等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大口徑透明帽輔助胃鏡處理食管復雜異物,可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fā)癥,具有臨床實用價值。
【關鍵詞】食管;異物;透明帽;胃鏡
【中圖分類號】R6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01
食管復雜異物常指因誤食棗核、金屬、骨頭、假牙等異物滯留在食管引發(fā)人體不適癥狀的意外事故。食管復雜異物為常見急癥之一,如延誤治療或者治療不當常引起各種并發(fā)癥,如食管出血、撕裂、穿孔,繼而可能出現周圍膿腫甚至導致死亡[1]。傳統(tǒng)處理方法常常直接在胃鏡下取出,但由于食管位置特殊,取異物時往往發(fā)生困難。本文通過采用大口徑透明帽輔助胃鏡與普通胃鏡對60例食管復雜異物患者進行治療,旨在觀察大口徑透明帽輔助胃鏡對于食管復雜異物取出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間我們院收治的食管復雜異物患者60例。(1)納入標準:均存在明確誤服異物史、未存在消化道穿孔、臨床確診為食管異物;(2)排除標準:過度緊張無法配合者。在60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齡12-73(38.27±9.64)歲;異物種類包括魚刺、豬骨、簽字筆、硬幣、雞骨、刀片等。
1.2 實驗分組
將60例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研究對象。一組為大口徑透明帽輔助胃鏡取異物,稱為透明帽組;另一組直接用普通胃鏡技術取異物,稱為對照組;兩組性別、年齡、異物大小和異物位置等資料沒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
1.3 實驗方法
兩組在進行手術前需要詳細詢問臨床病史,觀察主要臨床表現,對異物種類、吞入時間、大小等做詳細記錄,通過X線平片檢查后,定位異物位置,做好臨床手術準備。透明帽組采用大口徑透明帽輔助電子胃鏡處理食管復雜異物,當中的大口徑透明帽為一透明管,直徑約1cm,安裝后頭端凸出胃鏡約1cm,大口徑透明帽長2.5cm,直徑1.8cm,圓開口,且價格低。對照組則采用普通電子胃鏡技術處理食管復雜異物。
1.4 觀察指標(1)記錄并觀察兩組清理異物的操作時間和成功率;(2)觀察兩組視野清晰度;(3)記錄在清理異物時患者的耐受性情況。差:患者在取異物時嘔吐次數大于5次;良:患者在取異物時嘔吐次數2-5次;優(yōu):患者在取異物時嘔吐次數在1次以下;總耐受率=(優(yōu)例數目+良例數目)/總數*100%(4)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如出血、穿孔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操作時間和成功率
對照組的操作時間為(18.42±8.29)min,而透明帽組的操作時間為(13.85±5.24)min;對照組異物取出成功25例,成功率為83.3%,透明帽組異物取出成功29例,成功率為96.67%。透明帽組操作時間低于對照組,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 視野清晰度比較
對照組視野清晰14例(46.67%),較清晰8例(26.67%),不清晰8例(26.67%);而透明帽組視野清晰26例(96.67%),較清晰為3例(10%),不清晰1例(3.33%);透明帽組視野清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3 耐受性比較
透明帽組總耐受率高于對照組,詳細見表1。
2.4 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在取出復雜異物過程中,兩組均未發(fā)現毗鄰器官損傷等嚴重并發(fā)癥,對照組發(fā)生大出血0例,少量刮傷食管黏膜2例,微出血3例,總并發(fā)生發(fā)生率為16.6%;而透明帽組未發(fā)生大出血情況,少量刮傷食管黏膜1例,微出血1例,總并發(fā)生發(fā)生率未6.6%;透明帽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見表2。
3 討論
普通電子胃鏡下直接取尖銳異物時,幾乎均有消化道黏膜損傷,有時甚至引起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而大口徑透明帽輔助電子胃鏡取異物時,透明帽能將鋒利異物的邊緣與黏膜隔離,有利于保護消化道黏膜不受異物損傷[2]。運用普通電子胃鏡法取異物時,為了防止異物損傷食管黏膜,胃鏡需反復尋找適宜的角度,而后試探性緩慢通過消化道,不敢牽拉和旋轉,非常費時,而透明帽法由于透明帽的保護,可做牽拉和旋轉手法,明顯縮短了取異物的時間。
運用透明帽可充分暴露術野,也縮短了發(fā)現和取出異物所用的時間,胃鏡前端安裝透明帽,使前端突出于胃鏡,從而使食管黏膜與鏡頭保持了一定距離,可較長時間清晰暴露視野,同時鏡頭可較長時間固定于食管處,有助于異物的發(fā)現,并能防止胃鏡前端超越病灶,減少漏診,提高異物取出成功率[3]。
綜上所述,大口徑透明帽輔助胃鏡處理食管復雜異物,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縮短胃鏡操作時間,提高異物取出成功率,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的異物取出方法,具有獨特的優(yōu)點和重要的臨床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趙剛,楊龍寶,董蕾,魯曉嵐,王進海. 透明帽輔助內鏡下食管異物治療術的療效分析[J]. 中國內鏡雜志,2017,23(07):26-29.
劉文仕,吉建霞,蔡玲. 透明帽輔助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復雜異物36例分析[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23):3211-3212.
楊愛峰. 透明帽在老年人食管棗核異物取出術中的應用[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03):46-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