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樹松
摘 要:民法和商法是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法律保障,其能對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秩序起到有效的維護作用,兩者屬于相互配合和促進的關系。但在價值取向方面,民法和商法的差異性是比較明顯的,比如商法對效益更加重視,其是在效益為主的基礎原則上進行立法的,而公平則是民法的價值取向,一直秉承著公平公開的原則來立法。因此,本文對民商法價值取向的表現形式和異同進行分析,并對民商法價值取向的異同對我國民商立法的影響加以探討。
關鍵詞:民商法;價值取向;異同;我國;民商立法;影響
在我國民商立法的過程中,民法和商法的處理關系是一個最難以解決的問題,但要促使我國民商立法更加完善和成熟,就必須對兩者不同的價值取向進行深入探究,特別是兩者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和異同加以分析,以通過與實際的結合合理立法,保證我國市場經濟的秩序。
1 民商法價值取向的表現形式
民商法由于調整對象的不同,其在法律的執(zhí)法內容中也產生了很大差異,而民法和商法的立法目標將會因為各自的價值取向而產生影響。在價值取向中,公平、公正是法律立法的先決條件,也是最高的立法價值取向,但基于法律的不同,其對公平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區(qū)別。比如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的發(fā)展下,很多立法標準中都融入了相關于利益的各方面因素,這也促使法律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做出相應的優(yōu)化和調整?;诿穹ê土⒎▋r值取向的不同,其在立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區(qū)別,但需要肯定的是,在調節(ji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民法和商法的自身價值和作用都是十分顯著的。
2 民商法價值取向的異同
(一)兩者的相互關系和差異性
民法主體制度規(guī)范能夠有效適用于商事主體的商行為,因為物權債權的相關規(guī)定并沒有在商法中明確,故商法中可以對民法規(guī)定的債權和物權進行使用。同時,商法的制度和規(guī)范也在不斷被民法汲取,兩者通過規(guī)范和原則的共同適用而相互影響,對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民法和商法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不同的立法價值取向,比如民法以公平優(yōu)先為原則,并對效益與其他內容同時兼顧,而盈利性質屬于商法的最大特點,其更加重視效率,并將快速簡易作為立法的優(yōu)先原則。在調整對象上,民法和立法也是不同的,前者調整的更加廣泛,比如人身關系和公平的財產關系等相關民事關系,而商法的調整對象主要以商事活動中的財產關系為主,這種商事關系注定了調整對象的單一性。不僅如此,兩者在調整的方法上有存在相應的差異,比如民法會對當事人的意愿進行充分考慮,并通過等價、公平的方式來進行調整,而商法基于市場關系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其調整方法更加嚴格,更多的時候屬于一種強制措施。除此以外,民法和商法的主體范圍也有明顯的差異,其中范圍較廣的是民法主體,比如法人、人身關系和公民等在其主體范圍內,而商法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在商事活動的商主體中適用。最后是責任制度的差異性,過錯責任是民法規(guī)則的主要原則,比如違約和侵權責任等,而無過錯方則不需要承擔責任。比如云南某案件,被告張某和陳某在吳某(第三人)處購買樹葉,當時樹葉并未剔下,兩人將樹葉按照6000元的價格轉賣給李某(原告),并讓原告自己完成剔樹葉的工作。在雙方簽訂合同以后,原告李某及時向被告張某和陳某支付了樹葉款6000元,隨即約人前來剔樹葉。但在樹葉被剔3天后,吳某(第三人)卻告知對方剔樹葉的方法不符合合同約定,并認為對方損害自己的利益,要求對方終止。后被告和第三人吳某約定,被告張某和陳某賠償2000元給第三人吳某,但由于原告李某沒有拉走已經剔下的樹葉,導致樹葉在吳某的林地腐爛,隨即李某向法院發(fā)起訴訟,要求被告承擔自己支付的6000元,但法院認為造成此次合同違約的是第三人吳某,故不予支持。而商法的原則是以無過錯責任為前提,其除了需要對違約和侵權承擔責任以外,還需要面臨一系列的形式責任和行政責任,相對更加嚴格。
(二)民法的價值取向
要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公平是最基本的原則,比如在舊社會時期,之所以會有各種起義,都是由于不公平的法律而引起的。而民法屬于私法的一項,保護人的合法權利是民法的主要立法目標,其價值取向也是以公平優(yōu)先為最高標準,以在正義的前提下,通過道德規(guī)范和堅持的價值觀來有效約束人們的行為。義務和權力是民法著重強調的,以合理的分配負擔和利益,并確保這種分配能夠受到社會的一致認同。
(三)商法的價值取向
在立法標準上,商法也因為不斷發(fā)展的市場經濟而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商法的執(zhí)行主要是為了調整商品經濟,以合理配置商業(yè)資源,它的價值能夠直接影響到市場經濟活動。在立法中,商法的最高價值取向是以效益優(yōu)先為前提的,其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可能會通過犧牲公平而實現效益目標,比如票據無因性制度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以及有限責任制度也是其中的典型。
3 民商法價值取向異同對我國民商立法的影響
(一)民商立法模式的影響
根據相關分析可知,我國民商立法在兩大法系價值取向的異同下,其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相對來說,我國民商立法時間并不長,并在絕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法律的影響,加上此后的晚清政府、北洋軍和南京國民政府階段,英美法系都直接影響到了我國的民商立法。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西方國家和舊法令都受到一定的影響和排斥,并通過經驗主義進行立法,這也為民商法領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我國民商立法真正走上正軌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其通過《民法通則》的頒布,促使我國民商法體系的充實和完善。在隨后黨的十四大報告中,立法的加強也是最重要的強調,以在滿足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發(fā)展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出民商法的應用價值。
(二)民商法構成體系的影響
要保證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和和諧,就必須有效規(guī)范和約束各種市場行為,而作為法律體系中的關鍵部分,民商法不僅能夠利于市場秩序的維護,還能起到促進市場經濟發(fā)展的作用。但需要說明的是,要確保市場活動的絕對性公平,對民法的發(fā)展高度具有一定的要求,以推動并體現出商法的價值,最終提升市場經濟效益。所以,民商法作為最基本的法律,必須通過二者的相互融合和利用,對市場經濟起到約束和管理作用,真正實現民商合一,并將民法典加以確定,這也是我國商事立法最主要的立法形式。同時,在民商法價值取向的差異前提下,確定商法在法律體系中的特殊性和獨立性,即在法律體系和調整對象中,商法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以逐漸擴大調整內容。
4 結束語
綜上所訴,在司法體系中,民法和商法的差異性表現在幾個方面,比如追求的價值、具體內容和調整對象等,但在法律精神上是相互一致的。分析民發(fā)和商法的內在聯系,其都是我國司法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市場主體具有同等的保護作用,并能有效保障社會個體的權益,且在基本價值的追求上也有一定的相似度?;诿裆谭ㄔ趦r值取向上存在的差異,還需要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以確保兩者立法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徐添天.民商法價值取向的異同對我國民商立法的影響研究[J].才智,2015,(12):251-251.
[2]馬韶.民商法價值取向的異同對我國民商立法的影響[J].法制博覽,2013,(7):275.
[3]蔡文龍.試論民商法價值取向的異同對我國民商立法的影響[J].科學導報,2014,(z3):143-143.
[4]耿長國.探析民商法價值取向和構建和諧社會[J].職工法律天地,2017,(6):138.
[5]陳世祥.探討民商法價值取向的異同及其對我國民商立法的影響[J].卷宗,2016,(10):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