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飛 陳玉祥 李俊 賀俊文 楊勇
(德陽市人民醫(yī)院 四川 德陽 618000)
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ME)于1982年提出,其能有效降低直腸癌術后局部復發(fā)率,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可能使吻合口漏的發(fā)生增加[1]。吻合口漏是直腸癌根治術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約2.5%~21.0%,亞臨床漏的發(fā)生率可達30%~51%[2]。筆者于13年4月至15年3月間,術中采用美蘭檢測直腸癌患者進行了臨床研究,以探討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3年4月至15年3月,筆者所在醫(yī)院科室收治直腸癌患者134例,所有入選病例的腸鏡檢查結果均提示腫瘤距肛緣≥5cm,排除直腸癌遠處轉移。隨機化分組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各67例,其中實驗組患者平均年齡為61.52±12.58歲;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為62.37±8.58歲,2組患者臨床病理特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病例術前均行腸道清潔準備,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術中開腹于直視下進行銳性分離解剖骶前間隙,按照無菌、無瘤以及TME原則進行手術操作,使用凱涂離斷直腸,使用法蘭克曼CDH管狀吻合器進行結直腸吻合,吻合結束后實驗組使用無損傷腸鉗于吻合口上方約2cm處夾閉近端腸管,經肛門置入24號Foley尿管,尿管球囊經注入生理鹽水后球囊膨脹封閉肛門,將美蘭1支(20mg)加入生理鹽水50mL中,經尿管注入觀察吻合口有無美蘭漏出。對照組為直腸癌TME術后未行吻合口檢測。兩組患者術畢安置血漿引流管一根于骶前間隙自左側腹壁戳孔引出體外,并縫合后腹膜及盆底腹膜裂隙,封閉盆腔,逐層關腹,結束手術。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實驗組術中發(fā)現吻合口漏11例,予以3-0可吸收線修補,術后發(fā)生吻合口漏2例,經局部引流后治愈;對照組術中未見吻合口漏發(fā)生,經美蘭檢測吻合口情況后,實驗組術后吻合口漏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吻合口漏比較情況
近年隨著吻合器的廣泛使用,縮短了手術時間,但吻合口漏的時有發(fā)生。有報道發(fā)現吻合口漏發(fā)生后的胃腸道腫瘤患者,其腫瘤局部復發(fā)及患者的生存時間的危險度明顯增加[3]。因此吻合口漏的發(fā)生,貴在預防。尤其是術中判斷吻合口是否吻合良好,減少吻合口漏的出現。
以前術中吻合口漏的檢測主要是空氣漏出實驗,但定位差,對小漏口和隱性漏不能發(fā)現,因此未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美蘭有良好的滲透及染色作用,能提高發(fā)現吻合不全的機率,且能直觀準確反映滲漏部位、大小,便于術中直視下修補,有效的減少了術后吻合口漏的發(fā)生。該方法簡單實用,無痛苦,可推廣應用于其余胃腸道吻合手術,值得推廣應用。
[1] Bonier H J,Lapar0scopical1y assisted vs open colectomy for colon eancer:a meta—analysis[J].Arch Surg,2007,142(3):298,303.
[2]廖傳文.粗口徑肛管和亞甲藍混合液聯(lián)用在預防直腸癌術后吻合口漏的臨床研究[J].江西醫(yī)藥,2010,45(10):961-963.
[3] Lai R,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following anterior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 the effect of epidural analgesia on occurrence[J].Int J Colorectal Dis,2013,28(4):485-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