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海燕
【摘要】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自然拼讀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從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引導其對英語單詞進行記憶,提升教學的效果。結合自然拼讀法的內涵和意義,對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自然拼讀法 小學英語 實踐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更加強調對于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而非單純的語法講解。不過這要求學生記憶大量的單詞,如果一味去死記硬背,不僅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還可能會使得學生對于英語產生畏懼心理。對此,可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自然拼讀法,對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一、自然拼讀法概述
自然拼讀法簡單來講,就是在英語自然發(fā)音規(guī)則的基礎上,總結出的一種發(fā)音學習方法,可以根據不同字母的發(fā)音,找到相同的音源,然后進行拼寫和整合。自然拼讀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于英語單詞的直覺反應能力,使得學生即使在沒有經過系統性學習的情況下,也可以準確掌握英語的單詞的讀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自然拼讀法具備幾個比較顯著的優(yōu)點:一是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激發(fā)學生對于英語拼讀的興趣,使得其能夠更快的掌握準確的英語拼讀方法,降低英語學習的難度;二是能夠更好的適應新課程標準的需求。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英語教學需要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途徑,開展探究式教學,自然拼讀法強調對學生英語聽覺以及認知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對于英語發(fā)音的理解,判斷單詞的讀法,可以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是能夠幫助學生避開國際音標可能造成的干擾,提升其對于單詞記憶的效率和質量。
二、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拼讀教學
拼讀教學時自然拼讀法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內容,可以為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果學生能夠較好的掌握單詞的拼讀技巧,則對于一些陌生的詞匯,同樣能夠正確的朗讀出來。在拼讀教學中,應該以兩個音的拼讀開始,如ti、an、is等,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可以繼續(xù)進行三個音的練習,如sit、tip、sat等。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拼讀機會,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拼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制作相應的單詞海報,將存在于課本之外,但是又比較常用的單詞記錄其上,提供給學生作為拼讀練習的素材,繼而提升學生的英語拼讀能力。
2.閱讀教學
在小學英語中,單純的字母和單詞教學不僅會影響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容易使得學生對英語失去興趣。對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做好教學內容和合理安排,增加閱讀教學的內容。需要注意的是,閱讀教學需要在學生掌握一定單詞量的基礎上展開,做到循序漸進,同時對閱讀的材料進行合理選擇,通過簡單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閱讀材料《Jimmy is visiting Beijing》中,講述了Jimmy和他的父母在北京游覽的故事,在文章中涉及了Palace Museum(故宮博物館)、the Great Wall(長城)等詞匯,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學生就如同親身游覽了北京的風景名勝,能夠自然而然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
3.拼寫教學
在自然拼讀法中,拼寫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更好的熟悉和掌握英語語音和單詞形態(tài)的一致性規(guī)律,更加靈活的對單詞進行理解和記憶,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字母之間的相互組合,將音轉化為形,并以此來實現對單詞的快速記憶。拼寫教學存在三個不同的階段,一是聽音,通過重復的閱讀,使得學生能夠聽懂英語,并且在聽懂的基礎上,掌握單詞的含義和寫法;二是辨音,可以以教師為主導,在日常教學中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單詞的音素進行分辨,提升其對于單詞發(fā)音的辨識能力;三是寫音,在經過聽音和辨音練習后,學生能夠掌握較為準確的掌握單詞中的漢語音素,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開展相應的聽寫訓練,鼓勵學生將聽到的單詞書寫下來。例如,可以在紙板上寫上相應的單詞含義或者發(fā)音,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進行拼寫,通過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于英語單詞的反應能力,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自然拼讀法,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使得學生可以在相應的拼讀訓練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單詞讀寫能力,使得學生可以準確對陌生詞匯進行判讀,為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潘怡錦.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實踐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
[2]趙新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自然拼讀法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7,(4) :219+221.
[3]徐華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自然拼讀法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2,(12) :33-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