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學名著改編成影視作品,已經成為影視行業(yè)的一大熱潮。名著作為一個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對整個民族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信息傳播的加速,越來越多的文學名著被搬上銀幕,呈現在我們眼前,本文就我國文學名著的影視改編現狀和發(fā)展進行敘述,對我國影視行業(yè)以及名著改編的發(fā)展進行了分析。概括了名著影視的發(fā)展現狀,并對我國名著改編時存在的問題以及發(fā)展的趨勢進行了梳理,以期待為中國影視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一些啟示性的思考。
關鍵詞:名著;改編;影視;銀幕
作者簡介:韓帥(1991.5-),男,漢,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qū)人,山西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電影學。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3--01
名著改編劇的創(chuàng)作時至今日沒有停歇??v觀影視發(fā)展所走過的道路,我們發(fā)現,上個世紀的改編作品盡管很少,但較高的質量是普遍呈現出的水平。而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名著改編劇的數量眾多,然而在某些方面卻達不到當年的藝術高度。
(一)名著影視存在的問題
“文學名著的影視改編在我國影視發(fā)展史中,有著堅實而深厚的文學內涵以及獨特的魅力,使廣大觀眾在影視改編劇中重新體味名著,從而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和情感中的釋放。”不過,在名著的改編過程中,還存在著脫離原著、重娛輕教、審美低俗等一系列問題,等待著我們去解決。
1.脫離原著
脫離原著是影視改編最常見的一個問題。有些時候,由于文學名著自身的原因,作為書籍出版、閱讀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可是影視作品有其本身的獨特性,在改編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對原著進行反復修改,以求拍攝出高質量的作品。如何在對原著的修改中把握好一個度,是改編時最應該注意到的一個問題。為了拍攝的順利進行,對原著稍作改動,刪減情節(jié),甚至增減人物,只要不改變原著的基本精神,原則上都是可以的。
當然,也有嚴重脫離原著的影視作品。例如,根據《西游記》改編的電影《大話西游》,是周星馳的一部經典喜劇作品,奠定了他后現代主義喜劇大師的地位。以喜劇作品來說,《大話西游》是成功的,它成功的推動了我國無厘頭文化的發(fā)展。然而,對文學名著的影視改編來說,故事情節(jié)完全顛覆,改編的面目全非,是一次完全脫離原著,毫無原著精神與內涵的失敗的影視改編。
2.重娛輕教
文學名著之所以與一般的小說不同,主要在于名著深刻的內涵,經過時間的考驗經久不衰,帶給人一定的啟迪。而在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名著改編劇已被過度的戲劇化,改編的過程中,添加了眾多幽默、娛樂的因素,吸引觀眾的眼球,卻忽視了文學名著最重要的作用。改編者只重視娛樂性,忽視了教育性,盲目迎合,使文學名著的精神內涵在銀幕上得不到體現。
3.審美低俗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通俗的東西容易被觀眾接受。而影視創(chuàng)作者誤把“通俗”當做“低俗”,在改編劇中添加過多的低俗情節(jié),降低名著的品位。人們常常認為,普通人欣賞不了高雅的藝術,為了使票房和收視率有所保障,就用低俗的觀念改編名著。然而,這種方式是對中華民族審美精神的玷污,也是對一個民族文化素質和道德品質的降低。
(二)我國名著影視的形成與發(fā)展
早在影視誕生之初就有了名著改編,古今中外眾多的文學名著被搬上銀幕,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文學名著在視覺敘事上的不足,同時,文學名著也成就了影視改編劇的發(fā)展。在我國,名著改編的現象由來已久,四大名著以及魯迅、老舍、莫言等文壇巨匠的作品,都曾先后被改編成影視劇。
1.形成
1958年,北京電視臺播出了第一部電視劇,標志著中國電視劇的形成。那時候,我國電視劇剛剛起步,再加上時代背景的特殊性,發(fā)展很不成熟。到了八十年代,電視劇發(fā)展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1981年,根據《水滸傳》改編播出的《武松》,是我國第一部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焙髞?,中央電視臺又陸續(xù)完成了四大名著的影視改編劇,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紅高粱》也是這一時期拍攝出來的,我國文學名著的影視改編由此發(fā)展起來。
2.發(fā)展
新時期以來,隨著思想的解放,名著改編工作取得豐碩的成果。改編的題材最開始主要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后來魯迅、老舍等一些文壇巨匠的作品也各自被改編成影視劇。近年來,各類題材、各種時代、各式情節(jié)的文學作品,都紛紛登上銀幕。打開電視機,隨處可見的改編劇充斥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前段時間的電視劇《紅高粱》以及最近正在播出的《平凡的世界》,都是名著改編劇成功的典范,大投資高水平以及聲名遠揚的收視率,在這個影視作品眾多的時代,引領著一種風格、一種潮流。
針對我國文學名著的影視作品在改編時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我認為重心應該放在該如何把握尊重原著的尺度上。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名著”即是“經典”,那么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之高、群眾中的影響之大,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對于經典的拍攝,我們必須保有尊重的態(tài)度。但同時,“影視作品是一門藝術,源于生活且又高于生活?!背鲇谟矫娴目紤],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難以把握,最后經常弄得不倫不類。我認為,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尊重的尺度難把握,但最起碼應該做到不能“胡說八道”,否則只會貽笑大方,最后慘淡收場。
在時代的發(fā)展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影視改編,以其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呈現出新的改編作品,讓廣大觀眾在銀幕上重新體味名著,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情感中的釋放,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享受。
參考文獻:
[1]趙鳳翔.名著的影視改編[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
[2]夏衍.雜談改編[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
[3]金元浦,尹鴻.影視藝術鑒賞[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