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解
摘 要:本文從試卷講評課前備課、課堂如何講評、講評完后三個方面對數(shù)學試卷如何講評進行闡述。
關(guān)鍵詞:試卷;講評
作為一名數(shù)學老師,這樣的教學場景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又到了發(fā)試卷的時候了,學生是既激動又好奇,老師是氣憤又無奈,氣憤的是講過好幾遍的題目還是很多學生做錯但又無可奈何,在對成績發(fā)表一通評價之后,在表揚了考好的學生,狠命的批評了學習不認真的學生之后,就開始講評試卷。有的老師先把答案對一下,然后講解重點或者比較難或者失分較多的題目,試卷講評完了任務也就完了,老師似乎可以為本次的考試畫上句號了。然而反觀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些學生依然迷茫,仍然不懂;有些學生雖然聽懂了,但還是不會做,更談不上運用,以后又碰到這類型的題目,他依然做錯。作為老師的我們幾乎陷進了絕望的胡同里不能自拔。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場景呢?我們又該怎么辦?
一、 備在講評課前
1. 分析試卷內(nèi)容
從試卷的命題、難易、區(qū)分度、考試內(nèi)容、知識點、運用到的思想方法等進行分析,對試卷本身要達到的目的要了然,通過本次考試,是否能達到本次測試的目的,能否檢測出學生對知識、技能、甚至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情況。一次考試,作為老師,我們必須清楚這樣的試卷是否適合用來評價自己目前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情況。
2. 分析學生的成績及答題情況
首先,要了解參與本次測試的總體,還有本班學生在總體中的位置,可以關(guān)注多個指標的具體情況,如平均分、及格率、優(yōu)秀率、高分率等指標,了解本學科的教學與他人存在的差別,找出原因,為下階段的教育教學提供依據(jù)。
其次,應該了解學生的答題情況,哪些知識內(nèi)容有過關(guān),哪些知識內(nèi)容還沒過關(guān),找到共性的問題。對于學生,還應個別分析,爭取對每個學生的答題情況做到熟悉,以便個別輔導,結(jié)合學生答題的結(jié)果,有些甚至要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考試的狀態(tài),找到做錯的原因。
3. 反思教學行為
針對本次測試,反思平時的教學,哪些應該加強,哪些做得較好,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改進。把考試出現(xiàn)的情況與自己平時的教學行為掛鉤,真正發(fā)揮考試對教學的作用。
二、 做精課堂講評
1. 創(chuàng)新講評課的模式,提高講評課的實效性
課前把試卷發(fā)給學生,也可組織學生利用課堂的前20分鐘進行自主矯正,引導學生反思本次考試的得失及原因,查找不足。然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找出問題,自行試著解決,對于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與同學討論,尋求同學的幫助,甚至請求老師幫助,通過學生自學,同學互幫,老師個別指導,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收到比較好的學習效果。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教師應積極發(fā)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并掌控全局,扶弱補差,充分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的能動作用,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動起來,真真確確去思考、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實效。
2. 講評時講重點、易錯點
試卷講評課不能從頭到尾面面俱全按部就班地講,而應有選擇,有側(cè)重。否則既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又難有成效。本張試卷,重要考點是什么,哪些考點學生會了,如果學生已會的,可以講評時設(shè)計類似的問題或者在原題的基礎(chǔ)上進行變式,測驗學生是否真的掌握。對于學生不會的,要分析原因,找到共性的問題,并做好問題的講評工作,同時,我認為并不是所有的錯誤率較高的問題都值得我們在課堂上大講細析,更重要的是要看這些問題是否適合自身班級的學生。比如壓軸題或難度較大、思路較偏的題目,雖然錯的學生會很多,但也許無論你怎么講學生都只有極個別學生能聽得懂,這樣的問題我認為就沒必要在課堂花時間去細講,而是簡單處理,個別輔導為宜。
3. 重視解題方法的點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
講評試卷的過程中,老師不要就題講題,不要局限于題目的答案,而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總結(jié)一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對于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應明確告訴學生,讓學生形成經(jīng)驗,提升解題能力。如應用題,常常用到方程、函數(shù)、不等式等思想方法,再如對有些問題常常需要分類,就是考慮問題的種種方面,這樣可以提升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4. 點面結(jié)合,提升學生思維的品質(zhì)
對試卷中較靈活或者比較典型的題目,老師不應只停留在這道題目上,而應以本題中的某個點或某些點,結(jié)合其他知識內(nèi)容,進行拓展或變式,帶動有關(guān)知識形成的知識鏈進行整體有效的復習,做到點面結(jié)合,更好的鞏固基礎(chǔ)知識,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
(1)對試題的條件或結(jié)論進行變式——“一題多變”。
講評時,可通過改變或添加試題的條件或結(jié)論,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從而收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分析完某一道試題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可以就同一個知識點提出更深入一步或更多方面的問題,使學生在掌握了本題知識的同時再拓展和提高一步,也可以從一個領(lǐng)域的問題向具有相似性的另一個領(lǐng)域的問題進行拓寬延伸,使學生對所研究的問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2)對試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行拓展——“一題多解”。
講評時,應啟發(fā)學生如何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提出不同的思路,在達到共同的正確認識的同時發(fā)展求異思維。除了指出常規(guī)的解題方法外,還應對學生的解題技巧給予指導,提出一些簡單、明了、巧妙、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路和方法,巧解快解數(shù)學題,達到優(yōu)化思維方法的目的。
三、 做足講評后的功課
在試卷講評完后,很多老師、學生習慣于把試卷束之高閣、置之不理。其實如果這樣處理,很可能會功虧一簣。我覺得應根據(jù)學生考試答題及講評課反饋的情況進行矯正補償,這是保證講評課教學效果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將答錯的題全部訂正在試卷上,訂正后的試卷不能一扔了之,教師應把訂正后的試卷要求學生收齊、整理。課后,還應把自己在考試中出現(xiàn)典型錯誤的試題收集在“錯題集”中,并作好錯因分析,給出相應的正確解答。其次,教師要及時依據(jù)學生考試答題及講評情況,精心設(shè)計一份相應的針對性的課堂檢測題或課后作業(yè)題,作為講評后的矯正補償練習,達到矯正、鞏固的目的,檢查講評的效果,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評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