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識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識字的根基夯實了,后期的閱讀和寫作才能順利進行。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應把漢字教學列為工作的重點。本文從小學語文漢字教學的重要性研究為出發(fā)點,提出了提升小學語文漢字教學的策略,將漢字構形結構規(guī)律融入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識字效率,也為我國小學語文低年級漢字教學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漢字教學;研究
一、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我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目前,低年級語文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性較強,教師通過多種方法如創(chuàng)編兒歌、游戲、自制生字卡片等方法來教學生學習漢字,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這是我國自新課程改革方案實施以后,我國小學語文課堂可喜的變化,在看到這些成就的同時,也應看到其中的不足。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采用上述方式雖然效果顯著,但也存在著學生只識漢字的形,而對漢字的音和義則知之甚少。
二、 小學語文漢字教學的重要性研究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是使用音符、意符和記號共同表現(xiàn)的一種文字,每一個漢字的創(chuàng)造、生成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代表了中國千百年來文化精髓和傳承。小學生通過漢字學習,要完成掌握文字工具的任務,同時也要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識,積淀文化知識,從而為傳承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 提升小學語文漢字教學策略研究
(一) 教師要提升自我素質,多多學習漢字學知識
識字教學是我國目前小學低年級階段需完成的一項教學任務。我國的漢字數(shù)量多、形體繁,這對于剛剛進行基礎漢字學習的兒童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應引起教師的重視。教師在漢字教學過程中,不應憑感覺盲目教學,而要采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漢字的構形并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并根據(jù)規(guī)律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提高漢字教學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在閑暇之余,不妨向漢字學專家進行學習或者在網(wǎng)上自學,多了解一些漢字學知識,多掌握一些漢字字理,有利于漢字教學的突破和發(fā)展,
目前,我國的蘇教版教材也是運用直觀的手段識字記形,再加上老師按照漢字的構形規(guī)律進行授課,這樣做的好處是降低了識字的難度,讓學生見形知義,對學過的文字能夠牢記于心,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減輕了他們的學習負擔。
(二) 多途徑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新課改背景下,低年級語文學科發(fā)生了眾多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總課時量減少、課時數(shù)量增加、課時篇幅增長、識字量增加。這種變化導致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學生的“閱讀感悟”方面,而忽視了生字的教學。如學習獨體字時,讓學生數(shù)數(shù)筆畫即可;學習合體字時,只是給學生說說其結構構成,甚至有的教師采用讓學生課前自學、課后抄寫的方式進行生字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其結果是學生造句、作文錯別字連篇,識字效率下降等。正是由于教師對識字教學的疏忽,導致了上述現(xiàn)象的發(fā)生??鬃釉唬褐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鬃拥脑挒榻處熃鉀Q當下的難題指明了道路,其應抽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識字教學,通過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如看到圖像太陽,就要聯(lián)想到“日”這個漢字,并將其本義講授給學生。理解了一個漢字的音、形、義,學習漢字就成為了一個體系,也就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在跟學生講授了“日”的音、形、義之后,可進行延伸教學,如可將帶“日”字旁的漢字進行羅列,如晴、暖、明等,教師對每一個字稍加解釋,就會讓學生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由此看來,漢字的構成就像一棵大樹,不斷地延伸。教師在教學中將這些規(guī)律傳授給學生,那么學生學習漢字將不會再覺得枯燥、乏味,而是自覺地總結漢字的構成規(guī)律,體驗漢字學習的樂趣。與此同時,對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 多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發(fā)現(xiàn)采用音形義相結合的識字方法對學生學習漢字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該方法與興趣教學法相得益彰,互為補充,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識字能力,也提升了其學習效率。
如(蘇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第一單元第一課的題目是《秋天到》,該篇文章中有一句是:“秋收忙”,在這個句子中,“收”是生字。針對學生在反文旁的生字學習時犯錯頻率較高的現(xiàn)象,我在對這個字講解前,先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明白了“反文旁”是由“攴”(pō)字變化而來以及其他一系列知識。在課堂上,我著重強調了這一點,并對“攴”字的構字部件進行了分析,可看到它的下半部分為手形“又”,上面的豎橫表示手里拿的某種勞動工具,將這兩者進行結合可得出手拿工具做事、勞動的意思。從上述分析可知“反文旁”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做事、行為等有關,類似的漢字有“做”、“改”、“牧”。學生通過這樣的講解,對我國漢字的博大精深贊嘆不已,也體會到了漢字的奇妙之處。
通過對漢字構字規(guī)律的總結和傳授,指導學生通過一種嶄新的方式進行漢字學習,把一個個看似由簡單筆畫堆砌的漢字,轉變?yōu)閳D畫、故事,這樣的學習方式讓人耳目一新,對提高學生識字效率具有積極的影響。
四、 小結
低年級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逐漸掌握了識字的規(guī)律,對于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也了解得越來越多。隨著學習的深度和廣度的增加,其在學習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些疑惑,正是由于這些疑惑的存在,為學生和老師共同學習和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今后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以全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通過提升自我素質,多途徑提升學生的識字興趣,多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漢字的路途中,更加得心應手,體會到漢字學習的樂趣,從內(nèi)心真正愛上祖國的漢字文化。通過教師的不斷總結和實踐,推進漢字教學的發(fā)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顧鐵.淺析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新課程(小學),2017年05期.
作者簡介:
徐平,江蘇省昆山市城北高科園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