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體制的不斷變化,社會各界對于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要求。針對這一情況,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對當前的教育體制進行改革,進而希望通過新課標的改革來實現由原有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并著眼于針對學生的個體特性來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賞識教育理念便是基于這一教育目標下所提出的,從而改變教學中只重視優(yōu)等生而忽視后進生教育的現象。
關鍵詞:欣賞教育;后進生轉變;方法
新課標教育理念下將學生作為了教學的主體,教師則成為了教學完成的輔助者。進而將課堂還給學生,將教育的重點放在了提升學生素質,促使其全面發(fā)展上。換而言之,這一教育理念下不再只重視對優(yōu)等生的培養(yǎng),學生的升學率不再是教育目標的主要關注點。而是將教育的中心放在了每一位學生的身上,其中包括后進生,進而針對不同學生的特性因材施教,將學生都培養(yǎng)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在這一過程中,教育培養(yǎng)范圍被擴大了,已經不單單只是一味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更加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文化修養(yǎng)、情緒情感等方面的培養(yǎng)。而賞識教育理念則為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奠定了有利的基礎,尤其適合用在對后進生的教育上。
一、 賞識教育理念的含義
所謂的賞識便是一個人對于他人行為、品德等方面的欣賞,而賞識教育則是一種教師通過激勵、表揚等方法來對學生的情感、興趣、性格、意志這些非智力性的因素進行調動的一種教育方法。
對于教師而言,尤其是班主任教師,其在學生的教育工作中不但承擔著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兼顧其思想品德、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因而了解并掌握賞識教育的內涵,用心地去關愛學生、發(fā)現其優(yōu)點、將不同學生的非智力性因素調動起來,對于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將起到促進性的作用。
二、 對后進生進行賞識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人們眼中的后進生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主觀意識較強,二是對于某些事物、事情、行為存在固執(zhí)己見情況,三是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四是沒有良好的學習意志品質。并且在日常的學習中表現得很散漫、紀律性差也不愛學習,一些后進生還存在自卑的情緒。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在教育上非常頭痛,主要是因為雖然屢次對其不良行為進行糾正,督促其學習,但是效果都很不理想且屢教不改。
而以賞識教育理念為教師進行后進生的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礎,這主要是因為,以往教師在學生犯錯誤、出現問題時,沒有深入地對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此時教師多會嚴詞批評,態(tài)度上多表現得冷漠,于情感上學生很難接受。這也嚴重地阻礙到了教育的效果,多數情況下學生依然會我行我素,自信心嚴重受挫。
而賞識教育理念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以鼓勵表揚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尤其是對于數學這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而言,教師應明確不同學生對于該知識的理解掌握是有差異的,并應接受這一現實走進學生、欣賞其身上的其他優(yōu)點,并以此作為基礎來恰當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將其優(yōu)點、長處最大化地進行激發(fā)。因為懂得學會欣賞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并將其指出,就好似一縷陽光照入學生的心田,它是溫暖的。相較于生硬的批評更能感染到學生,進而幫助其增強自信心、激發(fā)起其學習興趣,以讓這些后進生從內心產生學習的動力并鼓勵自己去學習。
三、 賞識教育理念下對后進生進行教育的具體方法
(一) 針對不同學生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賞識教育的根本在于走進學生、了解他們,而后喚起他們內心的自信,循循善誘地針對不同個體的特性對其進行區(qū)別引導。換而言之,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在了解其成為后進生原因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對其進行教育引導。
這是因為不同學生學習的起點是不同的,相較于優(yōu)等生,后進生的學習起點相對較低。因而教師在對后進生進行教育時不能按教育優(yōu)等生的標準來要求他們的,而是應在其自身的起點上來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教育。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發(fā)現其優(yōu)點,尊重他們,用愛來關懷他們。例如,有些后進生的學習成績較差,在回答同樣問題時會出現錯誤。那么此時教師則應對回答進行糾正,但是同時還應表揚其主動回答問題。并指出,雖然有些學生的回答是對的,但是他們卻沒有你有積極性,那么積極性便是他的優(yōu)點,是值得其他同學學習的。這樣的教育不但給予后進生鼓勵,同時也激發(fā)了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踴躍性,于多方的教育都是有利的。
(二) 給予后進生足夠的耐心與愛心
由于賞識的根本是愛,而愛則是一個人對于他人的理解與接受。所以賞識教育理念下的教師應將自己化身為陽光,用自己的愛去關愛學生,給予其最大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去接受學生的錯誤、無知并幫助其改正。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首先學會溝通,作為班主任在碰到后進生時應去對問題的根源進行了解。而后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其為什么會這樣做,這樣更容易理解學生的行為。然后從內心去接受學生已做出的錯誤行為,并針對問題的根源耐心地去解決問題。記得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不能產生排斥、厭惡學生的心理,并于言語、行為上表現出來,這樣只會引發(fā)學生的叛逆,并不利于學生的教育。此時的老師依然要全心地去愛學生,鼓勵與說教同用地來引導其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缺點,從而來逐漸地幫助其改正缺點并將優(yōu)點發(fā)揚。
(三) 尋找恰當的賞識機會來教育鼓勵后進生
另一方面,不同的環(huán)境下對學生做出同樣的教育,最終起到的教育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對于教師而言,不但要理解、掌握賞析教育理念的含義,同時還應學會尋找對后進生進行賞識教育的機會。通常在恰當的環(huán)境下,對后進生進行賞識教育,所起到激勵的效果遠超于平時的表揚、鼓勵,將會大大地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
結語
教育的根本是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素質,引導其全面地發(fā)展,學習成績只是其中一方面。而不同的學生有著各自的閃光點,教師在教育引導的過程中不應放棄任何一人,應重視后進生的教育。因而教師應在理解、掌握賞識教育的基礎上恰當地對其進行賞識教育,促使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黃艷.賞識教育與“后進生”教育問題的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2] 周青云.賞識教育理念與后進生轉化[J].教育探索,2008(08).
作者簡介:李玉傳,廣東省茂名市啟源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