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鄒彬彬,謝毓濱
(長沙血液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1)
隨著輸血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知識的日新月異。輸血治療早已從輔助治療手段發(fā)展成了對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輸血醫(yī)學也于2016年7月25日正式被設為二級學科。如何合理使用血液這種寶貴而稀缺的資源受到了高度的關注,合理輸血不但可以節(jié)約血液資源,惠及更多真正需要輸血治療的患者,而且可以減輕患者身體和經濟上的負擔,減少輸血風險及輸血不良反應[1]。近年來,國內外有研究報道顯示醫(yī)療機構臨床不合理用血比例在4%~60%[2-3],在不合理輸血普遍存在的情況下,為了解我市醫(yī)療機構臨床用血情況,現(xiàn)對我市用血量較高的某三級醫(yī)院輸血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長沙地區(qū)某三級醫(yī)院隨機抽取近一年內臨床用血病例,共計901例。其中內科病例583例,外科病例218例,兒科病例60例,婦產科病例26份,其他類(包括急診和無明確診斷)14例。
1.2 方法 采用病歷調查方法。在近一年時間內隨機抽取用血病例。依據《醫(y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及《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制定調查用表。調查內容包括患者一般信息、臨床診斷、輸血目的、使用的血液產品及劑量、輸血前后相關檢測指標、輸血過程記錄等。
1.3 判定標準
1.3.1 紅細胞輸注標準 ①血紅蛋白<70 g/L或者血紅蛋白<60 g/L,紅細胞壓積<0.2;②血紅蛋白為70~100 g/L的高齡手術患者(>65歲)、心肺代償功能不良,血壓下降>20%,心率>120次/分等情況[4];③手術中失血量大于總血容量的20%。滿足任意一項的紅細胞輸注為合理輸注[5]。
1.3.2 血漿輸注標準 凝血功能檢查中PT或者APTT>正常1.5倍,纖維蛋白原<1 g/L輸注血漿產品為合理。
1.3.3 血小板輸注標準 手術及創(chuàng)傷輸血:血小板計數>100×109/L,可以不輸注。血小板計數<50×109/L,應考慮輸注。血小板計數50~100×109/L之間,應根據是否有自發(fā)性出血或傷口滲血決定。如術中出現(xiàn)不可控制滲血,確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輸注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內科輸血:血小板計數>50×109/L一般不需要輸注;血小板計數10~50×109/L根據臨床出血情況決定,考慮輸注;血小板計數<5×109/L應立即輸注血小板防止出血。
1.4 輸血病歷中沒有體現(xiàn)輸注指征的為不合理。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xcel及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科室輸血治療合理性 共抽查臨床輸血病例共計901份。其中男性503份,女性398份;不合理用血216份,占24.0%;合理性用血685份,占76.0%。各科室之間不合理用血用血情況存在差異,不合理輸注由高到低依次為:外科218份病歷,107份不合理,占49.1%;婦產科26份病歷,9份不合理,占34.6%;兒科60份病歷,20份不合理,占33.3%;內科583份病歷,其中79份不合理,占13.6%;其他類,包括急診未歸類及沒有臨床診斷病歷14份,1份不合理,占7.1%,見表1。
表1 某醫(yī)院各科室輸血治療合理性
2.2 不合理輸血原因 不合理輸血病歷共計216份,其中197例為未達到輸血治療指征,占91.2%;19例為未找到輸注前相關檢測指標或癥狀記錄,為不合格病歷,占8.8%。各科室間未完善相關檢測指標引起的不合理由高到低依次為:婦產科2份,占22.2%;內科12份,占15.2%;外科5份,占4.7%;兒科及其他0份,見表2。
科學合理用血是指輸血必須有依據,包括實驗室證據和臨床證據等,不能盲目輸注血液產品。做好臨床合理用血管理是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輸血科醫(yī)生、臨床醫(yī)生們的共同任務和責任。合理用血是節(jié)約血液資源的關鍵,是降低輸血風險、提供療效、確保血液安全的關鍵措施[6-7],也是醫(yī)院醫(yī)療水平和輸血學科發(fā)展的體現(xiàn)。此次調查長沙地區(qū)某三級醫(yī)院901份輸血病例的用血情況,其中臨床合理用血比例達76.0%,處于國內外中上水平[2-3]。除其他類,輸血合理性最高的為內科,最低為婦產科。研究不合理輸血病例中91.2%為未能嚴格把握輸血指征,過于寬松。造成原因可能有①臨床醫(yī)生或者輸血科醫(yī)生對過度輸血和不必要輸血危害認識不夠。②醫(yī)院輸血管理部門監(jiān)管力度不夠。③醫(yī)院里職稱高的老醫(yī)生掌握科室的決策權,但對輸血醫(yī)學這個新興學科不予以重視,沒有改變陳舊的輸血觀念;對于未完善相關檢測指標的8.8%中,為未找到輸血前相關檢測指標,也沒有可考慮輸血治療的相關臨床癥狀描述。其原因多是為臨床醫(yī)生對病歷的不重視,沒有及時完善,或者直接將病歷交予實習醫(yī)生并沒有嚴格要求、檢查。出現(xiàn)有輸血指征病歷中卻沒體現(xiàn)。但這一情況我們也不能排除有關系血、安慰血的使用。外科手術室這一問題比較突出。此項數據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長沙地區(qū)。在選取醫(yī)院時,考慮到病種的豐富性,輸血病例分布的廣泛性,選取了本地區(qū)一所用血量較大,規(guī)模較大的綜合性醫(yī)院。該院接診下級疑難病例及重癥病例較多,醫(yī)療水平及輸血技術水平可能會相對偏高。關于數據的代表性有待之后其他各級醫(yī)院數據補充。
表2 不合理輸血原因[n(%)]
從此次調查中可知,我們仍需加強臨床合理用血監(jiān)管,做好臨床醫(yī)師合理用血培訓,重視繼續(xù)教育。要求臨床一線醫(yī)務工作者熟悉掌握《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及時更新輸血觀念,共同推動輸血事業(yè)的發(fā)展。
[1] 李素萍,郭寶華,馬升高,等.限制輸血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應用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6,22(2):38-39.
[2] 楊寶成,孔令魁,邵超鵬,等.2597份臨床輸血病例用血合理性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3):193-196.
[3] Shander A,Fink A,Javidroozi M,et al.Appropriatenessofallogeneicredbloodcelltransfusion:the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transfusion outcomes[J].Transfus Med Rev,2011,25(3):232-24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0]184號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S].北京:衛(wèi)生部辦公廳,2000.
[5] 崔徐江,高峰.輸血與輸血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
[6] 李乃魚,郭建勛,李栓林.臨床輸血管理現(xiàn)狀調查[J].中國衛(wèi)生質量管理,2009,16(5):85-87.
[7] 毛桂仁.加強臨床輸血管理的主要措施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7,23(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