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燕
麻醉以及手術操作均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創(chuàng)傷,容易引發(fā)心理負擔,影響手術效果[1]。因此,必須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改善患者預后,促進患者康復[2]。預見性護理指的是通過對患者疾病的了解及評估,進行預防性護理[3];循證護理則是在中醫(yī)理論基礎上形成的新型護理模式,是根據(jù)患者病情,提出問題,并尋找實證,運用于臨床護理,作為護理方案的參考內(nèi)容[4]。本次研究對比了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對手術室麻醉患者的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共84例手術室麻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法,分為預見性護理組和循證護理組各42例。預見性護理組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齡5~73歲,平均年齡(43.18±4.33)歲;循證護理組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齡6~71歲,平均年齡(42.93±4.57)歲。兩組基本資料經(jīng)對比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研究價值。
循證護理組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由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并根據(jù)患者的疾病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收集、整理。通過計算機網(wǎng)絡查找與病情相關的知識,循證護理主要包括與以下幾方面:第一,壓瘡。對壓瘡的發(fā)生因素、護理方法、治療方法進行查詢,給予患者海綿墊,指導患者采用正確的體位,合理控制手術室溫度、濕度,縮短手術時間;第二,低體溫。對低體溫的發(fā)生因素、護理方法、治療方法進行查詢,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患者相應的保暖措施;第三,頸肩疼痛。對頸肩疼痛的發(fā)生因素、護理方法、治療方法進行查詢,合理控制患者氣腹壓力,選擇適宜的手術體溫,把握吸氧時間、手術時間等;第四,對患者進行術前、術后的護理干預,加強患者對治療流程的了解,營造良好的溝通渠道,排除患者的不良情緒。
預見性護理組方法如下:對麻醉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麻醉前,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并加強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術中與患者進行溝通,指導患者掌握緩解疼痛的正確方法。術后告知患者手術效果,并監(jiān)測生命體征,給予飲食指導,叮囑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diào)查表,由患者對護理質(zhì)量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通過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通過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若P<0.05,則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循證護理組中非常滿意25例(59.52%),滿意16例(38.10%),不滿意1例(2.38%),護理滿意度97.62%;預見性護理組中非常滿意13例(30.95%),滿意22例(52.38%),不滿意7例(16.67%),護理滿意度83.33%。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74,P=0.026)。
循證護理組出現(xiàn)1例褥瘡,3例出血,3例營養(yǎng)不良,1例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9.05%;預見性護理組出現(xiàn)3例褥瘡,7例出血,5例營養(yǎng)不良,4例其他,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5.24%。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04,P=0.010)。
手術室麻醉患者護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由于麻醉是保證手術完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同時也對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影響[5]。麻醉屬于有創(chuàng)性操作,可能對患者造成一定的生理與心理影響,因此臨床中必須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6]。
本次研究顯示,循證護理組護理滿意度高于預見性護理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預見性護理組,P<0.05。原因如下:預見性護理是通過臨床經(jīng)驗等對麻醉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護理,具有前瞻性的特點,能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同時有利于術前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7]。但該護理方法也有缺陷,僅僅依靠臨床經(jīng)驗進行護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循證護理是近年來新出現(xiàn)的一種護理模式,是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結(jié)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不僅能起到預防的效果,同時也有利于處理突發(fā)狀況,改善患者預后,促進患者康復[8]。和預見性護理相比,循證護理具有可靠的理論依據(jù),配合以實踐為參考的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從根本上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患者滿意度較高。
綜上所述,對手術室麻醉患者,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均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循證護理的效果更明顯,能有效改善預后,患者接受能力強,滿意度高。
[1] 孔德征. 手術室麻醉患者中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解析[J]. 吉林醫(yī)學,2014,35(30):6855-6856.
[2] 常琦,董芳,薛花. 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4):1939-1942.
[3] 唐艷花. 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 中西醫(yī)結(jié)合護理(中英文),2016,2(6):102-104,107.
[4] 盧俊秀. 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在手術室麻醉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 醫(yī)學信息,2015,28(21):56.
[5] 王慧敏. 預見性護理、循證護理用于手術室麻醉患者的效果評價分析[J]. 醫(yī)學信息,2016,29(31):197-198.
[6] 白玲. 循證護理在腰椎 PLIF 術后麻醉恢復室中的應用[J]. 實用骨科雜志,2015,21(12):1149-1150.
[7] 劉玉婷,鐘莉華. 循證護理和預見性護理在手術室麻醉護理中的應用比較[J]. 健康前沿,2017,26(2):22,29.
[8] 杜愛華. 預見性護理聯(lián)合循證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zhì)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6):84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