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兒
【摘 要】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本文從四個不同側(cè)面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讓學生“動”起來。
【關(guān)鍵詞】興趣 愛動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6-0137-01
地理課是文理交叉且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但是,在過去,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地理這門學科在初中各門學科中處于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首先,學生覺得學地理沒什么用,因為地理等級科目分量不足。其次老師一般也是照本宣科,這也使得學生聽之乏味,更加對學習地理失去興趣。再次學校領(lǐng)導也不重視,認為地理屬于副科,可有可無,上不上其實也無所謂。其實這些都是非常不對的。現(xiàn)在地理學科也被納入中考范圍,雖是屬于考查科目,但也總算是被更重視了。那么,作為一名地理老師。應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做出一些實際行動,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使得學生能夠愛上地理并學好地理呢?我想應該是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結(jié)合地理學科特點。
下面就怎樣教師動起來,學生動起來,學校動起來,讓學生愛學,樂學。談談幾種看法:
一、老師要放下架子
即使是在課堂上,也要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一名平易近人的老師,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課堂灌的老先生。這就是“親其師,信其道”,而不會覺得在課堂上畏首畏尾。教師也應當多鼓勵學生大膽表現(xiàn)和發(fā)言等課堂活動,適當給一些上課表現(xiàn)好的個人和小組進行鼓勵,即使學生上課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或者是回答問題出現(xiàn)錯誤以及有一些缺點和不足,也應當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如比較主動啦,普通話不錯啦,聲音比過去大聲了等等。使得學生在今后的課堂中能更加大膽自如的展示自己,表現(xiàn)自己。而這也是能讓課堂活躍起來的基礎(chǔ)。
二、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導演作用,通過自制教具,動手完成,掀起課堂小高潮
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不差。因而教師更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有效地引導他們。從而把一些抽象的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點形象化,進而掌握下來。如當講解到新疆地形輪廓特點時,“三山夾兩盆”可以運用“疆”字結(jié)構(gòu)來說,“疆”字右邊有三橫,分別指三山:阿爾泰山、天山和昆侖山,中間兩個“田”分別是北邊的“準格爾盆地”和南邊的“塔里木盆地”,這樣學生聽起來有趣、易懂,且對新“疆”印象深刻,同時也能避免把新疆誤寫成“新江”。如初二地理,主要介紹中國地理知識,因此對“中國政區(qū)的劃分”這一章節(jié)的講解很重要,如何能使他們在短時間里熟悉中國政區(qū)拼圖,這里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活動競賽:即先描下各省區(qū)、直轄市輪廓圖,每位同學人手一份,剪下然后再拼(此時合上課本,憑腦中印象拼湊),看看哪個小組哪位同學拼得又快又對,并進行適合獎勵,這樣既能真正讓課堂“動”起來,也能讓學生通過動手拼中國政區(qū)圖,不僅記住每個政區(qū)的位置,而且還可以把各省級單位的形狀輪廓印在腦海中,這非常有利于后面分區(qū)章節(jié)的學習,從而掌握了知識點,又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chǔ),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新課改形勢下,教師應充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避免過去的滿堂灌模式。如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來總結(jié)歸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并讓其它學生小組討論,再進行適當?shù)难a充,而教師只是適時進行一些糾正和指引,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學習,也更加有興趣學習,并能真正掌握各節(jié)課的知識點內(nèi)容。并留下很深的印象。而課堂教學也避免了過去的滿堂灌模式。真正使得課堂“動”起來,學生動起來,教師動起來。
四、聯(lián)系實際,增強時代信息并學以致用
為了能讓學生更深了解到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性,教師應注意聯(lián)系實際,多收集一些新聞報刊的有關(guān)資料,如講到地圖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介紹外出旅游探親時候如何看車站的列車圖,以及如何看懂城市公交站車次圖;再如,在《宇宙》這一課題上,沒辦法用實驗將宇宙搬到學生面前,這時候教師利用多媒體設(shè)備,為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欣賞到壯麗又神秘的宇宙空間,從中看到月球頭部的構(gòu)造。利用多媒體或生活的例子彌補課堂動手實驗的局限性,還可以拓展課堂實驗的方法和效果,展現(xiàn)給學生形象,直觀的景象,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再如:在講授“地球儀”這一課時,面臨經(jīng)線、緯線、經(jīng)度、緯度等教學難點時,這時教師組織學生模仿制作小地球儀比賽活動,接前后桌四人一組,先分發(fā)一個大的地球儀,然后學生利用自備的乒乓球材料設(shè)計地球儀,并要求學生觀察和思考橫畫、豎畫線的各種形狀、長短、標注度數(shù)、名稱及特點。這樣學生通過親歷親為,不僅掌握地球儀的特征,還了解地球儀作用,通過自制,讓每個學生自覺自愿,積極踴躍參與教學內(nèi)容生成,培養(yǎng)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教學難點的攻破化解在無形之中。
總之,新課改新形勢下,地理教師更應從自身做起,努力付出,真正做到讓學生從“要我學”轉(zhuǎn)化成為“我要學”這樣,才能讓課堂“動”起來,讓課堂活躍起來,并真正讓每個學生愛上學習地理,并能將課本上的地理知識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世界知識出版社會性 《高效課堂帶班之道》 主編:張紅賢.
[2]地理教學活動組織“六部曲” 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