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的進步,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注重構建良好的家校機制。因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并且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過度,老師和家庭只有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共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我國小學家校合作模式還處于探索和初級階段,家長與教師在教育理念等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分歧,對家校溝通障礙進行分析并且提出相應的對策,有利于進一步探索科學的家校溝通機制的建立。
關鍵詞: 小學家校 溝通障礙 分析 對策研究
在素質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家長和學校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其家庭教育理念對孩子一生的發(fā)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其言行舉止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小學家校溝通,并且著眼于溝通障礙的分析和解決,才能使得家長和老師在教育教學方面達到一致的共識,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1]
一、小學家校溝通障礙分析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緊密聯(lián)系起來,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由于家長和老師都見證學生的成長,并且都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者,應該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學校的老師沒有和家長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溝通機制,使得家長和老師在教學方面有著很大的分歧,這樣的分歧不僅會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還會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另外,有的家長仍然認為教育是老師的事情,和自己無關,很顯然這種觀念是落后的,因為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家庭教育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主要包括興趣愛好、性格形成等。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小學家校溝通缺乏相應的機制保障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很多學校家長和老師唯一的溝通機會是家長會,并且一個學期只有一次,這種短暫性的溝通交流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始終不能形成一種雙贏的合力。因此,建立健全相應的溝通保障機制是家長和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的前提。除此之外,很多家長的教育觀念仍然落后,特別是地處偏遠的農村地區(qū),家長自身應該主動和老師加強溝通,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采取適當?shù)慕逃椒ā2]
二、解決當前小學家校溝通障礙的對策
1.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溝通機制
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溝通機制是解決小學家校溝通機制的重要對策之一。因為很多學校由于缺乏相應的機制保障導致學校和家長溝通的機會較少,并且缺乏直接性和針對性,為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和家長應該充分發(fā)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找到更多學校和家長溝通的可能性,從而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溝通機制。科學、完整的溝通機制需要從家長和學校兩方面出發(fā),學校作為教學活動組織的主體,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讓家長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當前小學家校溝通機制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并且沒有形成規(guī)章制度,其主要形式有家長會和一些需要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學活動。針對目前的家校溝通機制的問題,可以看出其主要問題還是缺乏科學、完整的溝通機制。因此,建立健全相應的溝通機制是目前的重要任務之一。良好的溝通機制除了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還需要一個健全的平臺。一般而言,學??梢宰尷蠋煂W生家庭進行定期的家訪,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有利于針對學生的問題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可以增強老師的教學能力。
2.進一步拓寬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渠道
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渠道是溝通進行的基礎。過去,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渠道只有家長會,并且很多學校一年只有一次,這樣的溝通方式和溝通渠道太過單一,也不具備及時性。因此,只有進一步拓寬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渠道,才能營造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使得老師和家長能夠及時向對方反應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老師可以建立一個微信群或者QQ群,讓家長和老師能夠隨時隨地交流,并且老師布置家庭作業(yè)也可以在群里通知,同時,家長可以及時詢問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在今天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家長和老師要改變過去單一的交流方式,充分運用現(xiàn)代的信息技術。另外,學校可以定期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家長和老師都積極參與進來,既可以增加老師、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也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及時糾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誤區(qū),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3]
結語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完善人格的重要標志,也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老師只有和家長加強溝通交流,才能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老師不僅要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把每個學生當做學習和思考的主體,才能提高全班學生的整體成績和綜合水平。另外,加強小學家校溝通,并且著眼于溝通障礙的分析和解決,才能使得家長和老師在教育教學方面達到一致的共識,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茂.協(xié)同教育視角下的小學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分析[D].重慶師范大學,2017.
[2]康文雅.重慶市梁平縣農村小學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調查及問題分析[D].重慶師范大學,2015.
[3]董婷.家校合作中的家校溝通失效原因與對策分析[J].讀寫算:教師版,2017(17):1-2.
作者簡介
向晶晶(1986—),女,漢族,四川。小學一級教師,大專,就職于成都市三原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