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志全
摘 要:在機械制造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當前社會之中,從事機械制造的企業(yè)具有極好的發(fā)展前景,因此該專業(yè)也逐漸成為了高職院校的熱門學科。教師給該專業(yè)之中的學生授課時,需要對教學方式加以調整,以現有的機械制造工藝為基準,革新教學內容。開展趣味性教學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改革嘗試,本文根據對機械制造專業(yè)課程的了解,對趣味性教學改革的情況進行展示。
關鍵詞:機械制造專業(yè);趣味性;教學改革
高職院校在優(yōu)化校內各個專業(yè)的教學方案時,也對最新的課程標準進行了參考,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來增強學生對校內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機械制造專業(yè)屬于對動手能力與理論研究能力要求均比較高的專業(yè),雖然其工作前景比較好,但是受到高難度學科的影響,該專業(yè)的學生并不能對基礎性的機械制造技術進行掌握,因此該專業(yè)的教師參考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設起趣味教學的教學模式,本文對這種全新的課程改革方法進行研究。
1 機械制造專業(yè)存在的教學問題
為了使機械制造專業(yè)開展的課程改革工作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教師需要先通過校園調查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感受,找出使學生難以對課程學習保持興趣的原因,從現有調查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冷卻了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學習熱情。
首先一方面原因來自于社會,雖然在現代教育觀之后,職業(yè)教育主體的地位被提升,但是其社會認可度還比較差,不少人仍舊認為職業(yè)教育屬于非正規(guī)教育,一些身處于職業(yè)院校之中的學生也沒有做好自我認知工作,認為即使努力學習,但是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仍舊會受到高職院校這個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與學生溝通,使學生重新認識高職院校,針對社會性的問題,可以通過理智宣傳的方式,使社會大眾重新認識高職院校以及高職學生。
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校并沒有對機械制造的多種課程進行有效融合,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是相對比較雜亂的,學生難以自行將知識組建成系統(tǒng),教育方式極為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被調動。理論課程與實踐活動類型的課程的比例分配工作始終不到位,導致學生難以用機械制造的理論性知識去指導實際的機械制造實踐。
最后從學生自身來看,尋根對某一個學科缺少興趣度,主要是因為其基礎的機械理論知識并沒有被高職學生熟練掌握,一些學生收到了錯誤的學習方法的影響,自我限制能力也比較低,不能將更多的時間投放在學習之中,反而會消耗大量的時間趣開展娛樂活動。
2 趣味性教學模式分析
2.1 確定全新的學習內容
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是趣味性教學的基礎。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本身對學生的吸引力并不強,但是知識和技能的獲得需要有載體。因此,要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就要提高教學載體的趣味性。例如數控車床實訓教學,傳統(tǒng)的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教學方法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覆蓋和實踐技能的訓練,突出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一致性,而對教學載體的趣味性有所忽視,教學效果沒有預期的那么理想。為此,筆者將數控車床實訓的教學載體由機械零件更換成學生感興趣的工藝品,學生看到圖紙就有了想擁有它的興趣,就會有將它做出來的沖動。對于學生來說,這些親手制作的小小工藝品不但是自己學習成效的象征,有一定的紀念意義,而且還會激勵自己進一步的學習。當然,這些載體的選擇和設計,既要涵蓋必需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遵循了由易到難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學規(guī)律。
2.2 找出有趣的學習方法
教師可以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將原有的已經固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給該專業(yè)的學生提供更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比如在對基礎實踐課程"設計并制造自動小車"進行講授的時候,教師可以改變原來的示范教學法,在原來的課堂之中,教師會讓學生通過對教師的制造行為進行模仿,來熟練制作方法。而在應用了新型教育方法之后,教師可以擴大課堂的自由程度,讓學生自行選擇設計方法,教師僅僅需要給學生提供幫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組來制造具有不同的外形特點的自動小車,完成制作之后,再將每一組的自動小車展示出來,舉辦自動小車行使大賽,增加獎項數量來激勵學生。
教學方法的趣味性是關鍵。有了有趣味的教學內容之后,還要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讓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得以發(fā)揮。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大膽嘗試開放式教學,即:在保證教學時間安排不變的情況下,探索更加開放的教學組織方式,打破原來統(tǒng)一講授、統(tǒng)一安排在車間實訓的做法,讓學生有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實訓的進度,自行決定是在教室討論方案、在機房設計結構、在車間加工零件、還是在電工房進行機電聯調。整個學習過程學生是自由的、愉快的、輕松的。除此之外,我們還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發(fā)布平臺--微信公眾號,及時發(fā)布課程的一些信息、發(fā)出一些問卷、提出一些想法,供學生回答和討論。
2.3 完善課后的評價方法
評價方式的有效性是評價的保障。為了使分組教學能發(fā)揮團隊的智慧,采用了既合作、又競爭的考核模式,改革課程的考核體系。考核體系既注重對小組整體的考核,又兼顧對小組個體的評價,而且形式多樣、手段各異,使小組個體之間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競爭對手,相互促進、共同進步。例如,在"自動小車的設計與制作"項目中,對每個學生的考核包含兩部分:一是結果考核,二是過程考核。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將考核主動權交給學生,以民主的方式來確定每個學生的最終成績??傊跈C械制造類專業(yè)教學過程中,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再到評價方式,是一個充滿趣味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大增,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結束語
通過校內調查工作就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于機械制造課程缺失興趣的原因,教師根據幾方面原因,改進了原來使用的教學方案,提出了一些可以在機械制造專業(yè)課程中應用的教學方法。從課程改革工作的效果來看,學生對于實踐類型的機械制造課程的參與度提升,大部分學生對于課程也不再存在著較強的抵觸心理,將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學生不僅僅能夠掌握各種機械制造理論,同時也能自己動手制造一些簡單的設備,但是仍舊還有學生的制造水平不高。教師可以對這部分學生重點培養(yǎng),使學生的整體水平可以有效保持,機械制造專業(yè)的課程改革工作仍舊需要持續(xù)開展。
參考文獻
[1]孫梅.職業(yè)院校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 2015(32):205-205.
[2]劉文倩.高職機械類專業(yè)"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時代教育,2015(20):94-94.
[3]白清順,張慶春,潘旭東,周亮,于福利.機械制造方向的專業(yè)系列綜合實踐課程改革初探[J].提升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的實證研究,2016.
[4]張金錚.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性改革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