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鑫
摘要:窗洞是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窗洞不僅在建筑的實用價值上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傳統(tǒng)建筑整體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的重要因素。我國窗洞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在花紋和結構上也各有不同,可以體現(xiàn)出建筑主人的精神氣節(jié)和美好愿望,本文主要通過對窗洞的分析,研究其特殊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關鍵詞:傳統(tǒng)建筑;窗洞;藝術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7)12-0169-03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建筑藝術種類繁多,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建筑藝術風格都有其特色和差異,但傳統(tǒng)建筑的組群布局、空間、結構、建筑材料及裝飾藝術等方面卻有著共同的特點。窗洞是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實用層面還是審美層面,都具有極高的價值;而窗洞藝術的使用,在我國傳統(tǒng)的園林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一、窗洞的構造和建筑意義
窗洞是一種可以用來采光和通風的洞口,是房屋周圍的維護構件,不但能夠起到相應的實用作用,還能對建筑的裝飾產生影響。在窗洞的構造過程中,首先要對房屋和環(huán)境進行考察,通過協(xié)調建筑外觀和規(guī)模,來對窗洞進行大小、數(shù)量、規(guī)格、位置上的設計,既要保證窗洞的耐用、實用性,又要注重窗洞的美觀性。在我國傳統(tǒng)的建筑中,窗洞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通過窗洞與書畫藝術相結合,可以將窗洞的美感發(fā)揮到極致,達到窗中有詩有畫的藝術境界。游客通過窗洞,可以欣賞窗洞外的景色,體會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含義,使人的精神世界接受洗禮,得到極致的審美享受。
二、傳統(tǒng)建筑中窗洞的實際意義
窗洞包含了建筑的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既可以用來采光和通風,保證屋內的空氣和光源質量,又可以通過窗洞欣賞屋外的景觀。另外,在建筑被當做觀看的對象時,還可以實現(xiàn)窗洞的裝飾作用,提升整個建筑的美觀程度。
(一)連通空間
窗洞雖然沒有門戶那種供人穿越的功能,但通過窗洞,可以更好地將屋里、屋外或兩個庭院之間連通在一起。通過在墻上開設窗洞,在園子中可以形成園中有園、景中有景的園林建構,在房屋中也可以將房屋與外界相連,通過窗洞將外面的景色框架起來,形成一種別樣的審美感受,提升人的居住心理舒適度。而兩個被相連的空間,雖然彼此都是靜止的,但通過人的活動,在經過窗洞進行觀賞時,會產生一種流動景色的錯覺,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的審美感受,讓人在觀賞中產生強烈的快感。
(二)對建筑物進行裝飾
在傳統(tǒng)的建筑中,窗洞往往不是一個簡單的洞口,而是帶有花紋和圖案的藝術品,其本身在帶有藝術價值的同時,也對建筑物產生了不俗的裝飾作用。例如在我國傳統(tǒng)的園林建筑中,亭、臺、閣、樓、軒中都對窗洞有精美的設計,為園林帶來了極強的裝飾效果。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窗洞的設計造型多變,無論是紋理還是圖案,其樣式和含義都有所不同,通過窗洞藝術的設計,不但可以體現(xiàn)房屋主人的審美情趣,還可以使本來單調的墻變得更有看點,提升了整個建筑的審美價值。另一方面,窗洞不但能夠滿足建筑的審美價值,還能夠通過事先的選景,讓人們在屋內對外看時,能將景色框在窗洞之中,形成一種書畫般的審美體驗,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提升人們的居住舒適度。
(三)形成書畫的審美體驗
在傳統(tǒng)建筑中,窗洞前經常會有如翠竹、雅石等可供觀賞的景物出現(xiàn),通過窗洞,可以將窗前的景物與遠景相結合,形成一個具有層次感和遠近距離感的畫面,給人以強烈的審美快感。運用這種簡單的方式,可以起到非常深刻的效果,既能表現(xiàn)出我國傳統(tǒng)審美清幽雅致的特點,又體現(xiàn)出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傳統(tǒng)建筑窗洞圖案的含義和構圖方式
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窗洞圖案取材廣泛,鮮活多變,不但有花鳥魚蟲,還有文字圖形,通常帶有特定的含義,能夠體現(xiàn)出建筑主人的精神文明和氣節(jié)品質。例如在植物和花卉中,主要以梅蘭竹菊和松柏牡丹為主,但還有其他許多種類的植物花卉,如葵花、海棠、葫蘆、石榴等,通常帶有特殊含義,表現(xiàn)闔家吉祥的意愿或清高的精神品質。如著名的蘇州園林“拙政園”中,就有海棠花的圖案,并且在庭院中也廣泛種植了海棠花,借助海棠來體現(xiàn)出拙政園主人的才華和風雅。而常用的梅蘭竹菊中,梅花一身傲骨,多用來表達高潔堅貞的志向;蘭花空谷幽放,孤芳自賞,有清高之意;竹子中空有節(jié),所謂“虛心為竹,清節(jié)而秋”,大多表示謙謙君子;菊花特立獨行,不趨炎勢,大多用來表達主人不與人同流合污的隱士形象。而蓮花意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一種象征主人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的標志。
除了動植物的運用外,窗洞圖案還有許多是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物件,如筆墨紙硯、聚寶盆等,筆墨紙硯可以體現(xiàn)主人的文人身份,和對文學的熱愛,象征著文人的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有些地方將筆、墨、紙、硯四種物件分別用于臨近的四扇窗洞上,既體現(xiàn)了窗洞設計的精良、構思的巧妙,又可以體現(xiàn)出文人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品質。
窗洞圖案中還有部分抽象圖案和圖形文字的運用,如環(huán)紋、冰裂紋、田字紋、喜字紋、圓形、正方形等,抽象的圖案如冰裂紋可以體現(xiàn)房屋主人冰清玉潔的精神追求,和對春天的向往,冰裂紋時常與梅花紋共同使用,以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繡球紋,也就是一種繡球花型的紋理,是一種民間利用綢緞做成繡球,以代表吉祥的紋理。而環(huán)紋則是指好運連連的祈愿追求。方勝文中,“勝”字代表了一種符咒的名字,古人經常通過配到相關的首飾等,達到辟邪、保平安的目的,運用在窗洞紋路上也具有相同的含義。還有一種有佛門意味的紋路,名叫盤長紋,盤長是佛家的八祥之一,被廣泛的運用在傳統(tǒng)建筑中來,并且形式多樣,經常能與其他紋路組合運用。例如梅花盤長紋、方勝盤長紋等,象征著佛家的八寶。
字體紋大多為祈愿吉祥和辟邪之意,許多時候人們都將某種帶有神秘力量的文字運用在窗洞之中,用來驅魔辟邪,保障安康。字體紋種類眾多,如福字紋、喜字紋、壽字紋都是較常用的類型,除此之外還有田字紋、萬字紋、井字紋等。而圖形紋,由于構圖簡單,容易建造,合理的使用可以提升窗洞和建筑的美觀度,多半不具有深層的含義。endprint
四、傳統(tǒng)建筑中窗洞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我國傳統(tǒng)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講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這一點上在傳統(tǒng)的詩詞歌賦中有明確的體現(xiàn)。在傳統(tǒng)建筑當中,對于情與景的結合也有獨樹一幟的運用方法。我國的傳統(tǒng)建筑滲透了“景有盡而意無窮”的核心思想,通過對景物和建筑的掌握,在運用窗洞等形式進行直觀的體現(xiàn)和表達,可以將自然景觀進行加工,使其與情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的獨特境界,給人以別致的審美享受??梢哉f,我國的傳統(tǒng)建筑施工之前,已經將詩畫的元素融入其中,追求景中有詩有畫,啟發(fā)人對于詩畫的感受能力和人的聯(lián)想能力。而在這個過程中,窗洞所體現(xiàn)出的作用是無比巨大的。
(一)通過窗洞實現(xiàn)對景
窗洞的對景也就是指通過窗洞向外看某一個方向,可以將外面的景物仿佛畫一般呈現(xiàn)在窗洞之中。由于在觀賞過程中,觀賞者與景物之間隔著一層窗洞,會讓人產生含蓄的審美感受,使審美享受更加深遠,給人以不同的享受快感。而這種手法一旦運用巧妙,不但在單方面上可以實現(xiàn)對景,在兩個方面上都可以互為對景。在這一點上運用突出的,是在著名園林“拙政園”中,枇杷園的內院通過園洞門,向雪香云蔚亭看去,可以看到雪香云蔚亭在樹林之中成了一種景色,而從另一方看回來,則又能將整個枇杷園映入眼簾。二景互相對視,不分主次,其中的景色時隱時現(xiàn),較為含蓄。不會因為兩景相對,而產生一種“硬對景”的不自然感。
(二)窗洞可以起到框景的作用
框景是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重要的構景方法之一,也是體現(xiàn)窗洞藝術價值的重要層面。如《園林》中所說的:“峭壁山者,靠壁理也。借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也。理者相石皴紋,仿古人筆意,植黃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圓窗,宛然鏡游也”。李漁也曾經就框景一說談論過看法,他認為室內設“尺幅窗”或“無心窗”以收室外佳景,也是框景的應用。我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筑的門、窗、洞、或者喬木樹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遠處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觀包含其中,這便是框景。在窗洞框景的運用上,由于窗洞是具有邊框的,透過窗洞看景物的時候,會對景物起到一個框架的效果,使人們的實現(xiàn)集中在框架之中的景物,提高景物的渲染能力,并將墻面與景物形成對比,給人以強烈的審美快感。
(三)窗洞可以融合內外的景色
借景是我國古代建筑中常用的構景手段之一,是一種在人們在視力所及的范圍內,將美好的景色通過特殊的建筑手法移植到園林視線中的手法,具有將無限的景物收歸到有限的空間之內的妙用。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對于借景的使用大致可以分為七個方面:第一近借。在屋中通過窗洞欣賞屋外近處的景物,這種方式借景的距離較近,但要求較低,所運用的范圍也較廣。第二,遠借。通過窗洞向外看,可以看遠處的景物,例如窗洞外的樹林竹林、池塘水面和遠處的島嶼。①鄰借。通過特殊的建筑手法對相鄰地方的景物進行借景處理。②互借。通過窗洞,里外雙方彼此借取對方的景物。③仰借。通過窗洞對園外的峰巒、峭壁或高塔和天空等進行仰視,其借景范圍更加廣大。④俯借。在一些比較高的建筑當中,可以通過俯視的方法,通過窗洞俯瞰外面的景物。
(四)通過窗洞進行空間滲透
我國傳統(tǒng)的審美更加注重意境和思想層面,意境的幽雅深邃是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的主要追求。通過空間的滲透,表達建筑中的層次變化,對于建筑整體的深遠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對于一個目標的觀看,直接的觀看和透過一重層次進行觀看,其審美感受和距離感是不同的。通過多重層次的觀看,雖然本身與目標之間的距離沒有改變,但給人的感覺卻要遠得多。通過對窗洞的使用,可以進行空間的分割,讓人更好的感受到空間發(fā)生的變化,產生一種立體的層次感。通過窗洞,可以讓內外的空間產生一種連通感,使兩個本來分割開的空間有了一定的溝通,可以使空間進行滲透,從而提升整體的層次感和深遠感。
傳統(tǒng)建筑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也是祖先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傳統(tǒng)建筑對后世人的文化教育和審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窗洞作為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是在實際運用意義上,還是在藝術構成意義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窗洞的使用,既可以進行相應的通風和采光,又可以對建筑物進行裝飾,提升建筑物的美觀程度。在建筑的使用者方面,通過窗洞,可以讓使用者在生活中,通過對景、框景等方法,得到審美的享受,提升窗洞實用意義的同時,也為窗洞帶來了相應的藝術提升,為我國傳統(tǒng)建筑的藝術性提升帶來了推動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