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溧陽市外國語學校 童麗云
創(chuàng)建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是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上課的有效性相對較低,一方面,教師很難顧及全班同學,因此多少會有一些同學不能很好地參與到學習之中;另一方面,學生很難40分鐘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之中,學習效果不良。鑒于此,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fā)。
小組合作教學是最近十分火熱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主要是通過開展主題活動的方式讓學生融入到其中,通過共同完成教學活動的方式提升學生參與語文教學活動的目標。在開展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應嘗試設(shè)計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首先對教學活動產(chǎn)生興趣,吸引所有的同學融入到活動之中,這樣才能保證活動的有效開展,也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應用能力。
比如,在講授課文《蝸牛的獎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時,教師給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教學活動——蝸牛杯躲避賽。具體的活動內(nèi)容是這樣的:“全班同學分為4個小組,每組同學人數(shù)相同;每個小組一個道具,教師擊鼓傳花,通過這種方式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同學上臺參加課文知識競答;第四名將獲得一個蝸牛杯,持有蝸牛杯的同學要扣在頭上重新參加下一輪活動,直到獲勝為止?!边@個游戲本身很有趣,同學們參與的欲望很強,通過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參與動力很強,教學效果也取得很大的提升。
在進行語文講授過程中,傳統(tǒng)的講解方式往往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大家一起解答問題。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有效,但缺乏趣味性和引導性。為此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嘗試在講授過程中設(shè)計一些更加有趣的問題,當學生對這一問題產(chǎn)生興趣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反復思考這一問題的答案,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解題欲望,保證實現(xiàn)全員思考。
比如,在講授課文《小鷹學飛》(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時,教師在課前準備時想在“小鷹反復學飛,媽媽反復鼓勵它”這一部分設(shè)計一些問題。首先教師先按照傳統(tǒng)的提問方式設(shè)計問題:“課文中小鷹一共取得幾次飛行突破?每一次媽媽都是怎么說的,為什么這樣說?從中你懂得什么道理?”這一問題很好地將課文內(nèi)容概況在其中,且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然而就問題本身而言,缺乏趣味性和引導性,為此教師對其進行再設(shè)計,最后將問題修改為:“小鷹學飛讓我想起了孫悟空學藝,大家誰能給我們講講這個故事?”這個問題看似與課文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但由于學生對孫悟空的熟悉程度遠遠高于小鷹,因此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和回答會遠遠高于第一個問題。的確,在實踐課堂中,學生們拿到這個問題后紛紛思考并給出對應的答案:“孫悟空學藝的時候,第一次翻筋斗云時非常高興,但他的師傅告訴他還差得遠,隨后他開始學習各種騰云駕霧的本領(lǐng),最后終于掌握了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的技能?!碑攲W生講出來這個故事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將第一次設(shè)計的問題融入到其中,由于學生已經(jīng)對問題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再次提問學生也不會感到有任何的厭煩心里。
所謂過程評價,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具備一邊學習、一邊記錄、一邊反思的好習慣。通過對所學知識及時思考和反思,梳理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想法和認識,其整個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很好的經(jīng)驗記錄。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過程反思同樣需要與趣味相結(jié)合,教師可以通過設(shè)計一些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生記錄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各種事情,并引導學生展開全員反思。
比如,在講授《花木蘭》(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時,教師先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大家看下課文的題目,猜一猜花木蘭是什么,是一朵花?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動物?”面對這個問題,大家紛紛展開談論,有的同學說是人,也有的說是花。隨后教師說道:“不管答案是什么,大家先把答案記錄下來?!彪S后讓學生自由地開展小組活動,學習課文的前兩段內(nèi)容。當學生結(jié)束后,教師引導道:“大家學完這兩段后知道花木蘭是什么了嗎?”學生:“人。”教師:“非常好,為什么開始時大家卻答案不一樣呢?”教師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反思對“花木蘭”缺乏認識的原因。通過反復講授與引導,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以后應該增加閱讀量和知識儲備。隨后教師又提出問題:“那么文章主要講了花木蘭的什么事跡呢?”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們進行閱讀和思考。通過這種反復提問、反復引導的方式,學生逐漸實現(xiàn)了過程評價的目標。
總之,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運用能力,應找到一套屬于全班同學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首先教學課堂應富有趣味性,所有小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課堂是充滿愉快氣氛的課堂;其次應具有引導性,讓學生在不斷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應具有評價性,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思考,從而真正實現(xiàn)自身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菁.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J】.考試周刊,2017(A5)
【2】周愛香.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考試周刊,2017(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