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銘澤
全國規(guī)模的體育類比賽在不斷涌現(xiàn)在校園里。學生們在眾多體育項目中各顯其能,展現(xiàn)著自己更具魅力一面。以體育社會學例,學校體育學為理論依據(jù);以長春市大學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分析長春地區(qū)大學生游泳普及率低下的原因。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改變游泳項目在東北地區(qū)大學校園里的普及,同時本文提出游泳是一項特殊的運動項目技能,在增強體質(zhì)的同時更可以增添一項自我救助的技能。
高等院校是是全方面提升學生素質(zhì)的教育場所。擺脫高中時期單一的生活方式,高等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塑造健康的身體和心理。
體育課程教育在校園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們可通過體育課程來實現(xiàn)生活和運動相結合[1]。開展校園體育賽事,可使學生們在枯燥的學習氛圍中充分的展示自己。
游泳課程重要性就是游泳運動的特殊作用,首先是技術分析:
1.游泳項目是唯一一項在水中平臥姿勢的運動項目,在克服水的阻力時肢體的血液容易回流心臟,游泳還能提高人體攝氧能力。
2.游泳運動是人類在長期生產(chǎn)勞動和生活中形成的。經(jīng)常進行游泳鍛煉,可增大呼吸肌力量,增大肺的容量,提高呼吸系統(tǒng)的機能。
其次是作用分析:
3.克服水的阻力,利用水的浮力,在水的特殊環(huán)境中進行的一項有鍛煉價值,娛樂的水中項目游泳運動是一項體育競技運動項目。
4.可以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從青少年,兒童中開展和普及游泳運動,更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一項非常有益,群眾性最為廣泛,深受人們喜愛的一個運動鍛煉項目。
經(jīng)過在網(wǎng)絡上調(diào)查以及實地走訪,參觀了長春市的眾多高校: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長春理工大學等20所高校。發(fā)現(xiàn)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在眾多高校中游泳課程參加的人數(shù)很少,甚至已經(jīng)有幾所高校在考慮取消游泳體育課程。
我們走訪了幾所長春市最具代表性的大學校園,我們采用了訪問體育部領導和隨機采訪同學們的方式。得到的答案總結如下:
1.最受學生歡迎的是籃球和足球項目。所以學校把近幾年的體育財政投向了翻新籃球場地和足球場地。在長春市眾多高校中配備游泳館更是很少。
2.采訪同學們反饋出,大部分學生來自北方,從小很少涉及游泳項目,長大了以后更是畏懼游泳,加上設施的簡陋以及不完善,大家對游泳項目的興趣并不濃厚。
所以游泳普及率低下的原因不在于游泳項目本身有多難,而是在于人們從一開始對水的恐懼所造成的,加上設施的不完善。
如何科學有效的學習游泳技能和提高游泳教學質(zhì)量成為了體育教師不斷鉆研的課題,游泳項目的特殊性在于,人體在水中游泳沒有固定支撐點。由于人類的生物屬性在不同于空氣質(zhì)量的水下均會受影響。在陌生的水下環(huán)境中,初學者對于克服浮力、阻力和壓力的適應都很難,支配不了所學的技術動作,耳朵、眼睛容易進水和口鼻嗆水等,所以在前期的教學過程中就會受到很深的打擊。
其實對學習游泳本身來說最重要原因還是克服不了心理上的畏懼。學習游泳首先都是從陸地上的動作開始,動作要領掌握后在下水后有的教練員會用一根救生棒引導學員,告訴學員把技術動作做好,或者對初學者采取岸邊訓練方法,讓初學者在心理上自己有安全感;再者讓初學者佩戴輔助用品;有時候教練員在掌握了學員的情況之后會采取一種激進的方法促使學員不畏懼水,強迫他做出技術動作突破自己提升技能。
1.內(nèi)在因素:學習游泳項目的根本原因在于克服不了心理上的阻礙。在大學中上游泳課是為了獲得學分而不是為了學習這項技能。身體素質(zhì)整體呈下坡趨勢,所以即使對游泳熱愛,實踐性也太低,導致游泳項目沒有得到更好的發(fā)展[2]。
2.外在因素:設施的缺陷,不完善。小學,初中,高中幾乎不配備游泳館以及學習游泳的課程。等到進入大學以后隨著學業(yè)的繁重和興趣的減退就不會去學習游泳了。
作為體育人我們?nèi)ヌ骄糠治鰧W生產(chǎn)生恐懼的原因,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使學生們克服擺脫心理障礙。在對學生們上課時使用一些輔助工具,使他們放下心理負擔去學習動作要領。
游泳項目同屬于體育類里的一種運動技能,建議更早開展游泳項目的基礎知識教學,增添游泳館建設,使學生能提早認識游泳項目。
開展游泳項目教學是高等教育院校響應國家號召的體現(xiàn),也是使學生們在鉆研學術的同時去學習一項求生技能。在教學中,教師要盡最大能力去掌握學生心理、生理的變化和動態(tài)才能更好的去實現(xiàn)游泳教學。做好保護措施,和游泳館的基礎建設。使學生能在陸地上就放松心態(tài),克服恐懼,學會游泳,享受游泳??朔睦砦窇值耐瑫r,也戰(zhàn)勝了人類的生物屬性。
[1]易述鮮.新時期背景下改革創(chuàng)新高校游泳課教學方法和模式[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38).
[2]黃軍.現(xiàn)代高校游泳教學的困境與開展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