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樓平
教育,就是由一些不完美的人帶領著一群更不完美的人逐漸趨于完美的活動過程。因此,并不完美的教師,需要不斷地完善自我。對于一所學校的發(fā)展而言,教師的發(fā)展是關鍵。學校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引導教師完善自我。要讓一所學校得到良好的發(fā)展,管理者應在清晰的理論架構的基礎上,將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以具體的項目建設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去。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其中以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
杭州七中是杭州最早由國人獨立創(chuàng)辦的一所現(xiàn)代學校。無論其最初的辦學宗旨“教唯誠意正心四字,學有經義治事兩齋”,還是其以“是國民中堅,是社會先導,責任重丘山,吾輩敢虧職守?正成德年齡,正達才時候,光陰爭頃刻,諸生毋自蹉跎”作為對師生的勉勵,或是以實用性為特征的課程理念,即便在115年后的今天看來,仍是契合時代精神的,是學校文化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繼承和發(fā)揚。在精神文化建設引領之下,輔以特色化的校園環(huán)境硬件建設、系列管理制度建設,形成良性有序的校園文化氛圍。而這一氛圍恰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
一所學校的師資隊伍是具有層次性特征的。做好學術顧問、骨干教師、新秀教師這“三支隊伍”的建設,有針對性地促進教師隊伍的成長,意義重大。“三支隊伍”評聘有具體條件,主要分為榮譽稱號、教研成果、專業(yè)水平、工作業(yè)績、組織能力五個方面,三個層次隊伍的評聘條件呈層級區(qū)分?!叭ш犖椤庇懈髯缘臋嗬c義務,包括聽課學習與指導、教學反思與調整、業(yè)務學習與競賽、課題學術與論文、考核與經費支付等,三個層次隊伍的權利義務呈層級區(qū)分。杭州七中“三支隊伍”建設至今12年,每3年評聘一次,4次共有120余人次入選。通過“三支隊伍”建設活動,培養(yǎng)了一大批教師。正高級教師1人,省春蠶獎教師2人,獲國家級示范課二等獎1人,省級示范課一等獎1人,省、市級名師12人,市優(yōu)秀教師5人,市人民滿意教師2人,市級教壇新秀9人,市系統(tǒng)級教壇新秀36人,市學科大組成員11人,市級以上各類教師教學技能比賽活動獲獎450余人次。
教育科研工作能夠引領學校發(fā)展,尤其對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大推動作用。教育新常態(tài)下,學校必須通過提升科研水平,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整體優(yōu)化,改變過去靠拼時間、拼體力,增加師生負擔的無奈現(xiàn)狀,堅定不移地走“科研興教,科研興?!钡目沙掷m(xù)發(fā)展道路。最近五年,杭州七中有國家級課題“普通高中美術特色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實證研究”等2個,有省級課題“校本選修課程質量體系構建”等7個,有市級重大課題“‘藝文兼修’課程體系構建研究”1個,有市級規(guī)劃課題“特色教育學校課程多樣化的實踐與探索”等9個,有市級教師小課題“走班制背景下班級集體建設研究”等20余個。為了擴大受眾面,學校在正常地開展立項課題研究工作之外,還將部分課題改造成校本培訓項目,使教育科研工作覆蓋全體教師,以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2013年校本培訓項目“數(shù)字化校園培訓方案”,改造自省級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究”;2014年校本培訓項目“校本選修課程質量體系構建”,為配合開展省級課題“校本選修課程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研究”而安排;2015年校本培訓項目“走班教學管理研究方案”,改造自市級課題“走班制背景下班級集體建設研究”;2016年校本培訓項目“新高考背景下選考、學考班級教學組織研究”,以及2017年校本培訓項目“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教學組織與實施策略研究”,則為配合市級重大課題“‘藝文兼修’課程體系構建研究”而開設。以教育科研推進學校特色化發(fā)展,并將其拓展到面向全體的校本培訓項目,切實提升了教師的科研水平,推進了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不能孤立,要置于學校的工作體系中,才能收到成效。學校要在建設物質文化、弘揚精神文化、彰顯制度文化、開發(fā)課程文化等方面凸顯辦學特色,扎實推進,具體落實,進一步完善與健全內涵建設。杭州七中秉承傳統(tǒng),求真務實,在課程改革的長期探索中確定以“藝文兼修”為辦學特色并付諸實踐。教師要在這項豐富辦學特色內涵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邊行動,邊學習,邊提升。
內涵一:融合的教學,提升學生藝術與文化素養(yǎng)。杭州七中在國內最早概括出“藝文兼修”的學校辦學特色。早在2006年,為制定2007~2011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學校提出“采取融合的教學方式,讓文化班相對濃厚的學習氣氛和良好的學習成績與美術班活躍靈動的藝術氛圍互動起來,交流促進”,這是“藝文兼修”辦學特色的初始意義。
內涵二:普通文化班、美術特色班特色課程交互設置。杭州七中在美術特色班開設文化類拓展課程,在普通文化班開設藝術類修養(yǎng)課程,在課程設置中努力形成靈動的藝術與厚重的文化相得益彰的態(tài)勢,致力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使之與同齡人相比多一份鑒賞、創(chuàng)作能力。這是“藝文兼修”辦學特色在課程改革方面引發(fā)的深入思考。杭州七中現(xiàn)有12項省市級精品課程(省級4項、市級8項)中,體現(xiàn)學校“藝文兼修”辦學特色的有8項。近期出版的校本選修課程教材4本(《中外畫論選讀》《當數(shù)學遇上藝術》《中國文化思想史略》《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入門》)全部為“藝文兼修”特色選修教材。
內涵三:探索藝文兼修師生共修模式。在全面提升學生藝文水平的同時,促進不同類型教師藝術創(chuàng)作、鑒賞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做好這一探索,可以使藝術專業(yè)教師水平精益求精,也使非藝術專業(yè)教師具有良好的藝術鑒賞水平,提升了精神生活質量。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擁有了更高的幸福感,自覺地在本學科的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這是基于“藝文兼修”辦學特色的課程改革的延伸探索。杭州七中著力探討建立教師內在激勵機制,試圖從教師本身的進步需求出發(fā),由內而外地實施教師專業(yè)成長培訓計劃。學校由美術教研組組織落實,先后安排了多位美術專業(yè)教師為全體教師做了有關書法、油畫、雕塑、水彩畫等的專題藝術講座,有計劃、有目的、系統(tǒng)性地讓全體教師包括文化學科教師受到藝術熏陶。同時,學校也重視提高美術專業(yè)教師的文化修養(yǎng),如專為美術教研組全體教師開設的文學專題講座——“《文心雕龍》的美學思想”,對《文心雕龍》所體現(xiàn)的先秦孔子美學思想和道家美學思想進行了簡要的闡述。此類講座提高了美術教師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啟發(fā)了他們藝術創(chuàng)作和教學的思路。
教師是學校的根本。要推進學校的發(fā)展,就必須做好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在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中,管理者要有清晰的認知,要著眼于學校的文化建設,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促進一線教師的整體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