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華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官田學校,廣東 深圳 518108)
音樂作為小學課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重點課程之一,而且還是豐富小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渠道之一。但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及部分客觀條件的影響,部分地區(qū)普遍對于音樂教學的重視度不高,使得小學音樂教學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尤其在一些偏遠山區(qū)的學校,小學當中的音樂課程形同虛設,從而阻礙了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了進一步發(fā)揮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的積極培育作用,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高效課堂的構建,筆者在此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與所見所聞,提出幾點小學音樂高效課堂構建的策略。
音樂教師與語文、數(shù)學等課程教師相比有較大差別,教師自身魅力和教學風格對教學質量影響非常大,很多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與教師有很大關系。一些小學音樂教師自身便具有較高音樂素養(yǎng),從內而外散發(fā)出一種音樂魅力,能夠在無形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讓孩子們在無形中愛上音樂課,喜歡學習音樂。但目前很多學校由于對音樂教學的不重視,所選聘的音樂教師綜合素質不高,教師自身魅力不足,難以吸引學生學習,這是造成課堂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對小學生來說,興趣是影響他們學習效率的關鍵因素,學生學習興趣高,那么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會上升[1]。現(xiàn)階段很多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上都沒有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在教學方法上依舊死板、陳舊,采取簡單說教式的教學方式,一臺電腦,一架鋼琴,幾句簡單介紹,幾遍哼哼唱唱,一堂課就結束了。這種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對音樂課堂產生興趣,學生不能完全融入課堂學習中,因而課堂學習效率低下。
很多小學音樂教師都錯誤認為音樂教學僅僅只是一門課程教學,而忽略了該門課程的素質教育作用,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音樂知識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或是在歌曲教唱上只需要學生會唱,卻沒有注重歌曲背后的情感教育,未充分發(fā)揮出音樂本有的情感培養(yǎng)作用。
當前很多小學音樂教學內容較為淺顯,常常只是單純教會學生學習幾首歌,認識幾個基本音符等,教師在歌曲教學上往往都是僅從音準上進行教學,只要學生能夠會唱、唱準,課程就算是完成了,而沒有深入開展各種必要的音樂知識教學,導致很多學生都只是會哼哼唱唱,而基礎的音樂知識卻比較缺失。
小學音樂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從內心深處重視自身所教的學科,增強對音樂教育的關注,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不僅在知識上需要專業(yè)的學習和培訓,在個人素質上也應當嚴格要求自己。音樂教師只有擺脫高高在上的地位,和學生融為一體,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愛上音樂課堂,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魅力的教師。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可以發(fā)現(xiàn),年級較低的學生喜歡聽一些動畫音樂,因此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上課前準備一首自己最喜歡也是最熟悉的歌曲,并鼓勵學生在全班進行演唱,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提升學生勇氣與自信的同時,還能夠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音色與樂感。另外,小學生不喜歡音樂課的大多數(shù)原因在于不喜歡音樂老師,因此音樂教師要增強自身魅力,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提升他們對于音樂教學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小學音樂教師還要注意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在教學及生活過程中多給予學生關心和愛護,了解學生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給予適當幫助。
新課改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2]。教師可對自身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充分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如在教學《蝸牛與黃鸝鳥》時,我曾經看到一位教師在學習歌曲后特別安排了學生進行蝸牛、葡萄樹與黃鵬鳥的情景表演,讓學生分角色扮演蝸牛、葡萄樹與黃鵬鳥,隨著歌曲的演唱,學生繪聲繪色表演歌曲情景,玩得不亦樂乎……表演完后師生適時進行評價,肯定優(yōu)點并提出建議,為今后的教學起到積累經驗的作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將這首歌表達的場景充分展現(xiàn)出來,通過良好視覺傳遞,讓孩子們有更高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學生學習這首歌曲的興趣、熱情和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因此,音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準確抓住學生學習音樂的特點,并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和辦法,來迎合學生學習音樂的心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音樂并非只是單純的音樂知識教育,還要注重學生音樂情感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不僅要深入挖掘課本教學內容,還應適當拓展課外音樂知識,只要是學生喜歡的音樂都可以拿來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而不必局限于教材中。比如零八年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以及《北京歡迎你》,這些流行類的歌曲聽過一遍就很難忘記,流行歌曲當中的節(jié)奏都較為簡單,歌詞也通俗易懂,再加之符合大眾口味,這也是一種優(yōu)秀的音樂元素,有一定的學習價值。現(xiàn)階段,小學音樂教材當中很多都是歌頌祖國的名歌名曲,這些音樂是藝術家用生命譜寫而出的,之所以能夠流傳深遠,是經過了時間的洗禮,屬于真正的藝術,借助這些教材音樂可以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通過這些歌曲中的強大凝聚力,增強學生愛國情懷,使得學生能夠對我國音樂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傳統(tǒng)小學音樂學科教學模式就是教師通過錄音機等簡易設備進行歌曲播放,并在播放過程中偶爾進行知識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于音樂課的理解就是聽聽歌曲,講講知識而已。因此學生對于樂曲的情感表達以及樂曲的欣賞、樂器種類的了解以及樂器的運用等方面缺乏專業(yè)的培訓,但是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進行音樂教學產生的效果就不一樣,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與視覺能力,而且對于老師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也更加方便、形象、具體,加強了學生對于音樂學科內容的理解與感受[3]。通過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親眼看到大型音樂會中樂隊的規(guī)模、指揮官的風格與動作手勢,樂器的種類以及演員的面部表情與情感表達,還能夠讓學生通過立體、生動、形象的畫面與音質交相輝映,化繁為簡,凈化學生的心靈,調動學生對于音樂的渴望,讓學生能在每一節(jié)音樂課中學到知識,豐富內心情感,深入樂曲的靈魂深處去窺探里面的奧秘,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賞析,不斷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掌握基礎知識。
總之,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并非一朝一夕,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雖有點好轉,但仍需不斷的探索與改進,抓好音樂教育這一突破口將會給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帶來重要價值。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今后的教學當中要完善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走進音樂世界,體會到音樂的魅力,讓藝術之花能真正滋養(yǎng)孩子的心田?!?/p>
[參考文獻]
[1]王坤.淺析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少年,2017,18:210-211.
[2]徐紅.淺析小學音樂高效教學策略方法[J].好家長,2016,20:102.
[3]黃勛.淺談如何構建小學音樂高效課堂[J].新課程,2016,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