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劉毅瑋 張云晶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王博陽
“影子教師”培訓又稱“跟崗培訓”或“貼身培訓”,它是國培計劃中“置換脫產(chǎn)”研修項目的一種具體培訓方式。“影子教師”培訓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安排參訓教師到優(yōu)質中小學和幼兒園充當優(yōu)秀教師的“影子”,在真實的教育場景中與“帶教導師”如影隨形般地交流學習。因此,當與“帶教導師”(專家教師,一般是專業(yè)能力素養(yǎng)高于參訓教師的骨干教師、特級教師等)對應稱謂時,參訓教師又被稱作“影子教師”。
因此,與其他教師培訓方式“一對多”(即一名培訓教師同時對多名參訓教師開展指導)相比較,“影子教師”培訓實現(xiàn)了教師培訓中的“一對一”,即根據(jù)“影子教師”個人的實際情況和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開展個性化培訓。然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影子教師”培訓也存在著培訓內容表層化、培訓方式形式化、培訓過程過場化等問題。因此,必須探索建立“影子教師”與“帶教導師”發(fā)展共同體,才能使“影子教師”培訓繼續(xù)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也才能滿足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對教師素質和能力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所謂“共贏”理念是指在“影子教師”培訓中,“帶教導師”和“影子教師”客觀上都能得到發(fā)展。一方面,“影子教師”在培訓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帶教導師”的教學技能、技巧,洞察了他們教學行為所蘊含的理念和原則,幫助自己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同時,“帶教導師”的高尚師德與教育智慧,也有助于“影子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與堅定的職業(yè)信念;另外,許多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帶教導師”也許知道如何達到或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但沒有注意到或不能夠給予自己的行動所依據(jù)的規(guī)則、原理一個清晰的解釋和說明,“影子教師”培訓中的“帶教導師”在帶教過程中會有意識地總結、審視、反思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有助于“帶教導師”本身的理性實踐,把他們在特定領域的緘默知識變成明確而理性的普遍知識,進而促進他們不斷追求教學的卓越。
一方面,“置換脫產(chǎn)”研修項目辦公室可以委派培訓專家團隊深入到農(nóng)村中小學去,通過多種途徑,例如問卷、訪談等形式,了解學生、教師、學校對于培訓的需求,包括培訓的模塊劃分、培訓的預設效果、培訓的組織形式等;另一方面,建立教師培訓網(wǎng)絡論壇,不管是教師、學生,或者是家長,都可以發(fā)表自己對于教師培訓的看法及意見,反饋自己對于培訓的需求,便于項目組織部門掌握參訓教師的真正需求,在此基礎上,制定合理的培訓需求政策。其次,對于各市縣的教師培訓,教育局及各地的教研員深入各學校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訪談、觀課等形式,了解其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加以改進的方面,再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真正需要什么樣的教師,進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師培訓方案。
嚴把“帶教導師”的質量關,適當提高“草根專家”的比例。根據(jù)教育部“國培計劃”的要求,現(xiàn)有的“影子教師”培訓一般是安排農(nóng)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到城區(qū)優(yōu)質學校跟崗學習,由于城鄉(xiāng)文化、教育環(huán)境、學生發(fā)展水平的差距,往往會出現(xiàn)培訓內容“城市化”“前沿化”,與農(nóng)村現(xiàn)實情況相脫節(jié)。例如,城市中小學開展的慕課、翻轉課堂教學,幼兒園的高瞻課程理論、課題研究……這些先進的教學理論、方法未必適合農(nóng)村教育實際。因此,“帶教導師”不僅有城區(qū)教師,還應該有符合當?shù)亟逃厣膶<摇安莞鶎<摇?。由于這些“草根專家”與“影子教師”都堅守著一線的教育教學工作,他們也就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如此,既有利于“草根專家”了解一線教師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和困難,也便于“影子教師”對這些專家產(chǎn)生親近感,消除心理隔膜,提高培訓效率。
建立“影子教師”信息管理平臺。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組織必要的人力與物力建設一個包含所有在編教師的信息管理平臺。主要將其分為校長培訓信息、骨干教師培訓信息、一般中小學教師培訓信息等不同類別的教師信息資源庫。這個平臺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教師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工作單位、教齡等;第二,記錄該教師參加的所有層次的在職培訓時間及其內容。借助信息管理平臺管理部門可有效監(jiān)控和選拔符合培訓條件的學員參與到“影子教師”培訓計劃。
打破教師終身制度,實行定期注冊制度。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和人事部門可以嘗試將注冊認證周期定為3年,通過教師在這一階段參加過哪些層次的專業(yè)培訓、是否取得相應的合格證書、培訓是否有助于他們的教育教學工作等,判定該教師是否要重新進行資格認證,倘若沒有達到相應要求,他將失去重新認證的機會。此外,可以實行學分制度。對于那些在規(guī)定時段不能完成培訓任務的教師,主管部門應該對其進行通報批評后者給予相應的處罰;而對于在培訓過程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教師,則要進行相應的獎勵,要么是物質上的,要么在評優(yōu)評先上有所側重。處罰也好,獎勵也罷,都只是一種手段而已,其目的在于調動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促使其自覺提升專業(yè)技能素養(yǎng),以便更好地適應教師這一神圣的職業(yè)。
培訓方式要靈活多樣。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在培訓過程中,一方面“影子教師”可以跟隨“帶教導師”參與到同學科或者年級組的交流、互動中。應該讓學員深入到實習學校中去,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學習,更能提高培訓的效果。二是遠程培訓體現(xiàn)人文關懷??梢越⑾鄳木W(wǎng)站,將教師培訓的內容放到上面,共同分享成果,當教師遇到教育教學問題時,可以登錄網(wǎng)絡,進行咨詢。遠程培訓資源不應只局限在授課的時間階段,應該可以隨時隨地供學員參考、分享、下載,以便他們能充分利用他們的假期時間進行學習。
對教師培訓機構的激勵機制。在教師培訓工作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各省的“置換脫產(chǎn)”研修項目辦公室可以通過公開競標等方式將部分培訓權限下放給各市縣的教育行政部門。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明確了自己的培訓模塊后,制定出詳細、科學的培訓方案,等到方案通過了專家論證審查后再上報主管部門。在最終的總結環(huán)節(jié),對于表現(xiàn)突出的教育行政部門,“置換脫產(chǎn)”研修項目辦公室可以給予相應的獎勵;對于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則取消其當年的評優(yōu)資格。
教師培訓機構對“影子教師”的激勵機制。對于“影子教師”在培訓過程中的參與度、貢獻度都應給予一定的評價,例如成立學習小組,對每個人的發(fā)言及參與情況進行記錄,促使每一位教師都積極參與進來;對于表現(xiàn)較為優(yōu)秀的教師,可以將其轉換成臨時“培訓師”,將自己的培訓收獲通過演講的形式,傳達給其他教師;培訓完成后,將教師的參與情況及時反饋給送培單位,組織評選優(yōu)秀學員。
學校對“影子教師”的激勵機制。當前“影子教師”培訓最主要的矛盾是工學矛盾。面對沉重的教學任務和繁雜的日常管理工作,導師往往沒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對“影子學員”的指導中,學員此時恰巧成為了分擔教師工作的人員,幫助導師處理繁雜的日常管理事務,而在教學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方面的提高收獲不大。因此,“影子教師”參訓期間,學??梢詮母叩葞煼对盒F刚堃恍嵙暽瑏頃簳r填補學校教師的空缺。另外,提高培訓證書的認可度。將“影子教師”培訓證書作為學校評優(yōu)、評職稱的硬件,對參訓教師給予生活等各方面的補助,如報銷科研經(jīng)費。最后,為“影子教師”建立培訓檔案袋,促使他們通過收集到的資料,如活動記錄、學習體會、研究資料等,來展示自己的成績,反映自己的努力程度和進步歷程,提高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系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城鄉(xiāng)教師均衡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以國培‘影子教師’培訓為平臺”(課題編號:HB12JY07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