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楊 陳秋紅
(沈陽大學,遼寧 沈陽 110044)
從總體來看,打工妹大多為從偏遠地區(qū)來到城市務工的年輕未婚女性,絕大多數(shù)處于18到45歲之間的年齡段,受教育程度大多為中小學。一般來說,打工妹走出農村外出務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家庭經濟問題:如為了幫助父母供養(yǎng)家里的兄弟姐妹,或者為兄弟娶妻賺彩禮錢,或者為了贍養(yǎng)家中父母,解決燃眉之急等等。其中還有部分婦女是因為農村父母落后的重男輕女觀念而被迫外出打工,賺錢養(yǎng)家,為家庭經濟效力。
近年來,隨著流入城市的打工妹人數(shù)地不斷增加,她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事件也頻頻曝光。打工妹是農村人,對于城市社會缺少了解。初入城市,在人際交往上也處于被動狀態(tài),難以適應城市的生活節(jié)奏;她們是女性,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會比男性缺少優(yōu)勢,面對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她們常常感覺心力交瘁;她們大多未受過高等教育,對權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缺少了解,另外性格上大都較為隱忍,缺乏反抗意識,面對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時常是敢怒不敢言。以上幾種因素的疊加,讓她們處于城市中的弱勢地位,也常使她們無端遭受不公正待遇,勞動權益更是經常受到非法侵犯,這些侵權狀況主要有:因沒有法律意識而受騙,簽訂了大量無效勞動合同,以及無償加班加點、無故被克扣薪酬、人身權利受侵犯等。
打工妹群體種種劣勢的存在導致了她們在受到侵犯侵權時沒有力量去維護其本應享有的權益,所以她們急需社工這一專業(yè)的助人群體的支持與幫助。
針對打工妹群體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主要涉及權益保障問題),社會工作作為一種專業(yè)性的工作,能夠運用專業(yè)科學、規(guī)范的方法手段,對打工妹群體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工作中產生的社會融入、勞動權益保障等方面的問題及困惑進行介入幫助,能夠運用專業(yè)的社工方法幫助她們融入社會,能夠通過鏈接資源來維護打工妹的合法權益。然而社工的最終目的是要幫助她們提升自身的社會能力,促進其發(fā)展,激發(fā)其潛能,使她們最后能夠脫離社工的幫助、正常地融入社會,能夠通過自身的力量去解決面臨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助人自助。
婦女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專業(yè)的重要領域,對弱勢婦女群體(如打工妹群體)的幫扶更是重中之重,是由專業(yè)的社工和社工機構,通過個案、小組、社區(qū)以及政策倡導等專業(yè)方法,為打工妹群體提供服務。
人生活在社會之中,與社會環(huán)境不斷地互動,所以人的內心世界與外部的生活環(huán)境休戚相關,人的思想行為也會受到外部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社會工作者要幫助案主的消除其不良情緒,提高她們對社會環(huán)境的認知和對自我認知的能力,逐步提高案主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與周圍環(huán)境更好地互動。
在本文當中,運用小組工作就是由社會工作者的帶領,通過組員間的相互支持,互動及分享,激發(fā)組員的能力和潛能,改變組員的態(tài)度、行為,提升他們的社會功能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解決其面臨的共性問題,即權益保障問題。
如可以針對權益受侵犯的打工妹開設增能小組。第一,按例進行自我介紹,再通過破冰游戲活躍氣氛、打破僵局,營造出輕松活躍的小組氛圍;第二,鼓勵組員表露心聲,講述自己的實際經歷和內心的真實想法,互相之間交流問題和感受,并在小組內討論如何解決問題,更能使小組成員間建立起友誼和信任,從而能夠在今后的小組活動乃至工作生活中互相幫助。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她們遇到的情況基本相同,所以會在心理產生共鳴,會產生更多的思路和想法。但要避免她們只是在互動交流中獲得心理平衡,傾訴苦水這樣的情況,因為這并不能夠解決實質上的問題;第三,可以通過普法教育等活動來向組員普及權益保障類的法律知識,增強其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第四要告訴組員,她們這一群體在城市當中的重要作用,樹立其自信,不再讓她們被一些“標簽”困擾而變得自卑,讓她們知道她們的權益是有保障的。
在本文中,運用社區(qū)社會工作方法介入打工妹權益保障問題就
是以打工妹群體及其所在社區(qū)為案主,通過發(fā)動和組織打工妹參與集體行動,確定其問題與需求,動員社區(qū)資源,爭取外力協(xié)助,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或預防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即權益保障問題,調整或改善社會關系,減少社會沖突,培養(yǎng)自助、互助及自決的精神,培養(yǎng)打工妹的民主參與意識能力等。社會工作者首先要在打工妹密集聚居的社區(qū)進行走訪調研,定位普遍存在的急需解決的卻無力解決的問題,然后溝通制定商討解決辦法。
令人堪憂的是,打工妹面臨權益被侵犯時顯得十分脆弱,她們較為普遍地缺乏法律法規(guī)等知識信息,缺少維權意識。雖然說最近幾年來,為了維護打工妹的合法權益黨、政府以及社會各界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其工作力度依然有待加強,畢竟我們發(fā)現(xiàn)打工妹群體的權益保障問題的解決并非易事,依然有侵犯其權益的現(xiàn)象存在。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倡導層面的建議:
第一,重視監(jiān)管各企業(yè)尤其是私企和用人單位對《勞動法》、《勞動者權益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關乎打工妹權益保護的相關制度法規(guī)的執(zhí)行情況;第二,有關部門應對當?shù)仄髽I(yè)的勞動安全保護狀況進行定期且全面嚴格的檢查,對那些勞動安全保護措施不完善的企業(yè),更要嚴肅責令其認真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并予以監(jiān)督;第三,對于一些擬定虛假合同、延長工時且不給加班費、拖欠克扣工資、不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的企業(yè),勞動執(zhí)法部門應對其進行嚴懲,并監(jiān)督其改正,切實維護打工妹群體的合法權益;第四,建立有利于打工妹進行維權的社會參與機制和渠道。如確立和完善女工和公會等組織在企業(yè)的真正獨立的地位,使之成為能夠有效維護和爭取打工妹的合法權益的組織。如女工和公會組織可以代表女職工與企業(yè)進行協(xié)商洽談,確保將打工妹的勞動權益和其他特殊權益保障納入集體合同的款項當中,從而使她們當遭遇不公正待遇時能夠有據(jù)可循,有利于其維護自己的權益。
總之,社工作為弱勢群體的幫扶者,通過運用專業(yè)、合理有效的方法為打工妹群體進行維權服務。但是打工妹群體的權益維護工作任重而道遠,僅憑社會工作這一力量還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社會各方各界力量的支持配合。眾人拾柴火焰高,當社會各界的力量凝聚團結在一起時,將會使得打工妹群體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更加完善,會使其更好地融入在異鄉(xiāng)的工作生活之中,有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及社會的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