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麗
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僅依賴于學習過程中的理解、體驗與感悟,更重要的是與他們能否在學習過程中自如地借鑒他人的表達形式與表達方法有關(guān)。筆者現(xiàn)結(jié)合《山雨》一課的教學,談談如何引導學生借助文本的表達范式層層深入理解課文,以使學生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力、敏感度和表達能力得到提升,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奠定基礎(chǔ)。
《山雨》是一篇散文,作者以抒情優(yōu)美的語言,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多彩多姿、清幽雅致而不失旖旎的山林風景圖。文中關(guān)于山林的千般秀美和那令人神往的意境描繪,處處流露出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與深深的眷戀,也把作者的審美情趣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令人回味無窮。經(jīng)過仔細對課文的研讀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在描寫山雨景致的時候,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順序進行的。在表達上,文章首尾呼應,重點描寫了山雨的聲音和顏色,主次分明,摹聲狀物細致入微,遣詞造句形象生動,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點,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動人,極富感染力。
在教學《山雨》一課時,如何以教材為例,讓學生在閱讀中品味語言,感受到表達的獨特魅力,使他們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從閱讀走向表達,真正實現(xiàn)言語實踐能力的提升呢?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閱讀不僅要讓學生明白課文寫了什么,還要讓學生領(lǐng)會作者是如何進行表達的,從而實現(xiàn)“言意兼得”的教學目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就課文中精彩的部分引導學生細細感知、品味、揣摩,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在習得言語內(nèi)容的同時也受到人文情感方面的熏陶,學會從閱讀走向表達。
【教學片段1】
師: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術(shù)師,它有時讓我們在明媚的陽光下沐浴,有時讓我們在蒙蒙的細雨中去享受……它變幻莫測,多彩多姿。如果你用心去觀察,就一定能發(fā)現(xiàn)那不同景致下的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走近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麗。下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主要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山雨的。
生: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順序來描寫的。
師:作者為什么按照這樣的順序來描寫山雨呢?這樣描寫的好處是什么?
生:順序清楚,可以使讀者眼前自然浮現(xiàn)出山雨前后的畫面。
師:還有呢?在文本語言的運用上你還感受到了哪些特點?
生:我感覺文中的句子特別優(yōu)美,尤其是一些比喻句,把山雨的聲音、顏色描寫的形象極了。
在上述教學中,教師先通過語言環(huán)境的渲染,使學生對大自然這個魔術(shù)師有了初步的感受,這就為學生自主閱讀感受山雨的特點奠定了基礎(chǔ)。本課的教學關(guān)鍵在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精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文本語言的精妙,教師就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初步感知,在言語形式中走一個來回,由表及里、層層深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山雨給作者帶來的情感變化,這就為學生體會作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達特點奠定了基礎(chǔ)。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由此可見,在學生言語表達能力提升方面,例子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依據(jù)文本中精彩的語言、片段等優(yōu)秀的例子,教師要讓學生練就表達技能,應指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掌握到的閱讀技能在教師由扶到放的過程中逐漸內(nèi)化,形成學生自己的、全新的語言表達技能,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教學片段2】
師:“刷刷刷……”從這兒你們感受到了什么?請大家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生:我感受到雨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師:作者在寫山雨的時候主要是圍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的?
生:圍繞山雨的聲音和山林的顏色。
師:哪位同學能夠把優(yōu)美動聽的雨聲讀給大家聽?
(生讀)
師:聽著聽著,我覺得自己好像就是一滴雨滴,我落在了巖石上、樹葉上、綠草上……彈奏起了優(yōu)美動聽的小曲。閉上眼睛,仔細傾聽,把你的想象與大家分享一下。
生:聽著聽著,我覺得自己好像變成了小雨滴,悄悄地與樹葉捉迷藏,一會落在樹葉的上面,一會兒落在樹葉的反面,打幾個滾兒,好玩極了……
師:這感覺真的是太美妙了!雨中,山林的顏色就更美了。下面請大家用同樣的學習方法自主閱讀這一部分。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主要以“刷刷刷……”為對象,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良好的說話氛圍。為了幫助學生真正領(lǐng)會言語表達的秘妙,教師先為學生展示了自己想象中的畫面,然后,鼓勵學生閉目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山雨的樣子說一說。這樣教學,由扶到放,不僅使學生對文本的言語表達形式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與體會,還有效降低了學生的表達難度,學生在表達的時候通過“想象畫面”的形式,把學到的語言范式——想象、比喻自然地轉(zhuǎn)化成了積極的言語形式,從而實現(xiàn)了表達內(nèi)容與形式的穩(wěn)步推進,深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王崧舟老師認為:完整的閱讀應滿足于感受,止步于分析,不能僅僅囿于積累的屏障,更重要的是遷移,應引導學生將感悟到的文本秘妙遷移轉(zhuǎn)化為一種可以運用的語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每位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都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和體驗,經(jīng)過對語言的感悟后,這些也就自然內(nèi)化成為了學生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悟到的語言及時進行模仿運用,從而使這種言語形式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實現(xiàn)表達能力的提升。
【教學片段3】
師:同學們,這場山雨是在人們不知道的情況下,悄悄地來的,在山林中譜寫出了一首優(yōu)美的小曲,隨著這動人的雨聲,山林改變了顏色……(師播放畫面)這樣的景色美嗎?在你們的平常生活中,見到過下雨的情形嗎?那雨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覺?你能試著把看到的雨景寫下來嗎?
生:下雨了,它滴在小朋友的臉上,涼絲絲的;它落在花草樹木上,一切顯得更美麗了……
生:清晨的雨,是另一番美麗的景色。你聽它的聲音“叮咚,叮咚”多么悅耳動聽?。?/p>
在閱讀教學中,指向表達的閱讀教學應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霸⑶橛诰啊笔巧⑽牡闹饕磉_特點,閱讀課文以后,學生對這種表現(xiàn)手法已經(jīng)了然于胸。在學生對文本表達方法領(lǐng)悟的基礎(chǔ)上,教師主要以“學生平時見到的下雨的情景為對象”作為言語實踐的訓練點,在具體的語言學習氛圍中鼓勵學生想象表達。有了文本例子的依托以及閱讀中的領(lǐng)悟,在表達的時候,學生就可以真正做到有話可說,有情可發(fā),從而實現(xiàn)閱讀與表達的比翼齊飛,以及表達情感、內(nèi)容、形式的完美融合。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牢牢把握“從閱讀走向表達”這一閱讀教學宗旨,并且能夠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教師要從引導學生學會表達入手,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感知學習過程,長此以往,日積月累,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提升。